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仲恺潼湖:凭借得天独厚自然优势 迎来跨越式大发展

2013-04-26 14:09:08 来源:惠州日报

图片1.png

  潼湖湿地资源丰富。 本报采集

  “潼湖镇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惠州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接下来,潼湖将在努力保护湿地资源的前提下,依托湿地自然景观,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地产开发等产业,让更多环保节能的高新产业和企业认识潼湖、了解潼湖、落户潼湖、扎根潼湖、发展潼湖。”仲恺高新区潼湖镇党委书记张水平向《惠州日报》记者介绍。该镇自2010年初划入仲恺高新区以来,凭借着地处深莞惠“金三角”经济圈中心,以及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人文底蕴、美丽的田园风光、四通八达的交通,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先后获得 “惠州市文明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     “三个半小时”经济区正在形成

  “今年1月31日博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现在从潼湖到深圳、东莞和惠州市区都缩短为半个小时,等到新华大道、江潼公路修成通车之时,潼湖就是深莞惠名副其实的‘金三角’啦!”说起潼湖正在形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张水平显得有些自豪,他告诉记者将潼湖变成“金三角”的机遇源于深莞惠一体化的加速推进。

  “过去潼湖是偏远农村,发展一直滞后于仲恺区的其他镇和街道,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够便利,路不通谁会来你这里投资?”张水平说因为离惠州市区远,过去潼湖基本没什么企业,经济发展瓶颈一直难于突破。

  “现在不同了,不仅许多企业瞄准了潼湖,一些知名的地产商也准备在我们潼湖发展项目。”张水平说。划入仲恺高新区后,潼湖正在稳步推进落实省、市、区部署落户该镇的各项重点交通项目,小江潼公路,新华大道一期、二期等重点交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这几条公路的修建,对于方便潼湖群众出行以及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发展旅游    保护性开发潼湖湿地旅游资源

  潼湖湿地是潼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是惠州,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据介绍,潼湖湿地毗邻东江,占地2654.8公顷,舒适的气候和多样性的地貌使这里成为候鸟的天堂,每年有近百种鸟类在此停歇栖息。

  “潼湖湿地属典型的湖泊及河流湿地环境,有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动物栖息或开发生态旅游,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宝地。”自潼湖划归仲恺高新区后,区里给潼湖的定位是朝着“仲恺后花园”、“生态发展区”的目标发展。

  除了潼湖湿地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潼湖的人文资源也很丰富。辖区内的赤岗村、黄屋村和琥珀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其中赤岗村和黄屋村古村落保留较为完整,具有较大规模建筑群,民风淳朴,2012年9月,赤岗、黄屋2村成功获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

  古村落内保存最完好的美乾书室和敦伦书室,不仅是村内的重点古建筑,更彰显着潼湖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良好风俗。位于赤岗村的美乾书室具有清代建筑风格,曾提供给赤岗小学办学。位于黄屋村的敦伦书室建于清末,在革命斗争年代,书室曾是东江纵队的秘密联络点。

  1945~1948年,在敦伦书室任教的教师黄卓如边教书边做地下组织工作,宣传抗日游击战争。位于琥珀村的南嵩书室、毬轩书室是琥珀村的骄傲,见证着这个古老村落的起起伏伏。这些历史瑰宝,为潼湖发展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发展教育   打造广东省教育强镇

  “现在,我们整个潼湖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潼湖镇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其实,前些年受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潼湖教育事业发展一直相对滞后,教学布局不合理、办学规模小、硬件条件落后等情况较突出,一些学生家长只能无奈地将孩子送到镇外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

  2008年,怀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镇委、镇政府一班人举全镇之力开始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他们紧缩各项开支,投入4000多万元开展学校基础设施改造。2011年底,潼湖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进入“广东省教育强镇”行列。

  为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近年来潼湖镇共撤并了8所“麻雀”小学,其中有260多名学生被安排到潼湖中心小学就读。现在,潼湖镇共有1所公办初级中学、4所完小、3个教学点、2所幼儿园,2所民办学校。公办中小学在校学生2883人,民办中小学在校学生1605人,在园幼儿478人。公办在职在编教师181人,民办学校在职教师111人,幼儿园教师31人。校园总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全镇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为了帮助那些上学路程较远的学生解决午餐、午休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区镇两级财政每学期拨款20万元给潼湖中心小学用于开展免费午餐、午休工程,此举深受广大学生、家长好评。

  生态创建对湿地资源合理规划

  “政府清拆砖厂及养猪场之前,湿地及河涌的水真的不怎么样。现在水清澈了,能看见鱼儿在游。”说起潼湖的环境整治,该镇黄屋村村民黄伯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潼湖通过清拆猪场、取缔砖瓦窑厂,彻底改变了生态环境。“现在砖厂没有了,空气污染少了,天上的鸟儿也多起来了,咱家的菜地及果园产量也将逐步提高。”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保护镇内的湿地资源,潼湖一方面按照打造“三个一万亩”的设想,开展以湿地为中心的一万亩保护区,一万亩的种养区,一万亩观光农业与休闲旅游区,对湿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对镇内的非法养殖场,非法砖瓦窑场及东江沿岸非法码头、堆场、砂场进行了清理和整治。

  据统计,近年来该镇累计清理养殖场857家。2012年,通过4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辖区内18个砖厂和1个瓦厂的清拆任务。截至今年4月7日,已清理列入前两批清理整治范围的非法码头、砂场、堆场31家;另外,列入第三批清理整治范围的余下17家码头当中,已有8家石场码头拆除了洗石等污染作业设施。

  在做好各项清理整治工作的同时,该镇还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按照“一村一点”在全镇79个村小组设置垃圾收集点,聘请保洁员负责清扫和收集垃圾,再由镇将垃圾清运到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和收运常态化。

  幸福愿景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仲恺“后花园”

  “仲恺给我们的发展定位为‘后花园’,这不仅是压力,更是动力。”张水平介绍说,潼湖除了湿地还有一个库容达6500万立方米的观洞水库,以及水坑、大坑、银垅、黄屋、翟屋五个小型水库,水资源相当丰富。潼湖森林覆盖率达37%,每年植树造林1万多棵,绿色资源相当丰富。潼湖盛产粮食、果蔬、水产等农副产品,为惠州重要的农业生产养殖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荣誉。

  环境好了,路通了,潼湖的发展潜能也随之散发出了不可抵挡的魅力。张水平说,潼湖要在发展中守住仲恺 “后花园”的净土,就必须在招商引资中设置高门槛,打好环保选资保卫战。“我们虽然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是通过这几年养猪场的清理也让大家明白了保护环境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不盲目,也不含糊。”张水平介绍,目前总投资36亿元的惠州市光子科技LED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兴日生实业有限公司水族器材项目以及总投资1.5亿元的海格高科电子有限公司已经签约落户潼湖,还有专做高档红木家具的美联家私有限公司也即将投产,将成为一个集生产、营销、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家具生产基地。

  “这几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们潼湖大发展的时期。”张水平说,现在的潼湖不仅只是为招商选资忙碌,镇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惠民工程也在同步推进。为了让居民晚饭后有可以休闲、锻炼的地方,他们在各村和社区投入192万元建起了每间不小于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共12间;筹资60万元建设的12间农家书屋已经验收达标;投资48万元建设村级文化广场(含篮球场)12个。今年,我们还将启动农民健身工程的建设,为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提供更多的场地。

  “抓住机遇按这样发展下去,再过三五年,我们这个‘后花园’就会更加漂亮了。”张水平说。当前潼湖镇正按照仲恺高新区委、区管委会“更高标准建设现代创新型生态城市型幸福高新区”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仲恺后花园”、“生态保发展区”的目标,深入组织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生态名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战略,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作者:李松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