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市博罗县平南村“小花园”解决农村水环境大问题

2015-02-04 19:43:10 来源:惠州日报

  2015年2月1日,记者在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平南村见到,该村8座特殊的“花园”——— 每座“花园”都围有白栅栏,占地仅数平方米,种满各种绿色植物,经此而过的污水,旋即由浊变清。平南村也因此告别了“污水基本靠蒸发”的时代,水环境得到彻底改观。

  “花园”修建人员告诉记者,“花园”有个统一的名字,叫“分散式微型人工湿地”。无需动力、加药,靠湿地植物、微生物等净化水质。平南村也是惠州市首个拥有此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村。

  惠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分散式微型人工湿地”建设和维护成本均相对较低,凭借这个特点,“平南模式”或成为惠州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突破资金、维护、管理等一系列难题的一个成功样本。

  市第十次党代会四次会议提出,全面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行动,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清水治污”和“美丽乡村·绿满家园”行动,创新机制体制,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垃圾收运、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广泛开展乡村植树种果栽花活动,全面提升农村净化美化绿化水平。

  ◆平南往事水渠脏乱差影响村民生活

  没有工业,没有旅游业,一条硬底化的村道和一条蜿蜒全村的水渠,成了指引来者进入平南村的主要标志。

  这是一条一米多宽、水流清澈、两岸长满绿草的水渠。没有名字,村里也几乎无人记得它形成于何时,只知道一年多前,它还是村里的“龙须沟”。

  2013年6月的一天,市纪委驻村干部黄璟第一次见到它时,周边还布满塑料袋和瓶瓶罐罐等垃圾,渠里的水散发着一股腐臭味。

  “水渠的环境是当时平南村卫生环境的缩影。”黄璟说。这样的环境,不仅阻挡了来者的脚步,也影响了村民的生活。

  平南村练屋村民小组59岁的练庆蓝膝下已有两孙,带孙子是他平日的主要任务。不过,自从门前水渠变脏变臭后,练庆蓝又多了一个任务——— 时刻留心不让两个宝贝到水渠边玩。“怕他们不小心掉到脏沟里,又怕被沟里的蚊虫咬到染上疾病。”

  不少村民甚至担忧,长此以往,村民饮用的地下水会遭到污染。

  平南村负责人邹金灵认为,平南村环境差,与此前村民养猪和自身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同时也与村里保洁设施缺失相关,“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只能随意排。”

  ◆专项调研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睡大觉”?

  平南村环境综合治理迫在眉睫。创建生态村也上升成平南村首要发展战略。只是,要在村里建起一座污水处理设施谈何容易。

  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彭俊杰告诉记者,目前,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有就地收集处理的人工湿地和经污水管网纳入生活污水处理厂两种,造价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能否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是关键。

  彭俊杰说,目前国家、省和市都鼓励农村进行环境整治,每年都有多种专项资金可以申请。“像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省级水质环保专项资金等,关键是要有立竿见影的项目。”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也于日前向《惠州日报》记者独家透露,按照目前“美丽乡村·清水治污”专项行动方案草案,今年起,惠州市将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贴力度,拟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基本解决村一级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前期建设资金。

  那什么才是制约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症结所在?

  去年年底,市环保局组织对惠州市农村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情况进行调研。

  在进入某村时,调研人员发现该村一座崭新的污水处理设施竟然“沉睡”已久。

  好好的污水处理设施怎么 “睡大觉”?该村一干部大吐苦水。他说,当初项目引进,村委会和村民确实没花一分钱,以为有了这个东西,村里水质就有了保障。然而污水处理设施建好后不久,承建公司便撤离了。“后来设施出了一点点故障,村里没人懂技术,村集体经济又薄弱,村民不愿意自掏腰包维系设施的后续保养和运营,好设备也只能束之高阁。”

  记者也从当时的调研组了解到,一般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的都是集中处理模式,即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或大型人工湿地,然后通过管网把各家各户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这种模式管网铺设范围大、成本高。设备后续管理也相对较难,请专人运营维护,每年均需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位调研人员说。

  此外,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一些村成“空心村”,污水处理设施“难解渴”现象也有发生。

  ◆样本经验

  采用分散式人工湿地突破建设运营壁垒

  黄璟告诉记者,作为2013年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村集体收入仅为2.5万元的省级贫困村,平南村在经济上显然更难支持大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而平南村人口较少、村民居住相对分散的特点,同样不适合建集中式湿地。据悉,平南村面积为2.7平方公里,5个村民小组成直线分布,全村只有170户,共834人。

  如何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才适合平南村?一份由市环科所和市千秋伟业节能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提交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平南村的认可。

  “我们建议平南村采用‘分散式微型人工湿地+生态沟’的水环境整治模式。”该公司总经理齐东升介绍,微型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无需动力、加药,主要靠湿地植物、微生物等净化水质的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则是让村里三五户人共一处微型人工湿地,“这样做不仅能大幅缩减污水收集管沟的建设费用,还能让村民自觉进行湿地的后续管理,湿地也长期有水可处理。”齐东升说。

  2014年下半年,平南村在该村的练屋和黄屋两个村民小组进行试点建设。

  “我们科学估算,农村每人每天约排放0.2立方米的生活污水,练屋和黄屋共45户249人,建8处不同规模的微型湿地,完全能做到持续处理,达标排放。”彭俊杰说。

  据介绍,该村水环境生态整治项目花费为70万元,相比前期招标其他的设计,节约了30%左右的建设成本,并且节省了一半左右的维护费用。

  热心村民主动做反对者思想工作

  不过,真正启动建设时,建设方还是遇到了阻力。

  齐东升告诉记者,由于每建设一处人工湿地,就需要占用几平方米土地。根据村委会估计,污水设施建设既然是村集体公益项目,而且用地也不过几平方米,村民理应无条件支持。但偏偏出现了一些不理解的声音:为什么只用我家的地?家门前建个“化粪池”今后发臭怎么办?

  村民黄梓华说,那段时间他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就十分揪心,“我们大部分村民都支持建设,这是个好东西,能让水变清,能让村里变干净、漂亮,但有些人不理解。”

  为让项目早日启动,以黄梓华为代表的一些热心村民开始主动找邻里宣传。

  村民练庆蓝说:“有一户人不同意,我都觉得不安心。村里的水是流动的,我们家的水干净了,别人家的水却跑来污染,怎么办?”

  为了统一意见,村委会和建设单位也开始加大入户宣传力度,还鼓励村民参与建设,在家门口挣钱。“泥瓦匠等技术活260元/天,单纯搬运活160元/天。建设单位基本只负责技术指导。”邹金灵说,此举不仅动员了全村,还让不少村民很快明白了人工湿地的运作。

  很快,一条条干净整洁硬底化的雨水排渠取代了过去的土沟,修建在房前屋后;一座、两座、三座……绿底白栅栏围成、种着各种绿色植物的微型人工湿地次第落成。

  “不脏不臭,还很漂亮。”看着污水变清和别人家门前漂亮的“小花园”,原本反对建设的村民小黄后悔了。他主动找到建设方,希望也能在自家门前加建一座人工湿地,并承诺主动承担湿地后期的简单管理工作。

  ◆经验意义

  分散式微型人工湿地具有推广价值

  2014年年底,平南村8座分散式微型人工湿地全部建成后不久,市环保部门对该村污水处理排放指标进行了检测。

  记者从环保部门监测的数据中看到,平南村每座人工湿地排放的水中,氨氮、总磷、悬浮物等主要指标均较建设前降低了数十倍,达到了相应的排放标准。

  “‘分散式微型人工湿地+生态沟’这种污水设施建设模式,解决了很多农村存在的建设和运营难题。排出的水质也达到了相应标准,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

  平南村的水变清了,环境也在生态村创建过程中越变越好。记者在平南村采访时看到,8座人工湿地镶嵌于平南村的路边或菜地里,与如今干净整洁的环境一道形成景观。

  邹金灵还告诉记者,因为环境的改善,平南村已成功引进一个大型生态茶园项目,同时还计划启动相关旅游项目,“有了好环境,我们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业都有底气了,脱贫致富只是时间问题。”邹金灵说,接下来该村还计划在村里其他3个村民小组推进此类湿地建设。


作者:刘 挺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