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博罗麻陂洪湖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2019-06-27 15:05:10 来源:惠州日报

5.png

美丽整洁干净的洪湖村。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通讯员贺嘉琪 摄

  进村有柏油村道,休闲有湿地公园,游玩有花草世界,增收有新渠道……今日的博罗县麻陂镇洪湖村不仅村容村貌美如画,还成为乡村户外运动基地,更吸引了产业进驻,村民生活有了更好奔头。

  “以前,大家想着怎么出去;现在,大家想着怎么把洪湖建设好。”嫁到洪湖村40多年,村民陈群英见证了洪湖村的蝶变。近年来,她感受最深的是,大家的心齐了,洪湖越来越美了。

  原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麻陂镇党委政府引领洪湖村,让村干部作为“掌舵人”,村民作为“划桨选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核心,发起了一场群众性的环境整治攻坚战,用两年时间打造出了令人向往的人居环境,不仅村民留下来了,游人和产业也进来了,乡村振兴迸发出强大动能。

  你追我赶,家庭卫生评比掀热潮

  6月25日11时许,陈群英和一群姐妹从镇上购物回来,大家一路有说有笑。绿荫掩映下,村道上光影斑驳,一阵凉风吹来,甚是惬意,幸福都写在她们的笑脸上。

  偶遇记者,陈群英热情地打起了招呼,主动说起村里的变化。“别的不说,就说这条柏油村道,在农村不多见。”陈群英自豪地说,“再看看这干净程度,你就知道我们村有多美。”

  陈群英也坦承,两年多前,村里也曾“脏乱差”,大家的卫生意识比较差,垃圾乱丢,废弃的猪舍、柴草间等也碍眼。

  人居环境整治一度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运良头疼。如何消除群众的“惯性”和“惰性”,成为洪湖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道难题。

  “让村民都动起来是关键。”黄运良说,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等积极入户家访,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整治人居环境的浓厚氛围,该村创造性地开展卫生家庭评比活动,每月对全村268户家庭进行一次家庭卫生评比,前30名的家庭可以获得洗衣粉、药盒等奖品,并在村广播播报,还由包村领导、村干部等为卫生先进家庭颁奖。

  “不仅大人之间会比较,小孩之间也会比较,你说大家能不积极吗?”村民田兰英说,如今,她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打扫和整理庭院。像田兰英一样,村民们都养成了习惯,自觉维护自家的环境卫生。小家的卫生搞好了,洪湖这个“大家”的扮靓工程就完成一半了。

  小组争红旗,村民守好责任田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该村还以小组为单位,将全村划成4个人居环境整治单元,每个单元由各小组长负责。每个小组之间也进行评比,优胜者获得流动红旗。

  洪四小组组长黄火如说:“红旗虽小,但是荣誉事大。若是流动红旗每次都在别的村,面子挂不住不说,还让村民跟着蒙羞。哪能不做些成绩出来?”评比以来,他们小组牢牢地把流动红旗留了下来。这下洪二小组长黄桥添不“乐意”了,他给四组组长下“战书”:“下次,我要让流动红旗‘搬家’。”如今,黄桥添正带领二组村民赶超四组,争取下个月实现愿望。

  不仅如此,每个整治单元内,以户为基本单位,根据每户庭院面积以及相邻使用区域,将整治任务细化并承包到户,明确每户实际负责的整治片区,切实做到任务清晰,并将责任区卫生情况纳入家庭评比。“划定了责任区,我们就要守好责任田。”如今,田兰英多了个活,每天她都要去检查责任区是否干净,是否有杂草。

  村民议事,“三拆”顺民意

  “三清三拆三整治”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黄运良说,“三拆”要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栅栏和露天厕所,拆除乱搭乱建和违章的建筑物等。“但凡动到房子,村民的顾虑都较多,比较抵触。”

  怎么拆?强行拆势必引起不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群众从“要我拆”变为“我要拆”。于是,该村转变工作方式,发挥村民大会议事的协商功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顺民意而为之。

  在“三拆”工作中,前期由村委会做好“三拆”台账,将列入台账的建筑是否要拆、怎么拆、拆后土地怎么用等问题由大会讨论,同时充分听取被拆除建筑的村民的意见想法,最终在协商中形成拆除方案,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后执行拆除。

  通过这种议事协商机制,集体利益和村民利益均得到保障,村民对拆除的态度也变得积极,甚至主动要求拆除。“经过讨论,很清楚为什么要拆。多家之言,也更公平公正。”村民阿林说,他和邻居家的废弃猪圈都清拆,变成了公共绿地,不仅美观,还多了个小休闲场所。

  投资商进村,致富有新路子

  在不断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群众的凝聚力更强了,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

  人心齐,泰山移。于是,人居环境整治的路越走越顺。有了整洁干净的人居环境和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村民,人才下乡、资本下乡、产业入乡就有了良好基础。

  今年5月,惠州理想小镇投资有限公司和洪湖村达成改造合作协议,由北大资源集团作为第三方负责改造方案设计、项目引进规划工作等,深入探索村集体和农户深度参与乡村产业运营的具体模式,共同将洪湖打造成“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区”。

  惠州理想小镇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洪波说:“选择洪湖村就是看中这里的人居环境和村民的人心齐。环境好,为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村民的凝聚力提升了,将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保障。”接下来,该公司将依托村里的资源,在洪湖搞产业孵化,让村民也学会做生意,帮助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

  人居环境的持续变好,也为村里聚足了人气和财气。

  5月18日和5月19日,2019“乡约·村跑(麻陂镇)”和2019首届磨房惠州·洪湖30公里徒步活动相继在洪湖村举行,5000多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到此领略好风光。

  游人的到来,不仅让村子旺了人气,还让村里的“土货”有了新销路,村民家中的土鸡蛋、花生、蔬菜,一下子成了“抢手货”。村民黄添来在老屋摆起了摊位,向游人销售麻陂肉丸、肉丸米丝等。两天下来,他共卖了麻陂肉丸800多份,生意一点不比镇上的档口差。

  这次,他真切地感受了乡村同样大有可为。接下来,他计划将老屋装修好,在家门口办个特产店,在乡村振兴中谋求新的发展。

  典型事例

  打消村民疑虑 “三拆”顺利推进

  村民阿桥长期在外发展,在洪湖村的泥砖房年久失修,已经倒塌了近一半。

  2018年初,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他家的老房子被纳入“三拆”范围。

  “阿桥,你的老屋不住人,而且已经破旧了。根据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我们计划对这些影响村容村貌的旧建筑进行拆除。”包村领导和村干部主动联系他,跟他说了村里的决定。

  “这是我的祖屋,也是我的根。你们看,我将它修缮好,是否可以?”针对阿桥的答复,经过村民大会商议,大家同意了他的想法。

  可是,三四个月过去了,老屋的修缮没有半点动静。村干部找了他几次,他都敷衍了事。有时,甚至打电话也不接。

  后来村干部了解到,他担心万一自己的老屋拆除了,宅基地就没有了。尽管包村领导和村干部几次跟他解释,拆了后地还是他的。但是,他心中的疙瘩还是解不开。

  “事情总这样拖着可不行。”黄运良说,去年“五一”期间,洪湖村召集了外出乡贤以及村民代表、村干部、小组长等一起座谈,就这个事情进行了讨论,阿桥也全程在场。户代表、村干部、小组长、党员代表、外出乡贤等一致认为,为了村民的利益和大家的居住环境,阿桥的老屋应该尽早拆除,大家也都愿意一起见证他家土地的造册登记。

  村民议事的结果给阿桥吃了定心丸,他欣然接受。登记造册时,村干部、户代表和党员代表一起见证。拆除后,空地进行了绿化,与村中的整洁环境融为一体,还可供村民散步。阿桥说:“白纸黑字和大家的见证,一下子打消了我的疑虑。这块地现在为民所用,也挺好。”

  对话村支书

  环境整治让村民凝聚力更强了

  记者: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村里很注重发动村民参与,效果也不错吧?

  黄运良:村干部加4个村民小组长一共才9个人,就算全上也不可能将整个村的环境治理好,唯有靠村民的力量。只有群众参与了、付出了,大家才会爱惜和维护,人居环境整治才能建立起长效机制。

  记者: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里收获了什么?

  黄运良:最直观的就是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凝聚力强了,向心力有了。现在,只要村里工作需要大家参与,大家都会踊跃报名。有了村民的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记者:“三清三拆三整治”腾出了发展空间,村里对此有何打算?

  黄运良:整治人居环境最终还是希望吸引好的产业进驻,让村民富起来、生活更美好。“三拆”工作中,村里将这些土地统筹利用好,用来招商引资发展适合村里的产业。


作者:李燕文 周 觅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