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市省级贫困村上东村今年出了16名大学生

2020-09-08 10:45:51 来源:惠州日报


  省级贫困村上东今年出了16名大学生.jpg


  9月4日,今年村里16名考上大学的学子领到奖学金共2.3万元,并合影留念。

  “今年我们村出了16个大学生!3个考上一本,8个考上二本,5个考上大专。”今年高考,省级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这个山窝窝里飞出了一批金凤凰,村民们乐得奔走相告。

  上东村处于少数民族地区,是省级贫困村。“扶贫必先扶智,教育拔穷根。”记者走访上东村发现,上至各级政府,下至各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注重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教育承载了众多家庭的希望,很多家庭不惜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以期孩子在高考中金榜题名,改变寒门家庭的命运。

  家长

  “不能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吃了没文化的亏”

  9月4日,上东村开展2020年高考金榜题名学习座谈会,现场向16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共2.3万元。“非常感激国家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大学开启了我人生新的学习阶段。带着你们的期望,我当再接再厉,刻苦学习。”今年被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录取的张民莉说。

  张民莉家是上东村建档立卡的低保贫困户,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在读书,母亲患有慢性病,全靠父亲外出打散工维持家庭生活。看到大女儿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张邦云开心地说:“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读好书!”

  上东村的张文超和张文慧是张民莉的堂兄妹。今年,张文超考取了广东工业大学,张文慧考上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两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母亲梁树带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夫妻俩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读过几天书,干的都是苦力活。不能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吃了没文化的亏!”梁树带说。

  政策

  “扶贫先扶智,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8月底,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飞进”了瑶族姑娘杨静雯的家。杨静雯一家在高兴之余不禁为高昂的学费发愁。杨静雯家是上东村建档立卡的低保贫困户,弟弟妹妹还在读中学,奶奶与母亲因病丧失劳动力,全家就父亲一个劳动力。

  所幸,上东村村“两委”委员李志婷入户走访时为他们家带来了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相关助学政策“礼包”:在大学学习阶段,龙门县民宗局将每年给予1万元补助,龙门县关工委一次性发放助学金5000元,龙门县民政局一次性发放助学金5000元,上东村挂钩帮扶企业佳兆业集团每年给予助学金4000~5000元,上东村村委会一次性发放助学金1500元……”细细合计后,杨静雯一家卸下了重担。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扶贫先扶智,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一个贫困家庭出了一名大学生,他们通过就业为其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改变,更多是对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和转变。”市委办驻村干部、上东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刘艳军说,一个村一年出了10多名大学生,这是上东村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教育扶贫举措的重大成效。

  从2017年开始,上东村通过各种渠道筹措了200多万元用于改造上东村教学点等。2019年,上东村成立了教育和慈善基金,筹措了约11万元,用于贫困家庭重大疾病帮扶以及奖学助学。

  企业

  佳兆业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捐资助学

  在积极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外,上东村也注重引进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工作。佳兆业扶贫公司总经理助理邓亚星介绍,从2017年开始,佳兆业集团投入了3000万元用于上东村精准扶贫工作,长期资助该村6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同时参与上东村教学点的改造。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子学成后能够回来建设家乡。”邓亚星说,近年来,佳兆业集团实施了“头雁工程”,提供平台资助有意向从事农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本地大学生回村就业。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卢泓宇 通讯员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短评

  寒门不“寒” 众人暖之

  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今年出了16个大学生,这个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省级贫困村学子们不甘平庸、努力奋斗,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有个别学子的后续求学费用也令人暗自担忧。

  面对贫困家庭,政府、企业、村委会等社会各界纷纷行动,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寒门不“寒”,善策暖之、众人暖之!这些幸运学子,将插上属于他们的理想翅膀,与贫困长期斗争的群众,也因精准扶贫政策深入实施而迎来更多幸福时光。

  近年来惠州市持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一揽子扶贫措施环环相扣,扎实推进,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梦想,步入崭新生活。上东村贫困学子得到精准帮扶,扶贫政策、群众力量、社会爱心在高考考生金榜题名之际雪中送炭,展现了惠州市生动的精准扶贫工作局面。好苗子遇上好政策,考生成绩喜人,他们社会各界关怀关心下走出寒门的过程更加鼓舞人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