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重在细节,打通这条人行道,就是党和政府帮老百姓办了实事。”陈女士说的人行道连接路位于市区江北东江二路,因人行道不通导致周边居民被迫从车辆穿梭的机动车道上通过。今年惠州实施净化城市公共空间专项行动以来,城市管理部门排查发现问题后,随即铺设人行道,优化市民出行环境。
城市管理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形象的精彩缩影,更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惠州市对户外违法广告牌进行了大刀阔斧式整改,市区中心城区四大出入口完成改造提升,城市“门面”变得愈发清爽。“面子”颜值高了,“里子”也不能落后,今年惠州以净化城市公共空间专项行动为抓手,对大街小巷的周边环境“精雕细琢”,市民“家门口”的幸福正逐渐成为这座“竞逐国内一流”城市的温暖底色。
拆除障碍物还路于民
“经过有关部门调查确认,这片绿地占用的是公共道路,要限期将这面围墙拆除,铺成人行道,真正还路于民!”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6月2日,记者跟随专项行动检查组来到专项行动示范区——江北商业区,看到经过近一个月多的“净化”改造,原先阻碍行人通行、影响市容面貌的止车杆被拆除,霸占人行道的物业岗亭被依法清除。而针对小区花园、自行车亭占用人行道仍未解决的情况,检查组也明确将一拆到底。
据悉,专项行动将在全市范围内对单位及个人擅自占用城市道路(人行道)、绿地(绿化带)、公共空间,设置的围蔽物、障碍物、电箱、通讯箱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做到侵占空间应退尽退,违法构筑物应拆尽拆,规划绿地应绿尽绿,实现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还利于民。
为打造样板供其他镇(街)学习参考,此次行动选定江北商业区、环城西路两处作为示范区。
示范区还有哪些新变化?记者在江北商业区示范区走访时发现,通过此次“净化”行动,原先散落在路边、人行道上的通讯箱、电箱也被统一迁移到隐蔽的角落。市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全部迁移走,会影响周边居民的通讯使用、电力保障,只能采取折中办法,迁移至不起眼、不影响行人通行的绿地或者角落。”
打通人行道并绿化周边
提升幸福感,不止于“拆”。
3月初,记者在市区江北东江二路往东江大桥方向行走时,看到人行道遭遇“断头”,由于前方地块尚未开发,杂草丛生,人行道迟迟未修缮,有的市民不得不折返,也有市民冒着风险借行机动车道。
此次,行动组也根据实际情况“因地施策”,清除杂草,打通人行道,为周边居民文明、有序出行提供便利。如今,新修的人行道宽敞干净,可供两人并肩同行。“我们现在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家门口散步了,感觉真好。”市民陈女士说。
种点花草,加宽人行道,看起来不是啥大动作,但对周边老居民来说,生活的节奏却悄然改变。家住江畔花园的陈阿姨夫妇,走在江北文昌一路的林荫路上,享受着夏日的惬意。原先这里的道路十分狭窄,行人只能从树旁边的盲道通过,几乎不能算上一条路。在此次行动推动下,市政园林部门重新改造加宽该人行道,并对其周边重新绿化,这里成为周围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陈阿姨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道:“以前这条人行道只能踩在盲道上,走起来别扭。现在环境好了,这条路连着东江二路新修好的人行道,早上转一圈身体也锻炼了!”
结合经验研究出台整改指引
“净化城市空间,关注的是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这也意味着每条道路、每个空间都可能存在不一样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处理,这也是对惠州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考验,最终希望实现道路平整、空间整洁美观的目的。”市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净化城市公共空间专项行动共拆除临时建筑物3处,共调离岗亭、书刊亭、便利店亭、临时亭等9个,清理石墩134个、铁柱163条,清拆路障水管逾1300米,清除多处非法安装桩柱及乱堆放,清理雪糕桶、木架、钢架、座椅台凳等杂物共计16车次。惠城区协调相关部门共清拆和转移环城西路供电设备9个、西湖内供电设备2个。同时,江北片区2个联通光交箱及4个移动光交箱已按要求迁改到指定位置,城市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接下来,惠州将优先对以下区域进行全面整治:城市主干道;城市主要出入口;金山河沿线整治提升、金山新城等重大规划项目周边;主要商业片区,包括江北片区(惠州大道→东江二路→惠博大道→三环北路→惠州大道)、花边岭片区(麦地路花边岭至西枝江桥段、演达大道花边岭至三环南段等)、桥东片区(东平半岛范围)、西湖片区(环城西路、长寿路、南坛西路、南坛东路等)等。市城管执法局已结合整治经验,研究出台《惠州市净化公共空间行动问题整改指引》,指导下一步整治行动。
在全力清理整治之后,关键还要有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市城管执法局正配合市自然资源局出台《惠城区道路沿线公共空间管控导则》,指导规范公共空间管理,改善市容整体环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