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制定《惠城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2021-06-15 11:44:58 来源:惠州日报

    惠城区各中小学校纷纷整合利用资源,搞好校本教材开发,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惠城区各中小学校纷纷整合利用资源,搞好校本教材开发,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惠城区各中小学校纷纷整合利用资源,搞好校本教材开发,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比赛开始!”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各班的“小厨神”们开始心灵手巧地制作菜肴,调制味道,煎、炸、烹、煮……“小厨神”们各显技能、大展身手,十指翻飞之间,一道道精致的菜肴很快就呈现在大家眼前,大家忍不住品尝起佳肴,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这场精彩的“厨神争霸赛”是日前举行的惠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的一大亮点环节,也是城区各学校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生动写照。在这场由惠城区教育局主办,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承办的劳动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以作品展览、经验介绍、厨艺争霸、场馆展示等形式,全面展示城区劳动教育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惠城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应用,有效落实《惠城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鼓励各校每学年设立学校劳动周

  今年4月,惠城区教育局制定印发《惠城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技能,形成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方案》提出,争取到2023年左右,创建区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10所,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5所,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3所。

  惠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以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要求,强化协同推进,彰显个性特色为实施原则,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拓展丰富劳动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同时结合区域文化、地方经济、学校特色以及学生个性差异等要素,设计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做到课程常态化、师资专业化、资源立体化、评价科学化,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形成劳动习惯,磨炼意志品格,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突出新时代劳动者的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实践新形式、新方法,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气息。

  《方案》提出要开齐上好劳动教育课程,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体系,有条件的学校可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鼓励各校每学年设立学校劳动周,开发日常生活、手工制作等校本课程,实施创新创客教育、科技创新实践等项目,推进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合实施。坚持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在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上下工夫。

  《方案》还提出,要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各学校要科学统筹规划学生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建议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通过开展校内劳动,将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校园活动;组织校外劳动及社会实践,结合研学旅行、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落实家务劳动,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指导家长每年有针对性地教会孩子1至2项生活技能。

  《方案》还给出了惠城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分类建议。建议分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校内的事情积极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校外的事情热心做”四部分,并针对小学低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分别给出具体建议。

  开发校本教材,劳动教育课常态化开展

  《方案》印发后,惠城区各中小学校围绕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劳动教育整体规划与课程设计,合理安排师资,整合利用资源,搞好校本教材开发,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促进劳动教育常规常态化开展。

  在推进会上,第二十六小学校长李彩容分享了该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该校依托校内农耕文化长廊、鼓韵田园种植基地、废纸再生间、厨艺间、木工室、扎染坊和家校资源,开发“基础-探究-拓展”三级阶梯式劳动课程。在“鼓韵田园”课程中,学生动手种植、浇水、除草、收割,掌握进阶劳动技术;在“废纸蜕变”课程中,学生亲身体验传统的造纸术,在合作探究中体会、传承古代技术生产和传统智慧;在“鲁班·自制”木工课程中,孩子们借助木工工具敲、打、钻、挖、刻等创作作品,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该校在探究型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学科融合,如在体验种植劳作的基础上产生记录和测量的科学课堂、写生及手工粘贴的美术课堂、古诗和写作的语文课堂、弘扬传统劳动和勤俭美德的道德课堂等;在废纸再生的体验后融合产生垃圾分类环保课堂,美术创意课堂,纸膜工具的周长、面积等数理课堂等。此外,该校还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景,编写小学生劳动清单和“知行劳动校本教材”。通过成立小学知行劳动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设立开发小组和编撰小组,确立低、中、高年级段的教材目录,形成系列的校本劳动教材。

  此外,惠城区各校还积极开展校内劳动,将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校园活动,落实家务劳动,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教会孩子生活技能。

  如在惠州市南坛小学每年的一年级迎新活动中,都会给孩子们赠送独特的礼物——豆芽种植盒,这也是学校给新入学的孩子们布置的第一个劳动作业,希望他们在父母的引导下亲手种下豆芽,每天用劳动的汗水守护豆芽生长。新生入学时还安排了家庭劳动习惯养成表,从“闹钟响,按时起”“洗漱时,效率高”“吃完饭,收碗筷”等七方面来促成家庭劳动习惯的养成。此外,该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种植养殖,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活动,并利用假期劳动菜单,助力家庭劳动教育。

  将劳动素养纳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为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鼓励各学校积极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同时,惠城区各学校也在不断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探索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如第二十六小学通过学习交流会、邀请专家、外出学习等方式打造劳动教育教师团队,因校制宜,探索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体系和实施途径。

  此外,惠城区不少学校还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验情况的考核,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近日,惠州市水口中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农具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在锄草比赛中全身心投入,一人用锄头锄草,一人用簸箕收拾,动作娴熟、配合默契,很快就将一片杂乱的草地收拾得干净整洁;而在花圃修剪比赛中学生则充分展现创意想法,将花圃修剪出各种造型。

  第二十六小学建立了鼓舞管理评价体系,包括设立鼓舞银行,设计鼓舞币、鼓舞存折,建立起积分评价机制等。该校还设计了“鼓舞劳动成长勋章册”“知行争章”评价方案和评价表,明确通过劳动获得奖章的步骤和方法,实现有效评价。此外,该校还利用“互联网+”助力,通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管理平台,在每位学生实践成长档案中生成学校劳动实践记录,记载和还原学生劳动场景情况,并辅以各方评价。除学校劳动教育学习记录外,档案还记载学生参与营地、家庭、社区等劳动记录,实现学生劳动教育全场景的覆盖。

  南坛小学在组织使用惠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建立了多项家庭劳动过程评价机制,开展家庭劳动标兵评选,为家庭劳动标兵制作奖状、颁发奖品。


作者:涂坚 陈玮 曾丹丹 刘文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