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十二五”培育建设30个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

2013-01-07 11:38:28 来源:惠州日报

  3.jpg

惠州金泽国际物流园工作人员忙着卸货。 本报记者王剑桥 摄

  喜来登、万丽等众多五星级酒店建成使用,华贸中心、沃尔玛、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贸企业强势进驻,东亚银行、浦发银行等国内外知名银行纷纷落户……近年来,惠州服务业发展势头令人欣喜。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要部署和要求。就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2012年12月4日,惠州市召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市长齐参加,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也纷纷到场,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在同类主题的会议中十分少见。

  有分析人士称,在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这次会议的召开,预示着服务业特别是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将跨入经济发展主战场,有望成为继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之外拉动惠州经济发展的第三驾马车。

  惠州为何把目光投向服务业?惠州服务业有何发展基础?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有何新的思路和举措?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基础

  现代服务业完全可能成惠州经济新增长点

  从深圳的前海到珠海的横琴,从江苏的无锡到山东的青岛,纵观全国,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各地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惠州也不例外。过去10年,在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的强劲拉动下,惠州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现阶段,惠州和珠三角其他城市一样,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产业竞争力弱化等问题,粗放发展的老路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惠州步入了经济转型期,而服务业这一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经济形态,因此进入惠州决策者的视野,肩负起推动惠州经济再腾飞的使命。

  服务业一头连着GDP一头连着民生

  “服务业一头连着GDP,一头连着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配套功能,还有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提升城市活力,让城市更具竞争实力。”对服务业的优点和作用有着清醒认识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打造超千亿元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重要部署。

  “服务业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强弱。”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惠州选择这个时机提出打造超千亿元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眼光独到,定位清晰,现代服务业完全有可能成为“十二五”期间惠州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甚至成为引领惠州新一轮发展的一驾强劲马车。

  服务业是惠州发展最大软肋之一

  虽然发展服务业有诸多好处,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但“总体发展步伐不快、总量不大”的现实却让人纠结。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惠州服务业增加值为610.4亿元,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4%,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57.5%。

  “不管是从世界标准来看,还是与周边城市相比,这份成绩单显然都不算漂亮。”有关分析人士认为,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第三产业的比重通常会超过50%。而早在2009年,惠州的人均GDP就超过了5000美元,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却与50%相差甚远。而从省内来看,惠州服务业规模总量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仅相当于广州的1/10、深圳的1/8,与经济总量比自己低的珠海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说,服务业是惠州发展最大软肋之一。”

  惠州服务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如今的惠州服务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顾乃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惠州在零售商贸、酒店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新兴服务业也在日益崛起,现代物流、金融、中介服务、软件等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事实上,细心的市民也不难发现:以前想买顶级品牌产品要到香港等地去,如今在华贸中心、沃尔玛等大型购物中心就可以买到;以前只能去四大商业银行存贷款,现在纷纷进驻的浦发银行、东亚银行等中外银行给企业和市民更多的选择;以前外地游客到惠州度假,由于高端住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只能当天来回,现在有了喜来登、万丽等五星级酒店,这个问题也得以解决。这一系列的改变,让顾乃华认为,惠州服务业近几年来的发展,还是给企业和市民带来不少实惠。

  良好的发展基础,加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似乎预示着惠州服务业发展的春天就要到来,但顾乃华冷静分析说,“如果把惠州的服务业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现在仍是处在打地基的起步阶段。”他认为,与整体经济和工业发展的态势相比,惠州服务业发展仍显得缓慢和滞后,呈现“散、小、全”的产业组织形态,著名品牌匮乏,产业链较短,在大项目带动和大品牌培育方面明显滞后。

  “特别是传统物流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等传统行业比重偏高,企业规模偏小;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分布散乱;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开放型、创新型服务人才十分缺乏等,仍然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如不及时改善,将继续成为惠州服务业的‘绊脚石’。”顾乃华说。

  前景

  到2015年惠州市服务业年均增长11.5%左右

  “现阶段,各级各部门重生产轻流通轻消费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重二产轻三产的现象也还存在。”曾多次就此展开调研的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奕威,在冷静分析原因后表态说,如果说前几年的发展偏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话,那么在今后一个时期,惠州要在继续做优一产、二产的基础上,将更多精力放在发展服务业上面。

  记者从市发改局获悉,惠州市将实施的《关于加快惠州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年均增长11.5%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规模企业,争创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品牌等。

  被赋予新使命的现代服务业,由此跨进了惠州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大块头”项目的落户撑起惠州服务业的明天

  尽管制约因素不少,但顾乃华对惠州服务业的发展抱有很大的信心,在他看来,惠州充足的后劲支撑以及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仍然可能成为服务业打破阻碍、一飞冲天的关键。

  顾乃华说,近几年来,惠州服务业吸引的投资可以说逐年增加,其平均增长速度甚至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加上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如投资100亿元的巽寮湾滨海旅游度假区、54亿元的大亚湾华瀛燃料油调和中心、20亿元的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这些‘大块头’项目的纷纷落户,从供给层面夯实了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使惠州服务业的支撑后劲非常充足。”顾乃华说。

  “除了良好的后劲支撑,惠州发展服务业还具有让不少城市感到羡慕的独特优势。”顾乃华说,惠州拥有以电子信息和石化为支柱产业的雄厚的现代工业基础、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的交通区位优势、广阔的海洋和土地资源优势、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等,为惠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特别是区位交通优势方面,市发改局局长胡建斌说,惠州市位于珠三角经济圈,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且陆域腹地广阔,占整个珠三角地区的1/4,是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理想地区。“惠州市还是珠三角通往粤东、江西、福建的门户,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内河航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种种迹象表明,惠州服务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良机,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布局

  惠州可打造“主副两中心三区加三带”空间布局

  放眼全省,目前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其他城市都把重点放在发展服务业上,群雄逐鹿之势已经形成,这一方面为惠州服务业腹地扩展带来了竞争威胁,也势必造成人才、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区域竞争,“惠州服务”如何落子布局,在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

  加快发展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顾乃华认为,根据惠州的城市性质、功能定位、发展基础和条件,应以推进产业高端化为着力点,着眼于服务珠三角制造业转型配套和消费结构升级,重点发展体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满足珠三角都市圈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的服务行业。“因此我建议,惠州接下来可重点建设粤港澳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珠三角区域性商贸中心、中国金融生态先锋城市,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集聚要素,错位发展。”

  从空间布局来看,“惠州可打造‘主副两中心,三区加三带’的服务业空间布局。”顾乃华说,“两中心”即以惠城区、惠阳区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副中心;“三区”即以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为核心打造两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惠东为核心打造高端旅游服务业区;“三带”即包括南部环大亚湾滨海产业带、西南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北部生态休闲产业带。

  而从产业结构的角度,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副局长白津夫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惠州的制造业,尤其是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产业有良好的基础,而生产性服务业正是惠州乃至珠三角城市的一块 “短板”。“惠州可加快发展研发、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做好服务配套。”

  “十二五”培育建设30个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

  采访中,记者发现,惠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对如何发展服务业也有着较为清晰的思路和定位。

  “目前,在工业产业中屡屡建功的集群效应已被引入服务业发展。”胡建斌说,惠州市将加快制定扶持政策,着重在招商引资、项目用地、资金安排等方面加大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建设30个服务企业集聚、产业特色明显、功能效益强大的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引导推动现代服务业迈向集聚发展。胡建斌表示,根据惠州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目前惠州市主要鼓励发展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综合性生产服务业、大型专业市场、休闲旅游业、农业服务业集聚区等8大类型。“一个大产业要‘身强力壮’,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大企业、强企业。”胡建斌说,惠州市还将在服务业重点领域培育30个带动能力强、增长潜力好、品牌影响大的现代服务业骨干企业,其中在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重点行业分别扶持3~5个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在“十二五”期末,有3家服务业企业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现代物流业则是惠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市经信局局长范志益说,惠州市将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港口优势和产业优势,初步形成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依托,以物流园区为载体,以工业物流和商贸物流为支撑,以“两港”物流为重点,以农产品物流、农村物流等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一批规模化、网络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企业集群。“根据“十二五”规划,重点结合石化、电子信息等龙头产业,以及惠州港天然的区位优势,统筹整合岸线资源,着力发展港口物流业。”

  在旅游业方面,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介绍,根据惠州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旅游产业的区域特点,惠州市树立跳出旅游发展旅游的观念,创新规划布局,构建惠州城市旅游中心区、环大亚湾经济区旅游开发区、罗浮山——— 南昆山旅游产业协作区和惠阳客家文化与红色旅游区四大绿产业集群,整合旅游资源,把惠州各主要旅游组团连接成一个整体,发挥规模优势,实现惠州不同类型旅游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

  “惠州发展服务业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重利好,实现腾飞指日可待。”顾乃华信心十足地说。

  ●服务业特别是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将跨入经济发展主战场,有望成为继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之外拉动惠州经济发展的第三驾马车●惠州充足的后劲支撑以及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仍然可能成为服务业打破阻碍、一飞冲天的关键●惠州可加快发展研发、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做好服务配套。●惠州市力争在“十二五”期末,有3家服务业企业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建设30个服务企业集聚、产业特色明显、功能效益强大的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


作者:谢超平 魏怡兰 黄晓娜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