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今年实施“海绵行动”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出炉

2018-04-10 09:19:49 来源:惠州日报

vvv.jpg

改扩建后的惠深高速新圩段

  今年惠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实施“海绵行动”。全面对接深圳“东进”战略,推动“深圳研发、惠州产业化”,主动吸纳深圳优质创新资源,加快引进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带动能力强的研发型企业。

  惠州市实施“海绵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实施“海绵行动”要求立足于全省一体化发展和深莞惠经济圈(3+2)融合发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推动惠州与深圳等地区在观念、效率以及规划、交通、产业、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对接,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创新要素和高端产业外溢。据统计,今年,惠州“海绵行动”计划实施68项重点工作任务,比去年多7项;推进建设77个重点项目,比去年多5个,项目年度总投资达291.5亿元,同比增长27.4%。

  规划对接

  促进形成协同发展、错位竞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区域融合,规划为框。去年作为惠州“海绵行动”完整实施的元年,在规划互联方面成果显著,加强了与深莞惠经济圈(3+2)其他城市在区域协调、城市规划、交通建设、产业布局等4个方面的规划对接。2018年,惠州将继续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主动对接深圳等发达地区,并加强与东莞、河源、汕尾沟通协调,促进形成协同发展、错位竞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首先是加强城市规划对接。惠州将学习深圳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提升惠州城市规划,推动区域多规融合,促进深莞惠经济圈(3+2)城市规划协调匹配。城市轨道和交通规划对接也将加强。按照深莞惠经济圈(3+2)交通深度融合要求,加强轨道交通、高快速公路骨干路网、市政道路、空港海港的规划对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的海陆空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产业布局规划对接仍是重头戏。今年,结合各县(区)产业发展特点和深圳等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态势,惠州将努力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园总体规划、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等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城融合、价值创新的探索研究,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平台,积极承接深圳等发达地区产业外溢。

  交通互联

  推进“两港三网”建设打造珠三角重要交通枢纽

  城市互通,交通先行。去年,惠州大力推动建立深惠交通工作协调联络机制,加快推进以“两港三网”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互联互通、对外辐射的交通体系。今年,惠州继续以交通先行,以“两港三网”建设为重点,主动对接,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打造大珠三角经济区内重要交通枢纽。

  公路建设方面,今年将努力实现深莞惠经济圈(3+2)公路交通深度融合。加快与深圳、东莞、河源、汕尾等市的交通对接,确保武深高速、从莞高速惠州段建成通车。轨道方面重点在深惠,目标是构建深惠一体的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赣深客运专线惠州段、广汕客运专线惠州段高速铁路建设,确保全线进场施工。加快推进惠州轨道交通1号线、深圳地铁14、16号线惠州延长线等项目前期工作。

  空港、海港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千万级新干线机场”建设步伐,确保上半年惠州机场扩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推进惠州港荃湾港区5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确保荃湾煤码头进港铁路通车。同时将协同融合升级综合运输服务。加快惠州客运中心站建设,完善市汽车客运南站配套工程,确保投入运营。发展智慧交通,提高交通协调应急指挥能力,基本建成TOCC并开始试运行。

  创新聚集

  加快把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成为创新核

  对接吸收,创新是核。去年,惠州积极引进深圳的先进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吸纳深圳创新要素外溢能力显著增强,承接深圳等地创新产业转移成效明显,各类创新资源快速集聚。今年的目标,是进一步推进深莞惠经济圈(3+2)共建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个重点任务是把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成为创新核。今年,惠州将高标准规划建设潼湖生态智慧区,加快区内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大学创新园的落户和建设,力争引进3~5所高校研究院签约入驻。

  同时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珠三角(惠州)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把仲恺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自主创新引领区。全力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制订出台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方案文件。

  继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开展“高企树标提质行动”,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000家以上。加快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打造涉核装备制造基地,着力共建珠三角国家大科学中心。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充分发挥好中国(华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作用,办好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积极推动扶持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经营能力强的企业利用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等进行直接融资。

  产业共建

  建设重点产业带不断吸收承接创新资源

  创新引入,意在产业。去年,惠州积极探索深惠产业共建新模式,全面承接深圳创新产业资源外溢,全年对深招商选资项目共196宗,计划投资总额共2210.89亿元。今年惠州仍将以建设重点产业带、重点项目为重点,继续吸收承接创新资源溢入,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打造百里滨海现代产业带。加快百里国际滨海旅游长廊建设,主动对接深圳东部国际黄金海岸旅游带。打造百里临港工业带,加快推进SMPO/POD等项目建设,科学谋划惠州炼化三期项目。打造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充分发挥赣深高铁联通带动深圳、东莞、惠州、河源等市的枢纽作用,加快形成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

  构建县区协同、多片区联动发展格局。惠城区重点承接深圳等发达地区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转移。惠阳区、大亚湾区加强与深圳等发达地区对接,重点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合作。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扩能增效,主动承接深圳等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仲恺高新区全面对接深圳东部创新产业带,打造深圳等发达地区高端产业和创新资源外溢聚集区。

  实施精准靶向产业链招商。整合市、县(区)招商资源,市县联动,县区联动,面向深圳等发达地区,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

  公共服务

  推动深莞惠公共服务“全面对接资源共享水平相当”

  产业引入,服务留住。近年来,惠州通过实施“海绵行动”,全面对标深圳速度、深圳效率、深圳观念,不断提升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水平,营商环境和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今年惠州将继续加强深莞惠教育、医疗、文化合作,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深莞惠公共服务“全面对接、资源共享、水平相当”,为承接深圳等发达地区创新人才外溢、推动深莞惠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教育方面,惠州继续推进区域教育合作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名牌大学来惠州合作办学,加快形成“2+10+N”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惠州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力争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4万个。医疗服务方面,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完善区域公共文化体育体系。加强与深圳等发达地区文化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深入开展深莞惠汕河文体交流活动。

  优化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三张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 “简政放权”“减证便民”。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为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全天候、零距离”网上政务服务。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圆满完成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省级试点工作任务。

  区域协同

  加快构建“一市六组团”城市发展格局

  协同发展,形成合力。近年来,惠州加强与深圳、东莞在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对接,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深莞惠经济圈 (3+2)建设,同时促进市域内部优化发展,加快构建 “一市六组团”城市发展格局。在与周边城市形成协同互补,在全市内部又形成协调优化发展模式后,全市综合发展合力显著增强,这仍是今年重点工作。

  首先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今年,惠州将继续加快建设光网城市,大力建设宽带通信网。加快500千伏演达输变电工程、220千伏维布输变电工程等重点电网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公共基本配套设施。同时强化深莞惠经济圈(3+2)环保共治。

  促进市域内部优化发展。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加快形成“一市六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县区赶超计划”,引导各县(区)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广州、深圳等城市,实现错位发展、合作共赢。加快打造环大亚湾开放型现代化新区。

  推进深莞惠经济圈 (3+2)联动发展。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协调落实深莞惠“3+2”对接事项,加强与东莞、汕尾、河源互补合作,推动实现协同发展。同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等研究。


作者:刘炜炜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