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约1公里的7米宽乡道蜿蜒在秀美的山丘之间,路两边有山林、茶园和稻田,满坡翠绿,草木花香,一条小河绕山而流。6月初的一个上午,记者走在博罗县湖镇镇三水村的主村道上,放眼望去,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新怡人。
三水村是省定贫困村。去年,因村“两委”班子不够团结,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被列为全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重点难点村。近一年来,经整顿转化,村容村貌、乡风民风大有改观,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工作开展有力,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正如村里茶农钟燕平所说:“现在感觉到时时有人关心、支持,并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我对村里未来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有信心了。”
做好“人”文章扭转“软、散、乱”局面
今年5月9日,三水村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讨论村里重大事项,全村20多个党员齐刷刷地来到了会场,连70多岁的老党员陈日新也特意从深圳赶回来了,这让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陈佛生很受鼓舞。
“以前的党员大会不但开得少,而且很随意散漫,根本到不齐,组织生活也是如此。”陈佛生说。而在他看来,这一切改变与驻村第一书记、惠州市委宣传部国文办副调研员袁勇的努力分不开。
去年7月,袁勇来到三水村,深入农户,调查走访,在进行全面“诊断”后,将村里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做好“人”的文章,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上。“在湖镇镇党委的支持下,通过及时调整支部班子,选好了‘头雁’,配齐了班子,并加强党员教育学习,全村党员的党性意识、组织观念不断增强。”他说,村里“软、散、乱”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
三个月前,村“两委”班子全面调整,在家经营胶合板加工厂,今年已59岁的老党员陈佛生在袁勇的动员下,毅然挑起了村里发展的重担,并因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而全票当选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乡贤陈天容也通过选举程序担任了村主任。
袁勇始终认为,群众满意才能确保长远发展。他和村“两委”干部围绕群众关心的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基础设施“八通四改”等要求推进项目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目前,建设建成项目达48个,累计总投资额达4000多万元,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自信心、凝聚力。
“班子团结共事,村民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终于形成了。”在三水村驻村蹲点近两年的湖镇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智敬告诉记者。
做好“茶”文章激活产业扶贫“造血”功能
“我们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坚持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催长素,保证了茶叶品质的天然健康。”钟燕平一边说一边随手摘了几片茶叶送往嘴里嚼。记者也试着嚼了几片,刚入口时涩涩的,但几下便嚼出了丝丝甘甜的味道。
目前,钟燕平一家种植茶叶约30亩,每年收入十来万元。“村里要开茶叶加工厂了,我准备再扩种10亩。”她高兴地说,“以前茶叶完全靠自己销售,所以不敢扩大种植规模,现在有村里支持,又有了统一的包装和品牌,心里特别有底。”
三水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基础较好,近年来,又有恒大集团的资金、设施援助和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依托这些有利条件,袁勇心底酝酿了一项宏伟计划。“通过开展村企合作,打造千亩紫芽茶种植生产基地,发展集茶文化、茶旅游、茶民宿和茶康养等为一体的神山田园综合体。”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目前,袁勇的计划正一步步实施。没有资金,他拿着自己的策划方案四处奔波,打动了惠州市投融资协会会长叶柏林,解决了前期投资问题;没有技术,他带领村干部和茶农赴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门学习紫芽茶的种植方法;没有土地,他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现在第一期50亩土地的合约已经签好。
在很快就要竣工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和罗浮山茶叶生产基地前面,远望着紫芽茶文化公园的建设之处,记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采茶姑娘甜美的歌声在山谷回荡,游客骑着自行车在茶园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