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志道龙门】“星城”诉说

2021-03-23 08:51:53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自古是“群山之地”的龙门,生来与大山相依,与曲水相拥,铸就龙门古城城河山岭、融合共生的城址环境。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城市选址、城郭之制、筑城方法、道路系统等方面均有特点,将追求“天人合一”等生态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龙门县在明弘治九年(1496)置县,县治临河据险,围着七个山冈修筑城池。龙门人创造性地用北斗七星之名,分别将这七个山冈命名为枢精冈、璇冈、玑冈、权星冈、衡冈、闿阳冈、摇光冈,由此衍生而来的“七星映斗”,位列龙门古八景之首。故龙门又得“星城”之称。

  选址七星冈 临河据险建城池

  龙门县建置前属于番禺县地。汉献帝建安六年(201),番禺县析出增城县,龙门又属于增城县地。增城县设上龙门巡检司,所谓巡检司。“凡在外,府州县关津要害俱设,主缉捕盗贼、盘诘奸伪。”足见增城“上龙门”这个地方何其险要。

  龙门于明弘治九年置县。对设县的理由,龙门县现存最早的县志、清康熙六年(1667)《龙门县志》称,“县建于明孝宗九年间;初,从化、程乡(今梅州)诸路寇起,与蓝瀵(即南昆山)、帽子各峒民,纠连梗化。地属增城,相距二百余里,远莫能制。寇平始置县。”清咸丰元年(1851)的《龙门县志》也称“龙门县之设,因弘治五年,从化盗起,结山峒之民,啸聚其间,险阻辽阔而不可治,督臣始建议置县控扼要冲……”

  龙门设县后,城池之设是头等大事。当局初议筑城于狮岭(今龙秀山)之埔,上龙门巡检司绘图献给上官参详,上官担心狮岭之埔四面多山,命增城县丞李钿来相看形势。李钿回报,极言西林七星冈要害宜筑城,上官从之。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原则有选择适中的地理位置、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考虑自然景观及生态因素、考虑涉险防卫的需要、考虑水源及交通问题而选择水陆交通要冲等。

  七星冈在城内平原突起,大小相连,若天上七星。七星冈周遭多田畴,少村落。更为独特的是,七星冈南面是奔流的增江,西北面有小河,可防可守,也是水路要害之地。

  据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龙门县有城,弘治十六年增筑。”龙门古城墙围绕七星冈而建,工程浩大。城墙周四百九十二丈九尺、高一丈、基广六尺,换成今天的标准是:周长1640米、高3.3米、基宽2米。此外还设有警铺10间,雉堞950垛;城墙设有4个城楼,东门为青阳门、南为宣化门、西为秀兑门、北为拱北门。

  古龙门八景之一“七星映斗”

  建好城池,对龙门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事件。300多年前,岭南大家屈大均化身游侠,在岭南山川中恣意行走。他来到龙门山川大地,在《广东新语》为龙门大地添写新语。他这样书写七星冈:“龙门县有崇冈环之,冈从平地特起,大小相联若七星,其顶皆圆,名曰七星冈。冈之外,自高明、铁岗以迄天岭、圣磜诸峰,由北而西,西而复北,而东而南,为山千万,皆如楼台屏障,森列无际,而七星冈其堂奥几席也。”

  清康熙六年《龙门县志》卷三山川篇《龙门山经》亦云:“东西南北之中,有七星岩,岑峦突起圆顶如星者七,临河以受县而县设焉。”梳理这些史料能发现,古代龙门人是以七星冈为中心和坐标,去环顾和观察境内万山。

  七星冈胜概,也被清初的龙门人列入“龙门八景”(七星映斗、丫髻凌云、祝圣昙花、禾仓瀑布、仙岩夜月、虎跳晴潭、童子读书、仙女摩空)之首。

  对龙门“七星映斗”这一景观,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不断。清康熙年间岁贡、龙门人戴桓英诗咏之:“七星分列灿银河,谪下凡间共结窝。累累珠连同拱立,双双璧合自森罗。天开地轴成形巧,地映天文毓秀多。错落江干环雉垛,龙门胜概有谁过。”龙门也因此得名“星城”。

  明清两代龙门古城大规模营建

  这山水环绕和拱卫的龙门古城充分显示出古人建设城市的智慧。

  明清两代,龙门古城开始大规模营建,县署、学宫、城隍庙等最重要的建筑,几乎集中在七星冈,与山冈相融相生。明弘治九年,知县创建县署于枢精冈之南,坐北向南,县治在山隩隈处,后山圆翠,名枢精冈,为县中枢,故以名之。

  在这珠联不断的七星冈中,还陆续出现浴暑亭、清风亭、阜成楼等亭台楼阁,堪称集纳一城之胜景。此外,有仓库、监狱、义学等重地。

  城市的设施也逐步完善,庙坛、书院、桥梁等一应俱全,城内七星冈下有李宅、廖宅、郑宅等民宅,城内也逐渐划分出南门街、学前街、九里香街、横街、东门街、北门街、冚尾街、古龙街、学贝街、西关街等街道。在东门外,有大量民居及一块特殊场所——东较场。此地北有演武亭,南有照壁,中间有跑马道,是练兵、演武、选取武秀才时较量骑射的场所。

  此外,龙门县城东北有东廓圩,在县东一里还有太平圩。十八堡环城,城郊一派“堡约严而人自为卫,村圩盛而家渐可封”。

  虽与增城、番禺诸大邑相比,龙门“资历”较浅、城池较小,但群峰环卫,自建成起便禀赋不凡,虽是“滨海之偏隅”,却是“遐陬之胜地”。

  在明清两代,由于天灾人祸,龙门古城数毁数垒,政府多次对城墙进行重修或增高。

  像国内众多古代城池一样,当时间的巨手翻开20世纪的日历,在铺桥造路的机械声中,不少旧风物日渐打散飘零。还有战争给古城带来沉重灾难。1938年至1944年,日军多次进犯龙门,县城屡遭受日本飞机轰炸,高街等街道及东廓圩几乎被夷为平地。

  1939年,龙门古城墙被拆毁,城砖逐块消失,“星城”被解构,“七星映斗”难觅踪影。如今,龙门仅存东门口、环城西路袁屋一带约200米的古城墙遗址。2014年,龙门县人民政府将龙门古城墙遗址列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星映斗”再泛霞光

  近年来,龙门县人民政府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2018年,在龙门古城七星岗之衡冈山顶,建成七星山公园(一期),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林荫步道、阳光草坪,衡岗地处县城旧城区海拔最高点,登顶可以看到大半个龙门县城;2020年,在七星岗之玑冈侧建成七星山公园(二期),占地面积30570.33平方米,新建牌楼、亭台楼阁、观景平台、登山步道、停车场、小广场等,是市民观赏美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如今,老城旧貌换新颜,公园每天游人如织,门庭若市,沉寂了千百年的七星古城,又散发出年轻活力和勃勃生机。

  “星城”再次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者:龙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