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百姓生命安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和关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环节,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今年惠州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邹世昌等37名市人大代表提交了 《关于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议案》,呼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鼓励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实行农产品市场检验和准入制度,全面治理“餐桌污染”,确保为广大市民提供“放心菜”、“放心肉”。该议案被惠州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确定为大会两件议案之一。
议案背景
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有待加大
据了解,目前,惠州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近几年来,惠州市在农业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制定了市级农业地方标准26项;建立了11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种植面积达14.2万亩;已有85家企业、98个基地、131种农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家企业、5个基地、15项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家企业、3个基地、56种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目前惠州市有供港蔬菜基地38个,面积5万多亩,香港市场销售的无公害蔬菜50%以上产自惠州市。
然而,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惠州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与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也与惠州市农业工作在全省的前列地位大不相符,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在农业标准制定、专家审定、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监管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力度仍有待加大。
代表委员声音
每年制定5个市级标准推进标准化
邹世昌认为,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惠州市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切实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夯实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建议用5年时间逐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每年制定5个市级标准;加大标准化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力度,在全市范围开展20期左右的培训班,让种植户参加培训,以此推广标准化模式;配套国家和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建立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对农业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给予奖励。
培训种养大户带动标准化生产
市政协委员杨自轩表示,因为农产品涉及千家万户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多地方都在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惠州市也不例外。农业标准化有很多种模式,如甜玉米种植标准化模式、生猪养殖标准化模式等,但有些模式直接从其他地方搬过来,存在与当地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另外,有些种养户不按照标准化模式操作,仍然按照传统的做法,导致一些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建议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部门可先培训一批种养大户按照标准化模式进行种养,以此带动更多种养户按标准化模式操作。此外,也可成立一些专业协会,为广大种养户提供交流平台,从而加大推广农业标准化模式的力度。
部门回应
将制订办法奖励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
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农业标准化生产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环节。该局接下来将继续完善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对标准进行制定、修订。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惠州市有些特色农作物还没有形成标准,各级各部门和农户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也有待加强。市农业局将加大标准化生产知识的宣传力度,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农户进行标准化知识培训,通过技术部门的推广等方式,增强生产者标准化生产意识。
“通过建立标准示范区、龙头企业作为推广标准化生产的平台,也是带动农民加入标准化生产的一种途径。”该负责人透露,接下来政府将制订系列奖励办法,对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扶持,鼓励标准化生产。同时,将进一步深化农业标识管理工作,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大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扶持力度。
企业做法
马铃薯按标准化种植亩产增1倍
“我们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标准化生产的甜头。”市政协委员、惠东县九华农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成来告诉记者,该公司从2005年开始实施标准化生产,实行标准化生产前马铃薯的亩产只有1000多公斤,按标准化种植后亩产达到2000多公斤。实行标准化生产后,不仅农产品产量增加了,质量也有所提高,产品能卖个好价钱。通过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安全有保障,消除了百姓的担忧。发展种植业是农民致富的重要路子,而标准化生产则能引领农民更快地走上致富路。
相关链接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3大体系: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