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侨镇新侨村小区新貌。
走进仲恺区潼侨镇新侨花园,只见崭新的五层楼房拔地而起,绿化种植错落有致,老人们拉着家常,孩子们欢快嬉戏,偶尔还会有美丽的姑娘们跳起具有浓郁东南亚民族风情的舞蹈。
自2003年潼湖华侨农场撤场建镇以来,潼侨镇高起点、多层次实施归难侨“侨心工程”,稳妥、有序地推进解除原华侨农场职工劳动合同关系工作,解决归难侨职工养老保险和医保问题。同时,大投入、全方位发展基础教育,解决归难侨子女读书难问题,切实解决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
归侨家庭每户出资6000~8000元可住新房
■镜头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告别旧瓦房,在晚年住上了三房两厅的新房子。”居住在新侨花园的越南归侨刘德如动情地说。靠退休金和政府低保金维持生活的刘德如,2007年自筹8000元,不久便告别36平方米的旧瓦房,喜滋滋地搬进了新侨花园三房两厅的新居。
■措施
“多年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归难侨危房改造工作,将其作为‘民心工程’和‘侨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争取省、市、区各级的支持,于2005年启动归难侨安居工程建设。”潼侨镇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原潼湖华侨农场投入巨资建起越侨新村主体框架工程,后因经济形势影响荒废达十年之久。
2005年由潼侨镇政府先行筹集资金1500万元,委托国家级建筑检测部门检测并提出修缮新侨花园等住宅小区方案,再交由有相关资质建设单位实施完善工程。2006年底,新侨花园修缮工程全面完工,并完善了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及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等设施,形成一个封闭式管理、规划科学、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城市型商住小区。现在,归侨只需出资6000~8000元就可以住上一套97平方米的新房,出资1.5万~6.9万元就可以住上一栋占地70平方米的楼房,是全国84个华侨农场中获得政府补贴最多、也是乡镇投入最大的(占全镇财政可支配资金的70%)归难侨安居工程。困难归侨及侨眷由镇政府担保在农信社贷款50%。
归侨危房改造总任务数为720户,总投资约1.5亿元,潼侨镇政府无偿提供9.6万平方米土地,目前已完成改危户数412户;剩余308户安居房正在加紧建设中,需投入约8600万元,预计今年底完工。
全镇归侨职工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
■镜头
“现今的生活真的很不错,政府对低保群众可以说是关爱有加。”现年59岁的温中芳现居住在新侨花园内,三房一厅的居室是当年住在砖瓦房的他想都不敢想的,“现在,90多平方米的房子也有了,每个月政府还为我们这些低保户发放190元的生活补贴、80元的失业金。”
10年前,在茶厂炒茶的温中芳因茶厂改制而下岗,生活陷入困顿。“好在政府立刻救济我,为我连续买了9年的社保,过年过节还送油米和慰问金。”温中芳说,他个人也购买了6年的社保,明年就可以每个月拿到1400元的社保养老金,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措施
“原农场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据该负责人介绍,2009年,惠州市出台了《关于印发我市华侨农场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将符合条件的潼侨镇归侨退休职工和“4050”职工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享受与惠州市职工同等待遇,基本实现了医保全覆盖。
据悉,原潼湖华侨农场96%的归侨职工已签订劳动关系解除合同,未到退休年龄的归侨职工均办理了养老保险趸缴手续,2004年至今已退休的518人享受城镇退休职工待遇,月平均退休金1300元/人。此外,于2006年3月建立了归侨(职工)失业救助基金,潼侨镇政府每年拨款120万元,按照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为1211名下岗失业归侨职工发放生活补助,截至目前已发放639万元。
归侨居住点通往镇中心区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
■镜头
回忆起两三年前的“行路难”问题,冯志强深有感触:“以前,一到下雨水浸街就十分严重。积水最快都要两天才退下去,路两边的档口根本没办法做生意。”侨冠南路是他骑摩托车上班的必经之路,一到下雨天便不能骑车,只好从五一村走路去,要花一个多小时,而骑车从侨冠南路去才10分钟。
目前,潼侨镇的道路大部分经过整修,变得更宽敞了,排水系统也更加完善。冯志强高兴地说:“现在主道路不淹了,路灯也换成节能灯了。这种变化,大家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措施
“多年来,潼侨镇一直把解决归侨侨眷饮水难、行路难等民生问题作为‘侨心工程’来抓。”该负责人说,潼侨镇委、镇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投入交通、水利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发展硬环境。通过加大基建投入,基本形成了镇属交通网络,使大部分归侨侨眷居住点通往镇中心区的道路实现了硬底化,改变了建镇前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状况,解决了居民和潼侨工业基地水压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从而大大改善了潼侨镇的投资环境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广大归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潼侨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071元,比2003年的3760元增长115%,比2009年的7067元增长14.2%。
此外,潼侨镇委、镇政府将发展教育作为改善归侨生活的基础工程来抓,累计投入2120万元创建省教育强镇,重建了潼侨中学,扩建了中心小学、金星小学和新华小学,确保归侨子女入学率达100%。2009年10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授予潼侨镇 “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2004年发动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家捐资42万元设立归侨及侨眷子女助学奖学基金,累计资助奖励705人共17.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