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迎难而上克时艰 化危为机谋发展丨惠州将坚定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2020-04-22 16:29:58 来源:惠州头条客户端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省扶贫开发成效第八考核组4月21日到惠州市考核2019年扶贫开发成效,检验成效、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促进工作。

  记者了解到,针对全市尚未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惠州市将坚定信心,集中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让贫困群众共进小康。同时,将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攻坚

  对未脱贫贫困户实行“包户销号”

  来自市扶贫办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614户36253人,省级相对贫困村46个。截至2019年底,全市46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15202户35250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脱贫率达到97.23%;46个省定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4元,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2.4%下降到0.06%。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底全市剩余未脱贫的412户1003人中,目前仍有30户107人未达到脱贫标准。

  “针对剩下未脱贫的30户107人,实行‘包户销号’,采取兜底保障、倾斜帮扶等措施,确保5月底达到脱贫标准。”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结对帮扶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贫困村不脱帽、工作队不撤出,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单位不脱钩。

  值得一提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高质量如期完成。记者了解到,惠州市将坚决啃掉剩下的“硬骨头”,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对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列出问题清单,今年6月份完成整改工作,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机制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惠州市46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发动81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产供销协议2002份。同时,将联农带农机制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内容。

  不过,在脱贫攻坚收官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自疫情发生以来,受停工停产、道路交通管制等影响,部分贫困户未能外出务工,部分农产品滞销、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减少。

  “强化复工复产政策落实,减轻疫情影响,优先支持贫困户就近或外出复工,支持扶贫产业复产。”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正强化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和项目管理,增强“造血”机能,确保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惠州市将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已脱贫人口,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发挥扶贫政策叠加效应,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该负责人介绍,惠州市将完善扶贫云大数据平台,建立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已脱贫人口和存在返贫风险、因病因灾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返贫情况,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建立问题清单和帮扶台账,逐户逐人落实到位。

  展望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崭新的卫生站、分散式污水处理湿地、漂亮的乡村旅游厕所、太阳能路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近年来努力做好“山”“水”“文”三篇文章,让这个省定贫困村华丽蝶变。同样是省定贫困村的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近年来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走出具有白马村特色的“一河两岸”生态旅游产业综合脱贫致富新路,成为一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黑马”……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记者了解到,全市46个省定贫困村已完成“三清三拆”,规划内1109个创建项目已全部完工,公路、供水、供电、网络、公共服务站和文体活动中心等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村庄环境大幅改善。

  “发挥省定贫困村的示范效应,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加以应用推广,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眼于长远计划和战略目标,通过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市将打好特惠性政策与普惠性政策的组合拳,将兜底政策纳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将单纯针对贫困户的扶持政策,转变为对乡村低收入群体的常态化扶持政策。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