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归难侨给潼侨带来了独特的侨文化。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潼侨镇位于惠州市区西南部,其前身为潼湖华侨农场,是惠州两个侨镇之一。这里,曾经只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缘乡镇,如今,二次创业的浪潮正在这里悄然兴起。2010年2月仲恺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启动后,潼侨镇划归该区管辖,并被规划为仲恺高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借此契机,潼侨镇党委政府果断抓住建设 “产业新城、城市新区”的战略机遇,大刀阔斧地推动二次创业,经济社会各方面开始迅速腾飞,正向建设活力、和谐、幸福新侨镇迈出坚实的步伐。
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潼侨
2012年统计数字显示:潼侨镇地区生产总值9.4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4亿元,税收总收入9621万元。而这几个反映潼侨镇经济实力的关键指标,在2010年还只是5.07亿元、11.1亿元、4168万元。短短2年时间里,分别增长了86.8%、68.8%和130.8%。
潼侨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廖爱荣说:“潼侨镇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仲恺高新区扩区升级。”紧密结合仲恺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战略,潼侨镇通过盘整资源,筑巢引凤,择商引资效果显著。目前,该镇已有中投物流、德帮电子、鼎智通讯和雅杰LED科技、满坤电子、仪军电线电缆、成功电子、世盟电子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安家落户。在大项目大投资带动下,全镇经济实力呈现跳跃式增长。
在大力引进投资的同时,潼侨镇还坚持高标准严规划。虽然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有更多项目投资来带动,但众多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还是被坚决拒之门外。潼侨镇所选择的项目,都是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带动能力大的佼佼者。“潼侨起步是迟一些,基础是差一些,但我们宁愿慢一点也不会再走那种先做规模再升级、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廖爱荣强调说。
事实证明,潼侨镇这种“择商选资引智”的做法是明智的,招商的高门槛为优质项目腾出了发展空间,而一个优质项目对当地经济的推动效果,远远胜过一大把落后项目。
今年该镇提出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1.4亿元,增长16%,税收总收入1.25亿元,增长30%。有了之前引进的那些优质项目做底气,潼侨镇党委政府对于完成上述目标信心满满。
在下一步发展蓝图中,潼侨镇还将重点发展以商贸娱乐、餐饮酒店、现代物流等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尤其是发挥中投保税物流园辐射效应,将其打造成为仲恺高新区的物流中心。争取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比翼齐飞,建成名副其实的“活力潼侨”。
由边缘小镇向城市新区蜕变
问起近几年潼侨镇哪方面变化最大?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地居民不约而同地说是城镇面貌:过去潼侨就是一个普通乡镇,如今越来越像城市了。
潼侨居民亲身感受的这种蜕变,是潼侨镇党委政府提出加快由 “边缘小镇”向“城市新区”转型的结果。围绕这一目标,潼侨镇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首先要打通的是交通瓶颈。目前,投资3.46亿元、按照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的新华大道二标段已全线完工通车,三标段可在年底建成通车。投资3000万元按照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的陈潼大道改造工程(一期)已全面完工并正式通车。记者采访时见到,新修的大道宽敞而平整,绿化带、路灯、排水等配套设施齐全,比市中心区许多道路都还要漂亮。
另一方面,该镇还投资近1.1亿元建设了潼侨污水管网、潼侨公园和陈潼大道改造(二期)三大基础工程。污水管网工程于2012年5月动工,当年9月底已顺利完工并接入陈江污水处理厂运行,基本实现了全镇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处理。潼侨公园项目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将原茶山公园和广场改造为一个集生态休闲、运动健身和茶文化、侨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项目已于2012年12月动工,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在今年年底可建成使用。按照三级公路结合Ⅱ级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的陈潼大道改造(二期)工程已正式动工,预计今年9月完工通车。
集中力量搭好城市大框架的同时,该镇还对内街小巷进行了整体升级。2012年,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共1100多万元,潼侨镇逐步完善了梅花、荷花、兰花、牛墩等老旧小区、内街小巷的道路硬底化,排水、路灯、绿化等设施建设,整治、改造了工业基地联发大道、光明路、康华路等老旧道路的路面、排水设施。
廖爱荣说:“仲恺高新区已将潼侨定位为行政中心区,这是潼侨镇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潼侨镇及时由“边缘乡镇”向“城市中心区”转型升级,目前这个过程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今年的中心工作中,该镇提出了“城市建设年”主题,继续下大工夫。下一步还将以创建“省生态镇”、“省卫生镇”为目标,强化城市经营理念,建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镇。
民生改善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随着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潼侨居民的生活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财政收入增加后,潼侨党委政府优先考虑的是解决民生问题,让人们共享发展成果。积极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保卡发行工作,2012年全镇共有3363名居民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率达75.2%。启动潼侨中学、侨冠小学、宏村小学扩建工程,缓解学位不足问题,改善办学条件。潼侨医院顺利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年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发生。光明村、屋场、洋岭、洞尾和苏屋等村小组新村改水工程相继建成,村民饮水难问题大大缓解。实施城乡一体化环卫服务管理,农村生态环境美化整治,村庄面貌也焕然一新。
此外,潼侨镇还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施网格化管理,不断加强镇街主要路段市容环境秩序的执法巡查整治,坚决制止违章抢建、抢种和乱摆卖、乱停放等不文明行为。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化解社会矛盾,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考核在全区排名前列,多次受到市、区表彰。
潼侨镇11000名户籍人口中,归难侨就有4000多人。他们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外的排华潮中回国安置的,生活相对困难。为此,潼侨镇大力推进归难侨“安居工程”。去年里,投入8600万元的侨安花园第四期完工,至此全面完成了720户侨房改造任务,解决了归难侨住房难的问题。还为归难侨发放生活救助、补助金和低保供养慰问金共170万元,为归难侨子女发放各类助学金3.6万元。
建文化公园打造侨文化特色品牌
大量的归难侨在潼侨安家,把具有鲜明东南亚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也带到了潼侨,在当地生根发芽,并与本土客家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侨文化。
侨文化是潼侨独有的特色文化,也被当地政府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建镇之后,就成立了由镇委书记为组长的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协调部署全镇侨文化工作,以侨文化为特色发展侨镇文化品牌。
为此,潼侨镇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建设了面积1.1万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和集健身室、培训室和图书馆等功能室于一身的文化站。文化站里,排练厅、活动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还投入250万元购买了一批表演用的音响器材和服装道具等。2011年12月,该文化站被评为“广东省一级文化站”。
如今,潼侨镇以常乐文艺队和侨旭文艺队为基础,已先后组建了少年队、青年队、机关队和归侨社区业余文艺队四支舞蹈队伍,主要表演印尼苏拉威西岛民族舞、印尼欢乐舞、印尼苏门答腊亚齐舞、马来舞等东南亚风情舞蹈。他们还从英德华侨茶场等地方邀请了印尼籍舞蹈教师过来传艺,进行专业指导。
时下,潼侨镇由原中心广场及茶山公园升级改造的文化公园正在建设中。新公园占地面积约9.44万平方米,投资预算2600万元,将以侨文化为主题,特别设置侨文化展示长廊,计划在年底完工启用。廖爱荣透露,该镇还打算建设侨文化博物馆,不断丰富侨文化的内容和载体,把潼侨镇的侨文化打造成仲恺高新区乃至惠州市一张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