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包容文化孕育创新动力

2007-04-16 18:47:54 来源:惠州日报

A3CG416C_1.jpg

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到惠州创业,这是德赛集团的科研人员在研发产品。 本报资料图片

  包容文化孕育创新动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为惠州这块热土注入活力,他们和谐共处,奉献聪明才智,碰撞出新思维,激荡出无穷创意。最近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把惠州文化竞争力排在内地第一,据该书主编倪鹏飞博士介绍,惠州在创新精神和重商意识这两大问卷调查内容上是得了高分的。

  惠州创新精神何以得到充分认可?或许我们可以从惠州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中找到原因。创新离不开宽松的环境,而包容、理解是惠州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正是这一文化特质为惠州的创新准备了丰厚的柴垛,而点燃创新柴垛的正是惠州的现代文明。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现代商业蓬勃兴起等等,特别是随着惠州城市大发展而来的人口的大规模迁入,产生了文化的大碰撞,使惠州进入前所未有的思维活跃期和创新黄金期。

  在惠州,创新体现在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创新的主体——— 企业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数据显示,目前,惠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总数达52家,经省、市科技部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有147家。2004年惠州科技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居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第4位。

  在经济发展进入 “黄金期”的今天,惠州更加强化“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的包容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惠州将吸引更多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士到惠州工作、生活,惠州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创新故事1

  德赛集团

  新产品新项目贡献率达50%以上

  20多年来,追求创新成为惠州德赛集团不断向前奔跑的不竭动力。近几年来,德赛从集团到各个业务单元都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重新打造一条企业的价值链条。2006年德赛新产品、新项目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德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姜捷介绍,德赛是一个典型的人才年轻化企业,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德赛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80%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均来自德赛与跨国企业的合资企业,典型的“合金文化”使德赛在人力资源方面具备与众不同的优势。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给了他们很多的启示和实战经验,他们既具备中国本土企业的文化优势,又兼具国外企业严谨、务实的管理作风,被业界誉为“不出国的留学生”。而且德赛每年与合资企业进行人才交流,一批经营型、管理型、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集团的各个岗位,把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技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德赛的各个经营环节。创新感言

  创新使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动企业各个环节的创新,包括管理、技术、文化的创新,因为创新使企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由于创新的磁石效应,德赛留住了人才,吸纳了一大批人才,共同把企业做优做强。”姜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创新故事2

  三宝董事长曾雄飞

  历经13年研制出治虾病良药

  从国防科研到农业,再到原子结构、宇宙起源,年届七旬的曾雄飞不断探索着人类未知的领域。1993年,我国沿海爆发虾病,曾雄飞坚持13年对虾病进行追踪研究,最终在惠州研制出一种虾病防治药物氨基酸碘络合物。回顾这几年在惠州的创新历程,他既庆幸又感慨地说:“在惠州搞科研工作没人会来干扰你,创新环境非常宽松,我就喜欢这一点!”

  曾雄飞1997年从北京来到惠州创业。当时,他在惠城区三栋镇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继续自己在1993年开始的虾病防治研究工作。2004年,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曾雄飞终于研制出一种医治虾病的良方——— “氨基酸碘络合物”。“现在这种药已经被雷州半岛、海南、广西、福建等地养虾户广泛运用,我的13年心血终究没有白费!”谈起自己花费13年光阴研制出来的虾病良药,曾雄飞显得兴奋而激动。他还说,在惠州这几年,他在研究虾病良药的同时,还对原子世界、宇宙起源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并撰写出9篇相关论文,提出了原子的三层次电子结构理论。创新感言

  惠州科技创新环境自由宽松

  “惠州为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科

  技创新环境,来惠州是正确的选择。”采访中,曾雄飞一直强调到惠州是他人生中最明智的选择。他说,来惠州搞科研快10年了,各级政府始终以一种包容的姿态支持他,不仅在业务上提供各种政策支持,还以实际行动帮助他开展科研创新工作。

  创新故事3

  惠州供电局

  完成市区架空电线大规模下地

  1997年,惠州供电局提出了实施大规模架空电力线路下地的设想。当时,电缆化所需资金是保留架空线路模式的近10倍之多,而且城市供电电缆化在许多省会城市都还没有实现,一个地级市要大规模实施实在困难。“惠州供电人以超前的眼光认识到,对于惠州这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的城市来说,架空线路电缆化能够优化城市环境。而且,市政建设是实施供电电缆化的最好时机,架空线路下地能够提高供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助于供电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双赢’。”惠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1997年,惠州供电局配合市区商业步行街建设完成架空线路改造;随后,完成市区南坛、下埔、麦地、桥东、上排、下角、东平等片区的架空线路改造。经过多年的努力,惠州供电局将市区内的主干道架空线路全部改为地下电缆,开挖电缆沟150公里,铺设电缆700多公里,市区形成了“手拉手”环网供电。创新感言

  “十一五”再造一个惠州电网

  惠州供电局局长黄建灵说:“回顾惠州供电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正是凭着创新思维、超前谋划、敢为人先,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将投入70亿元资金进行电网建设与改造,实现电网规模在“十五”期末的基础上翻一番,再造一个惠州电网,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作者:李郁英 谢超平 曾兴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