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新时代奋斗者】新生代戏剧人伍家辉:梨园有梦

2018-09-21 07:34:51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我有一个梦,梦里丝弦轻轻奏;我有一个愿,愿往艺海沉浮。今天我追一个梦,梨园里倾情执手;今朝我逐一个愿,戏台上细唱风流……”近日,一首充满粤曲韵味的音乐MV《梨园有梦》在网络上热播,龙门籍新生代戏剧人伍家辉用这一首音乐MV唱出他对梨园梦的无尽心声:在我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虎度门前、水银灯下,穿起一身斑斓的行头,粉墨唱游。

  3岁喜欢上粤剧、8岁登台演出、13岁代表惠州参加粤港澳粤曲比赛、17岁演出完整粤剧长剧、18岁考上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戏曲导演专业、22岁成为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戏剧系教师……在龙门土生土长的伍家辉10多年来梨园逐梦,现年24岁已是集编、导、演、造型、音乐、服装设计于一身。在追逐梨园之梦的路上,伍家辉用汗水和心血,精心浇灌出华丽斑斓的梦想之花。

  3岁小儿恋上粤剧,从此一发难收

  新生代戏剧人伍家辉于1994年出生在龙门县一个普通家庭。在其演绎的粤曲(剧)里,成熟的唱腔,真挚的情感,在大家眼里俨然是一位“大老倌”的架势。很多人都认为粤剧、粤曲这些传统的戏曲是属于“爷爷奶奶”级的,为何这样一位90后“小鲜肉”却偏偏钟情于粤剧?说起他踏入戏曲行业的源头,伍家辉直言,是龙门这片土地浓郁的粤剧氛围,让他痴迷上了这项颇有年代感的艺术。

  伍家辉从小一直学粤剧、唱粤剧,乐此不疲。伍家辉记得,爷爷奶奶都是粤剧发烧友,不仅爱看粤剧和听粤剧,还经常和其他票友一起唱粤剧。耳濡目染的伍家辉3岁时就喜欢上了粤剧。当时的龙门县戏曲协会粤剧之家经常开展活动,奶奶第一次带着他到粤剧之家参加活动时,他在众人面前唱了一首粤剧小调,获得全场掌声。粤剧爱好者刘冠荣觉得这孩子的声线等各方面条件都挺好的,“挺有韵味,有天赋”,于是嘱咐他的奶奶要常带孙子来参加活动。后来,刘冠荣成了伍家辉的启蒙老师。在多方调教下,年幼的伍家辉能完整地唱一首粤剧名曲《帝女花》。

  1998年,广东省粤剧院二团来龙门县演出,还在读幼儿园的伍家辉立即被吸引了。他和奶奶一起观看演出,被粤剧演员的舞台表现和行头吸引住。伍家辉回忆道,演员谢幕了,他还久久不肯离去,那次演出让他对粤剧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上小学时,伍家辉对粤剧的热情不减。小学二年级时,伍家辉在全校2000多名师生面前表演了粤曲《分飞燕》。

  这一次表演让全校师生都认识了这名爱好粤剧的小孩。伍家辉从小善于学习,他购买了大量戏曲方面的光碟在家自学,他还利用网络查找各种粤剧方面的信息,拓展见识。伍家辉除了唱粤剧,还学习美声、民族唱法等,甚至还学习主持和舞蹈,文艺才能越来越突出。

  2006年,伍家辉代表惠州市参加广东省政协第三届“四洲杯”粤港澳粤曲演唱大赛,获得了优秀奖,当时他是参赛年龄最小的演员。次年5月,伍家辉与粤剧名伶红线女在“百场粤剧进校园”的主题活动现场担任评委,被更多的人认识。

  不走寻常路,进专业院校学戏剧表演

  在小学升初中阶段,学习特别紧张。痴迷于粤剧的伍家辉对粤剧这个艺术的热情和追求并未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业压力剧增而有所消减,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要当一名戏剧演员的志向。在小学六年级时,伍家辉利用网络查找各种粤剧方面的信息,发现了广东粤剧学校(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前身)的招生信息,就对父母说希望能够进入该校学习戏剧表演,遭到了父母伍伟红夫妇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唱戏的没前途,而且太苦太累了。”伍家辉说,当时父母对他所倾心的艺术道路并不看好。他们认为,儿子应该像寻常人一样上初中、高中、考大学,然后找一份有前途的、安稳的工作。“业余玩玩粤剧当陶冶情操就算了,靠粤剧吃饭是行不通的。”

  为了阻止伍家辉沉迷粤剧,其父母想了不少办法,但都无济于事。父母的反对和打压并未让伍家辉就此死心,反而让他越挫越勇,每次都跟父母据理力争。在伍家辉的坚持和努力下,伍伟红夫妇看到了儿子在粤剧方面的才艺,看到了粤剧在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力,逐渐转变了观念。伍家辉参加粤港澳粤曲演唱大赛时,珠三角地区观众的热情,更是让伍伟红夫妇彻底改变对粤剧行业的“短见”。父母态度的转变,让伍家辉在粤剧方面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读初一时,在伍家辉的要求下,父母为其联系了广东粤剧学校,让他能够进入学校正式系统地学习戏剧表演。

  如愿进入广东粤剧学校,伍家辉高兴极了。然而,进入该校后,他才意识到一切都“不是闹着玩的”。每天早上6时,学生们就要起床练功:练基本功、吊嗓子……伍家辉记得,当时学校的练功房是临时搭建的铁皮房,夏天在里面训练时感觉像在蒸笼里一样;冬天大清早训练时,练完了衣服也能拧出水来。

  “当时班上有30名学生,有的学生家里是粤剧世家,有的早就经过系统的学习,我在老师眼中并不突出。为此,我在学校有差不多1年时间是坐‘冷板凳’的。”伍家辉说,艺术道路“太苦太累了”,不幸被父母言中。上了半年学后,伍家辉就有点坚持不下去。妈妈对他说:“你自己选择的路,就是咬着牙你也要扛过去。”于是,心里打着退堂鼓的伍家辉把退意打消了,选择了坚持。

  为追赶其他同学,伍家辉狠下苦功,课余时间也经常向师长讨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伍家辉每年剧目表演综合课都得第一名。在学校实习期间,成绩优秀的伍家辉接到的演出邀请不断,基本上每周都要去参加演出。

  伍家辉记得有一次到澳门参加粤剧《唐宫恨史》的演出,这部剧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表演前已确定男主角有两人,分别演出上下半场。在前往澳门途中,因演上半场的男主角证件丢失,无法进入澳门。救场如救火,伍家辉全力以赴把全剧表演下来。当时参加表演的都是粤剧界的长辈,他是年龄最小的,“表演的两个多小时里,我都诚惶诚恐,生怕演砸了。还好,谢幕时全场观众都站起来鼓掌。”表演完后,伍家辉累得几乎晕倒在地,嗓子都沙哑了,但他却觉得很高兴,完成了表演的任务。

  逐梦戏曲导演,首次执导大戏获好评

  完成广东粤剧学校的学习后,伍家辉又向着中国戏曲学院这个目标进军。伍家辉对当时粤剧界也有他自己的看法:“广东戏曲界,包括粤剧、话剧等,请的大部分是外来的导演,毕竟很多时候外来的导演并不能完全领会到粤剧的精髓,在舞美效果、音乐等各方面都感觉不是很对味。”伍家辉想通过自身努力,为改变这个状况作一些贡献。他决定要考取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由于没有系统学习高中课程,伍家辉落下了太多的文化课程。当他提出要考中国戏曲学院这一目标时,其父母心里都没底。为此,伍家辉利用实习的3个月时间,回到龙门补习高中课程。他每天早上6点起来上课,一直到晚上11点,期间婉拒了所有的表演,硬是将3年的高中课程学完。在高考中,伍家辉文化课考了310多分,比中国戏曲学院录取分数线高出70多分。

  2012年元宵节当天,伍家辉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北京参加中国戏曲学院的考试。一试、二试、三试,表现突出的伍家辉一路过关。到三试时,参加考试的200多名学生只剩下了40多人。三试的题目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剧目评析,伍家辉都顺利通过了。

  在家等待1个月后,伍家辉同时收到了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和表演系两个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当年,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面向全国只招收18名学生,伍家辉以专业考试男生第一名成绩被录取。最后,伍家辉坚持初衷选择了导演系。

  在中国明星的摇篮——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学习,伍家辉依然有不俗的表现。2015年夏天,伍家辉担任总导演和服装设计、香港著名演员罗家英担任戏曲艺术总监的实验粤剧《浮世三生梦》在北京大观园戏楼首演。当年春节期间,伍家辉开始创作该剧,并与中国戏曲学院已毕业的师兄师姐及在校生共同创排并演出。《浮世三生梦》将香港1950年驰名的任剑辉、白雪仙、唐涤生三位粤剧大师的故事与对话加入其中,展现了新一代粤剧人继承与坚守、传承与创新。伍家辉与同学们对粤剧的热情得到了香港著名演员罗家英、米雪的大力支持,明星与青年学生的联袂同台让粤剧在北京的舞台上又焕发了生机。

  这是伍家辉首次执导的长剧大戏。有戏评人称,“该戏戏里戏外人事交织,人生是戏,戏里是人生,使绝对变相对,突破舞台的界限,突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凭借该剧,伍家辉想走的艺术道路也更明确:先锋实验粤剧。

  传承与创新,探索先锋实验粤剧

  2016年,伍家辉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他选择了回到广东,并在他的母校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戏剧系任教,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师。除了教书,伍家辉业余主要从事剧本创编导、服装设计等,与多个国家一线艺术院团有合作,在戏曲界小有名气。

  出于对舞台色彩和粤剧戏服的喜爱,伍家辉也设计服装。2017年3月31日,粤剧非遗抢救项目——大型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在中山纪念堂演出。伍家辉为参演的22名国家一级演员设计服装。今年农历大年初一晚,2018年央视春节期间广东展播节目上演,戏曲章节的演员服饰也是出自伍家辉之手。

  作为新生代粤剧人,今年24岁的伍家辉已是集编、导、演、造型、音乐、服装设计于一身,但他说自己所做的不是要颠覆或者创新粤剧,他只是希望推动粤剧文化前行。2016年11月,伍家辉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首次向全国听众公开播放一首以传统粤曲与交响乐结合而成的《南昆仙踪》。这是一首粤曲与交响乐结合而成的变奏曲,由伍家辉撰曲创作,选取龙门南昆山景色作为素材。歌曲寄调选用广东音乐《孔雀开屏》,然后进行重新配器及编曲,后半部分进行了变奏的处理,曲风清新生动,层层递进。这首独特的粤曲呈现了伍家辉对粤曲的继承与坚守、传承与创新,获得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基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伍家辉认为,粤剧要创新,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可加入不同的元素,迎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特别是要站在年轻人的立场和思维去思考,使得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喜欢粤剧。

  从北方回到广东之初,其间的文化差距和艺术氛围让伍家辉觉得对从事戏曲行业的人来说很迷惘。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改变,以及行业发展中院团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戏曲进校园的孵化计划,和新生代编导人才的加入,伍家辉觉得在广东来说,不论是戏曲界还是文艺界,都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趋势。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粤剧是具有生命力的,伍家辉希望能推动它前行。

  “我最近在探索一种西方的演剧方式,叫做沉浸式的戏剧。准备改编一部杜甫的《三吏三别》作品,把‘三别’提炼出来,跟沉浸式的环境戏剧去做一个中西方艺术的碰撞。”伍家辉表示,这属于一种先锋实验粤剧,是粤剧的创新,它的演绎方式不一样,观众是自我带入,观众可以是里面的一位演员,也可以走出来做一位观众,通过这种互动性的环境演出和多维的观剧模式带给观众不同的感观和享受,也希望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粤剧。

  伍家辉认为,作为传统戏剧,粤剧一定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演绎才能历久弥新,拿一些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东西让年轻观众欣赏。包括演员的选择,还有灯光、舞蹈、美术等包装,都要吸引观众,让他们感受到美。创作者要扎根生活、深挖题材,以新的手段和思想理念去包装、打破隔膜。

  “在未来的路程中,我还要经常‘充电’,不断吸收、融合和提炼外来的不同文化以及各艺术门类的文化知识,创作出一种属于当代却又不会脱离传统根基的作品,做出自己想要做的事。”对于未来,伍家辉希望能够在做好自身教育工作和学术创作的同时,做好自己,不忘初心。


作者:沈知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