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塘村村民闲时在祠堂前探讨忠孝文化。 本报记者谢菁菁 马海菊 摄
“文化只有走进普通大众,才能永葆旺盛生命力。”马安镇副镇长詹旻说。近年来,马安镇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大力弘扬“忠心报祖国、孝心敬父母、诚心待朋友、公心对职守”的马安精神,计划建设龙塘忠孝文化区,依托龙塘村文氏宗祠,建设忠孝文化主题公园。
忠孝文化盛行
孝义夫妻六七年日夜轮流照看瘫痪母亲
忠心报国、孝悌奉先的精神至今影响着供奉着先祖文天祥和文天球的马安镇龙塘村村民,龙塘村因此被传为“家家有孝子”。
文玉兰、文荣添是马安镇龙塘村一对普通务农夫妇,也是一对远近闻名的孝义夫妻。六七年前,文荣添的母亲不幸中风瘫痪,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寂寞,夫妻俩每日每夜轮流照看,悉心照料,尽量不让母亲独处。老母亲感慨:“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他们还经常买补品给我吃,有这样的孩子,我感到很幸福。”
“忠孝文化要继承和延续下去。我们将不断深化忠孝文化的内涵,寻找忠孝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大力发展人文产业。”詹旻告诉记者,今年起,马安将进一步包装推广忠孝文化:“一方面广泛收集文天祥和文天球以及马安人的忠孝事迹,编成书或制成影视片,宣传马安镇忠孝文化;另一方面计划建设龙塘忠孝文化区,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依托龙塘村文氏宗祠,建设忠孝文化主题公园,打造成融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于一体的人文景观。”此外,马安镇还将设立忠孝文化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扩大马安忠孝文化影响力;计划以河洞水库开发建设为契机,依托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将旅游产业与忠孝文化有机结合。
文体协会发展
全镇文艺工作者占总人口3.3%
“对,把声音沉下去,气沉丹田……”去年刚从惠州学院声乐系毕业的何慧慧如愿成为马安文化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文化站工作半年多来,她已成功组织编排了多个节目,成为马安各类文体协会筹办晚会的艺术指导。
“加上慧慧,我们站里7个工作人员中有3个是专业从事文体事业的‘技术员’。”马安文化站站长林祖荣说。马安文化事业繁荣了,不仅文化站招兵买马、招才引智,该镇去年还陆续引进好几个文体协会。
惠州市一窗灯火公益协会就是其中一个被引进来的文体协会。文艺晚会、社会调查、慰问困难单亲家庭、一对一帮扶困难儿童……去年以来,市一窗灯火公益协会在马安成立分会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各项公益事业。“马安重视大众协会的发展,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我们协会第一个乡镇分会就在这里设立。”会长刘快彬说。
据介绍,马安目前成立了以马安文化站为中心的惠州市东坡文化艺术协会马安分会、马安文艺协会等协会。广场文化、节庆文化、文化下乡等活动持续开展。全镇从事民间民俗文化、文艺文学创作、业余文艺表演人数达730余人,占总人口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