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市委组织部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2011-07-19 10:03:07 来源:惠州日报

龙潭镇禾仓村村民在苦瓜地里整蔓。.jpg

龙潭镇禾仓村村民在苦瓜地里整蔓。 

  “以前这条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现在硬底化了,我们出行方便多了。”在龙门县龙潭镇禾仓村丁坑村民小组,不少村民向记者说起自己生活的变化时,脸上洋溢着幸福。

  龙潭镇禾仓村是惠州市74个省级贫困村之一,自去年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负责挂钩帮扶该村的市委组织部共筹措帮扶资金150多万元,使该村基础设施和村民种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万元,被帮扶的29户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500元。

  今年计划完成4项水利工程建设

  6月底,禾仓村迎来了一群带着测量工具的技术人员,村民们盼了10年的牛石坳引水渠终于开始筹建了。据村党支部书记谭林森介绍,今年市委组织部积极争取市水务部门支持,先后筹集资金15万元,计划完成禾仓村的4项水利工程建设和抗旱设备的购置,这条引水渠是其中最大的一项工程。

  据了解,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水利设施老化或年久失修,一度成为禾仓村村民发展生产的大难题。挂钩帮扶该村以后,市委组织部对该村水利建设高度重视,去年共筹措资金39万元,完成了200亩农田基本水利建设、丁坑至禾仓的引水渠建设,以及两座坝头的建设和修缮,基本满足了全村的水利需求。

  “水利建设的逐步完善,使禾仓村农作物因不利天气受损的风险降低了。”谭林森说,该村不仅在去年5月的汛期保护了200多亩农田免受洪涝影响,更在今年的春旱中缓解了旱情影响。禾仓村今年的早造水稻由于灌溉及时,播秧率达90%,是龙潭镇14个村中最高的,仅有少数村民需要改种玉米。

  搭建销售大棚方便村民卖农产品

  “再过两个星期就要开始晚造种植了,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组和村里经过商量,决定把水稻种浸好后再统一发放给农户。”禾仓村委会委员黄杏春介绍说。

  种植农作物一直是禾仓村村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市委组织部因地制宜地开展帮扶工作,从去年底就开始与禾仓村委会共同谋划冬种和下一年的种植计划,提前做可行性分析,提前做群众工作,提前联系种苗,提前寻找销售渠道。去年11月,在进行冬种培训后,帮贫困户和村民种下了100亩冬种蔬菜。今年3月,又在广州市农科院、市农技推广中心专家指导下,种下了100亩苦瓜和100亩优质水稻。

  而在去年10月,为方便农户销售农产品,市委组织部还投入上万元搭建了一个占地120平方米的便民销售大棚,使村民出售农产品有了固定的场所,每到农产品收成时节,都能看到一辆辆挂粤A、粤S牌的外地货车前来排队收购。

  有了专业的农技指导和方便的销售平台,禾仓村的种植业有了很大起色。“全村29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今年脱贫没有一点问题。”市委组织部驻村干部丁亮信心十足地说。据悉,除部门统筹安排以外,市委组织部每一名帮扶干部都与自己的挂钩户协商制定了脱贫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目前正有条不紊地实施。

  建成900平方米村文化广场

  6月30日,由市委组织部投资30多万元、占地667平方米的帮扶厂房建设完工,更使该村多了一个增收渠道。“这个厂房主要用于出租,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万多元。”谭林森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抓帮扶项目外,两年来,在市委组织部门的帮扶下,禾仓村的乡村面貌大为改善,长9公里的水泥村道将全村15个村民小组更便捷地连在了一起,村道两旁的绿化树取代了杂草,每个自然村都建起了垃圾收集设施。

  抓素质提高是市委组织部帮扶工作的另一特色。两年来,该部筹资15万元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组织村民开展农技培训8场,向在校学生开展科普宣传2场,举办赠书活动2场。今年7月建成的面积900多平方米、拥有露天舞台、篮球场、乒乓球台、大众健身设施等设备的村文化广场,将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作者:谢超平 廖钰娴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