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确保2013年起市级新增财力75%用于民生

2013-04-17 15:00:55 来源:惠州日报

24.jpg

  惠民自行车推出后受到市民欢迎。 (资料图片)

  “每天骑着惠民自行车上下班,既节省油费,又锻炼身体。”市民吴先生是惠民自行车的忠实“粉丝”,“更关键的还是方便,站点分布广,走到哪都能借能还。”

  从东江高级中学的开学,到中大惠亚医院、市中医医院新院的投入使用,从保障房的建设,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过去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工程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桩桩、一件件实事犹如涓涓清流,滋润着百姓的心田。

  幸福没有顶点,民生永无止境。

  新的一年,惠州市提出坚持经济发展不忘以人为本,财力增长不忘民生保障,城市建设不忘百姓利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下更大力气改善民生。确保从2013年起,市级新增财力75%、县级新增财力60%以上用于民生,每年办好由群众投票决定的 “十件民生实事”。努力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惠民,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12年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惠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既要做大民生蛋糕,更要分好民生蛋糕,送好民生蛋糕。

  去年初,惠州市就十件民生实事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充分体现由民做主的施政理念。

  在充分吸纳市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惠州市敲定2012年十件民生实事。经过一年的努力,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为刚刚过去的2012年圆满收官: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老百姓的荷包更充实、消费更强劲。

  万辆惠民自行车投放运营,百个惠民服务站点建成启用。中山、东莞、深圳等地考察组先后到惠州市考察惠民自行车项目运行情况,就运行管理、设施配套及相关技术问题与惠州市有关人员进行交流。中山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自行车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在现场考察体验后说:惠州的惠民自行车在硬件建设上更具超前意识,刷卡系统便捷,市民租还车操作方便,特别是服务点的建设,一次投资到位,在规划、配套、设计上都很超前,自行车避免日晒雨淋,有利于管理保养。

  市区龙丰、桥西、下板塘、桥东、下角5大国有农贸市场全面升级改造,市民生活更方便。

  全省率先推行“电子公共教育券”制度,教育实现“镇镇皆强镇”、“县县有示范高中”,高考本科上线增长人数居全省第一,市东江高级中学建成招生,中职新城一期投入使用,各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市中医医院新院、中大惠亚医院建成运营,市第四人民医院成为全省首家平价公立医院,外来工子女纳入医保,实现全民医保,“平价药店、平价病房、平价诊室和平价药包”医疗服务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向村延伸,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建立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外来工纳入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低保统一提高到385元每月,老龄津贴提高一倍;74个省级贫困村和1.227万户贫困户全部脱贫,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

  这张漂亮的民生答卷背后,是民生财政理念的付诸实践。一个数据很有说服力: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183.3亿元,同比增长26.2%,占财政预算支出比例由63.9%提高到66.9%。

  民生实事办啥充分吸纳民意

  今年的民生实事经过市民海选,已初步敲定。

  据悉,今年拟订的民生实事包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条件、减轻看病就医压力、缓解群众住房困难、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优化供水供气服务、提升宜居环境、提升群众安全感、完善基层便民服务等10个方面共64个项目。

  为了让民生实事真正贴近群众的需求,真正实现更高水平的惠民,从去年12月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开始,惠州市积极谋划新一年的民生实事,并通过《惠州日报》、今日惠州网等媒体及政府门户网站向市民广泛征求意见,还多次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市直部门、各县(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代表以及资深网民的意见建议。

  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公众咨询和意见征集中,共收集网友意见20条,群众来电提出意见37条,部门上报民生实事85项。市政府办公室对意见建议逐条梳理,筛选出10个方面的民生实事作为2013年候选项目,于2月22日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示,再次向市民征求意见。

  截至2月27日,共收到群众反馈意见5条。针对具体意见,对10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再次进行了补充完善,并将未能列入民生实事的群众意见转交相关部门办理或答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点全面推进

  “平价药包不仅实惠还管用,我一直在社区医院买高血压药包,一个药包吃7天,每天花费不到1元钱。”65岁的周运武来惠州3年多,感到惠州的医疗服务环境越来越好。

  除了平价药包,惠州市还推出了电子公共教育券、文化惠民卡、平价医院等,一个个创新举措的推出,只为更好地惠民利民。

  过去的一年,作为全省首个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市,惠州市率先出台实施方案及12个实施细则,全面推进208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迈出坚实步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市民幸福感持续增强,为全省作出示范。

  截至去年底,惠州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3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9万,新农保参保人数达99.6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提前半年完成省下达的全覆盖任务。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老百姓幸福程度的重要参数,也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惠州市将农村基层干部、农村独生子女纯生二女结扎夫妇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整合并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农村与城镇企业职工三类养老保险之间的制度衔接。此外,惠州市率先将在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居民医保保障范围,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日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 《惠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从今年4月1日起,惠州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将提高至每人每月90元,再次走在全省前列。

  “惠州市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0元,高于国家规定的每人每月55元和省规定的每人每月65元的标准。”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标准是继去年10月1日后,惠州市再次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

  “提高的20元由省、市和县(区)财政承担,为此每年多增加投入6816万元,让广大参保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惠民效果。”该负责人说,标准提高后,市财政每年新增投入2556万元,每年发放待遇总投入为8307万元;县(区)财政每年新增投入2556万元,每年发放待遇总投入为6603万元。

  在教育惠民方面,去年,惠州市教育“创强”任务圆满完成,“镇镇皆强镇”如期实现。

  “保障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是城镇化加速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惠州市在仲恺区率先试行电子公共教育券,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予以补助,每人每年补助300~400元,惠及1.5万人。今年,惠州市将深入推进贫困家庭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将总结仲恺区的电子公共教育券制度,面向全市推广。同时,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深入实施“一个都不能少”贫困家庭大学生等资助项目,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文化惠民方面,今年,惠州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发放文化惠民卡。持卡人可获得政府每年200元的文化消费补贴,用于购书、订报、看电影等,到指定的文化消费点还能享受特定折扣。据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首批文化惠民卡将发放27500张,文化惠民卡试点取得成功后将在全市全面推广。

  此外,平价医疗服务也将得以进一步延伸。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惠州市将逐步扩大平价药包种类,同时建立平价诊室、平价病房,完善平价医院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前全面推广平价医疗服务。

  社会治安群众认可度逐年提高

  平安和谐是民生幸福之基。一直以来,惠州市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开展各种专项行动,换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面貌,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显著增强。

  去年以来,惠州市实施“全警上路大巡防”、“畅顺鹅城”文明交通行动和“守望鹅城”110接处警工程三大创建工作,积极打造平安惠州。

  “守望鹅城”工程开展期间,惠州市“110”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拓展服务深度。

  报警时说不清报警地点,是不少市民特别是外地游客报警时常遇到的烦心事。由于地点不清晰,很容易造成民警出警时因寻找报警地点耗费时间,从而延误出警时间和效率。为解决这一难题,市公安机关加快“110路灯杆报警辅助定位标识”建设,力争尽快完成市区2万根路灯杆报警定位标志,解决辅助报警、出警定位问题,并延伸服务于群众的交通、急救等日常生活。

  社会和不和谐、平不平安,最终还得由群众说了算。统计数据表明,从2008年开始,惠州市社会治安满意度和群众认可度逐年提高,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排名全省前列。随着平安惠州建设逐步深入,一个更加平安、和谐、美丽的惠州将呈现在市民群众面前。


作者:田铁流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