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市博罗县表彰教育先进个人和集体

2011-09-13 10:30:22 来源:惠州日报

优秀教育工作者获表彰。.jpg

优秀教育工作者获表彰。

  “力争5~10年内,博罗县每个家庭都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在日前召开的博罗县教育工作暨2011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县委主要领导提出了这一系关博罗千家万户的教育惠民工程。会议还表彰了一批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表彰先进

  133位优秀教师和83位优秀班主任获表彰

  据介绍,一直以来,博罗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优先解决教育问题。得益于此,该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每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县,全县13个镇成为省教育强镇。今年,博罗高考刷新历史记录,本科上线人数达2104人,比去年增加274人,同比增长14.97%;3名学子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造了连续5年都有博罗学子考入清华美院的历史;全县初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今后高考取得更好成绩奠定了基础。

  博罗教育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为庆祝第27个教师节,该县拿出106.17万元表彰和奖励一批教育先进工作者和集体。其中,授予5所学校“2011年高考成绩达标奖”、4所学校 “2011年高考成绩进步奖”、3所学校 “2011年高考特别贡献奖”、3位教师 “2011年高考特别贡献奖”、5所初中学校 “博罗县2011年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8所初中学校“博罗县2011年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6所学校 “博罗县2011年小学教学质量优秀奖”。同时,表彰了5个“博罗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5位 “博罗县尊师重教先进个人”、13位“博罗县优秀校(园)长”、133位“博罗县优秀教师”和83位“博罗县优秀班主任”,表彰了8位在2010~2011学年度到农村支教表现突出的教师,授予他们 “先进支教教师”称号。

  与此同时,在教师节前,博罗县领导干部还带队前往钩挂联系学校慰问一线教师,为他们送上节日祝福和慰问金,并与他们座谈,了解教师的心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谋划未来

  未来10年建设成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博罗县委主要领导在会上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发展目标——— 力争5~10年内,博罗每个家庭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对于未来10年的教育工作思路,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博罗将力争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全国生本教育示范县、珠三角地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基地,力争教育各项指标超过珠三角同等县(区)平均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为实现这些目标,博罗县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从今年起,县财政逐年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的比例,到2013年县财政性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26.5%以上,到2016年达28%以上。

  在成功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县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优质均衡教育工程。其中,积极推进石坝、麻陂、泰美、观音阁4个镇的教育强镇创建工作,确保在2012年完成 “创强”工作,使全县17个镇(管理区)100%成为省教育强镇。同时,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学校标准化管理,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把博罗打造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在学前教育方面,健全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幼儿园、幼儿班为基础的农村学前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确保每个乡镇建成1所以上公办示范性中心幼儿园。实施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力争到2012年建成一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力争达到97%以上。

  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建设画家之乡

  同时,全面打造特色教育品牌:打造生本教育品牌,在全县40所中小学开展生本教育的基础上,以罗阳二小、罗阳二中两所较薄弱的小学和初中为试点,打造以生本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生本教育示范点;打造美术教育品牌,以县华侨中学、县高级中学为主阵地,探索建立从小学到高中的、独具特色的美术教育模式,抢占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制高点,全力打造画家之乡;打造英语教育品牌,以博罗实验学校等学校为主阵地,推进全县中小学英语和双语教学。

  发展壮大职业教育,打造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教育骨干学校建设,把博罗中专、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建成现代化、国家级重点职校。同时,深化办学和人才培养改革,开展校镇、校企、校园(工业园区)合作办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打造珠三角地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基地,使博罗成为职业教育强县。

  奖学助学政策向农村学生倾斜

  同时,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教育惠民实现新突破。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方面,把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并制订相关措施,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针对贫困生问题,该县将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探索建立保障、减免、帮扶等多个层面的助学制度,全面落实奖学助学制度;把奖学助学政策向农村学生倾斜。适当提高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资助更多品学兼优而家庭困难的高中生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增加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抓好师资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作者:贺小山 李燕文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