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出实招多举措推进乡村振兴

2019-08-08 09:03:00 来源:惠州日报

  夏日傍晚,登上博罗县横河镇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组一栋民宿楼顶,凭栏眺望,眼前一潭荷花绿意浓浓,远处天空明净高远,山峦郁郁葱葱,不时有鹭鸟飞过天空,静谧如山水画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一个多月来,在市委宣传部统筹组织下,记者深入乡村田野,与农民沟通,与村干部对话,走访了23个乡村案例,以期解码惠州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惠州1.1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乡村振兴热潮涌动。如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热潮已在各乡村掀起。全市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动村民户户参与、人人献策村庄建设,誓要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根据目标任务,惠州今年底将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80%以上的行政村和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的标准。2020年全面建成144个省定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形成连线连片乡村的示范亮点,促进乡村逐步实现生态宜居,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党员带头,人人争先推进乡村振兴

  “大家有什么想法讨论一下,工作一定要每家每户都落实到位。”日前,在惠城区马安镇水贝村党群服务中心,村“两委”干部正在召开一个简单的工作会,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伟就推进村里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

  像这样的工作会议,水贝村三天两头就要召开一次,而在过去,由于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意识不强,村里的事务推进困难重重。陈文伟介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村通过外出学习和开展先锋党员评比活动等方式,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过去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悄然发生了改变。“现在大家的态度都比以往改变了很多,思想觉悟大大提升。”陈文伟欣喜地看到,村党总支部筑起了坚固的战斗堡垒,使村里形成一股人人争先的好风气,乡村振兴的步伐越走越有力。

  组织振兴被称作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记者近日走访惠东县铁涌镇油麻地村了解到,该村近年来以党建为抓手,通过实施党建“四化”等工程,组建乡贤理事会,积极发挥党建先锋和在外乡贤的优势和作用,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走进油麻地村,可以看到村内随处吹拂党建新风:宽敞的党建文化广场、新建的党群活动中心、重新修缮的文化室、村道旁显眼的“党员责任岗”字牌……铁涌镇委组织委员罗导华说,油麻地村充分发挥党建先锋作用,既宣传了新时代党建文化,又美化了村庄。

  今年来惠州市在各县(区)分别召开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例如村“两委”要把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新乡贤及其他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公益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等。

  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高

  7月的一个周末,博罗县罗阳街道莲湖水上乐园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戏水度假。乡村建有大型戏水乐园,这在惠州比较少见。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博罗县强化科学规划引领,专门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业团队参与莲湖村等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现在通过实施规划,村庄不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找到了产业发展门路,乡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未来将会越来越好。”谈及村庄发展,莲湖村党支部副书记钟新明充满期待。

  而位于博罗县横河镇西南面的郭前村,近年来依托环绕罗浮山旅游景区的优势,在规划时突出绿色发展、生态宜居,以“民宿+旅游”创新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村企合作的方式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如今,郭前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民宿村、休闲旅游村。村民不仅实现了增收,更纷纷投身乡村旅游服务业,共同助推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编制较好地结合了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优势,树立乡村发展的生态理念。”郭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赖永泽认为,在规划引领下,该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导村民主动整治好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完善了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切实做好道路、房前屋后等绿化工作,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7%。

  惠州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求乡村按照“先规划、后设计、再建设”的原则,分环境整治、特色提升、政策融合三个篇幅,依托省内外美丽乡村规划团队,编制村庄整治创建规划,明确各个阶段工作内容、标准和要求,确保规划接地气、实在管用、真正落地,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分类整治,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与政策不能一刀切。从山区到滨海,村庄发展千差万别,人居环境整治也要分类实施。

  每逢周末,大亚湾区澳头街道衙前村便会迎来众多游客。从渔业捕捞到休闲旅游……衙前村这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渔村,找到了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衙前村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通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村内许多“荒废角落”“垃圾角落”变成了花圃或休闲场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大亚湾滨海旅游的一个热门地。

  衙前村是惠州市在振兴乡村时坚持分类指导的一个成功案例。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将域内村庄分成空心村、城郊村、人口聚集村、一般村四种类型,因村施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而位于惠阳区良井镇的矮光村,则在激活“空心村”方面走出了一条好路子。2018年3月,矮光村与碧桂园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旧村改造项目,采取“保底租金+盈利分红”模式与村民合作,将“空心村”打造成文旅景区,村民一次性收到了3年保底合作费362万元,以后项目产生效益还能拿到20%的利润分红。

  “这些废弃房屋无人问津,而今破败的村庄将变身文化生态旅游项目,村庄变漂亮了,村民又有收益,何乐而不为?”矮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仁聘介绍,该村首发区的两个村民小组有80户村民,共100多栋废弃房屋。项目先行启动了矮光村1500亩用地,重点激活山林、田园、古村落等资源价值,建设经营花兮养生、客家文化、农耕体验、田园印象、自然探索、禅修中心等产业项目。

  共建共治,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政府一头热,村民冷眼看”是此前很多地方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时遭遇的尴尬。惠州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发动村民、依靠村民,让村民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力量。

  进村有柏油村道,休闲有湿地公园,游玩有花草世界,增收有新渠道……走进博罗县麻陂镇洪湖村可以看到,不仅村容村貌美如画,还成为乡村户外运动基地,更吸引了产业进驻,村民生活有了更好奔头。

  事实上,人居环境整治一度让洪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运良头疼。“让村民都动起来是关键。”黄运良说,如何消除群众的“惯性”和“惰性”,成为洪湖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道难题。

  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整治人居环境的浓厚氛围,洪湖村创造性地开展卫生家庭评比活动,每月对全村268户家庭进行一次家庭卫生评比,前30名的家庭可以获得洗衣粉、药盒等奖品,并在村广播站播报,还由包村领导、村干部等为卫生先进家庭颁奖。此外,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优胜者获得流动红旗。

  记者走访惠州市多个乡村获悉,发挥村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重点要加大政策宣讲和宣传发动,这一点尤为重要。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的下园公园和古韵公园,是由村民自发捐地筹资修建的。如今,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霞角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顺波说,建设美丽乡村需人人参与,该村在整治过程中充分发动村民,体现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据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如通过“小手拉大手”、农户环境整治“红黑榜”、干部走村串户、党员干部亮身份、村民房前屋后“三包”奖励、“美丽家园”随手拍、镇村“打擂台”等活动,大造声势营造氛围,农村群众维护村庄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文化铸魂,改善村风民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

  日前,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及义诊活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营造文明、有礼、有序的生活环境,同时增强全民健康保健意识。据市委宣传部驻中心村“第一书记”吴安军介绍,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公共服务场所、红色遗址、文化祠堂和古村落等资源,借助融媒体建设成果,以“好听、好看、好玩、好处”为目标,开展经常性、面对面、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确保文明实践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目前,中心村已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接下来,将因地制宜,以各种活动作为主要抓手,通过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活动,把村民凝聚起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把中心村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吴安军介绍,中心村接下来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为产业发展等新农村各项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同样,在博罗县长宁镇新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绍源看来,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更离不开文化铸魂。为温润乡村精气神,黄绍源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根据本村实际,重新完善了《村规民约》,弘扬文明风尚。依托村民议事会,民主讨论表决村级各类重大事项。村里还成立了乡贤理事会,引导乡贤能人参与乡村治理。

  如今,走进新江村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以身边人感化身边人,从2017年年底开始,我们每年都会评选乡村带头人。”黄绍源说,通过在全村范围广泛开展“最美新江人”系列选树活动,评选出“最美学子”“最美志愿者”“好婆婆”“好媳妇”等,树立榜样,营造大家积极参与、学习的氛围,改善村风民风。

  筑巢引凤,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一座座村庄打开了一扇扇通往金山银山的大门。村庄不仅守住了青山绿水,还让生态释放红利,青山绿水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走进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村口矗立的白马雕像让人感受到奔腾不息的活力。沿着宽阔、整洁的柏油村道前行,四周郁郁葱葱,白马河流水潺潺。

  村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村民到多祝镇走亲戚,晚上搭车回家时,司机走进村里以为走错了,反复问村民是不是走进景区了。原来,白马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2016年被评为省定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走出具有白马村特色的“一河两岸”生态旅游产业综合脱贫致富新路,成为一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黑马”。

  筑巢引客来,不仅仅是白马村。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传统的民风民俗,还有宁静的天然海港。在坐拥古建筑和古文化资源的同时,范和村整合古村风貌、田园风光、海洋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据村委会主任陈华连介绍,该村引导村民以“渔歌唱晚,醉美古围”为主题,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通过推出当地特色小吃,使得村里的旅游业不断升温,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村民增收明显。

  村容村貌发生的变化,除了让村民们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带旺乡村旅游外,还能带动村里产业发展。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整治前环境破旧,来村里考察的企业都打了退堂鼓。整治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以往看法,向霞角村抛出了“橄榄枝”。目前,霞角村已引入并建成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供港、供深蔬菜种植,以及花卉盆景等项目,并开办了一批民宿项目和农家乐饭店,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作者:刘建威 周 觅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