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带领全市各级各部门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狠抓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政策落实,加快推进“放管服”等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落地,积极应对和消除下行压力,效果渐显,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消费市场信心增强,保持了长期向好趋势。
据省统计局核定,上半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2089亿元,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4.05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68.35亿元,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26.77亿元,同比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4.5:51.1:44.4。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4.98亿元,同比增长2.6%,比一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3.8%、4.6%、-9.4%、9.4%、4.4%。
二是工业生产当月回升。6月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5月当月(-1.3%)上升2.4个百分点、比4月当月(-2.1%)上升3.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05.92亿元,同比增长2.2%,比1-5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行业增加值319.39亿元,同比增长-0.5%,比1-5月回落0.5个百分点;石化行业增加值162.18亿元,同比增长-2.1%,比1-5月回落1.5个百分点。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比一季度上升5.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速自2017年一季度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4%,比一季度上升22.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1%,比一季度回落23.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8%,比一季度上升4.4个百分点。
四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小幅下降。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39.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比1-5月上升4.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801.02亿元,同比增长-4.6%,比1-5月上升3.2个百分点。
五是市场消费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1.10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一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从消费品零售四大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同比增长7.1%、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9.2%、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增长0.1%、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7.4%。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比一季度上升1.5、0.4、0.3、0.4个百分点。从消费品主要类别看,成品油零售额80.13亿元,同比增长7.0%,比一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汽车零售额95.75亿元,同比增长1.1%,比一季度上升6.6个百分点;综合零售企业30.35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一季度上升1.9个百分点。
六是外贸进出口小幅上升。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80亿元,同比增长-9.7%,比1-5月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930.32亿元,同比增长-5.6%,比1-5月上升0.2个百分点;外贸进口450.08亿元,同比增长-17.2%,比1-5月上升1.6个百分点。
七是税收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市税收总额646.82亿元,同比增长10.3%,比一季度回落19.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税收514.30亿元,同比增长10.4%,比一季度回落16.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化行业实现税收105.65亿元,同比增长45.8%,比一季度回落117.7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实现税收49.48亿元,同比增长-27.9%,比一季度回落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收入239.5亿元,同比增长12.9%,比一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缓中趋稳。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33亿元,同比增长3.1%,比一季度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46.54亿元,同比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9.54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一季度上升10.3个百分点。
八是金融存、贷款余额增长平稳。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474亿元,同比增长9.2%,比3月末回落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5,珠三角第6。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448亿元,同比增长22.0%,比3月末回落2.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珠三角第2。
九是物价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7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涨2.6%,涨幅比一季度扩大1.2个百分点。从八大类构成看,呈现“六涨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5.0%;衣着类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居住类上涨2.6%;医疗保健类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7%。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市经济处于平稳发展区间,经济长期向好的因素在不断累积,但全市仍面临着工业重大企业的产能外迁、中美贸易摩擦等内外多重挑战的负面影响。下半年,全市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研判会暨全省工业经济运行专题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六稳”工作,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口径已含R&D支出。
(3)根据最新行业分类标准,第一产业不包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不包含开采辅助活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第三产业包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开采辅助活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4)财政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税收数据来源于市税务局;金融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价格指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