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惠东多祝八维村闯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9-12-06 12:11:47 来源:惠州日报

  “这些年多亏了扶贫干部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不仅帮我们扩大生产规模,找销路,还给孩子送助学金等,让我们的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很感谢他们。”惠州市惠东县多祝镇八维村村民冯伟其说。

  八维村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省级贫困村。2016年4月,市交通运输局挂钩帮扶八维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凝心聚力、瞄准脱贫攻坚重点和难点,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精准扶贫

  解决村民痛点难点问题

  “扶贫要‘走心’,帮助村民解决痛点难点、做实事,才能搭建起一座‘心与心’的桥梁。”这是市交通运输局驻八维村“第一书记”廖志达在扶贫工作中的深切体会。

  2016年4月,在入户走访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时,廖志达了解到,八维村有一条白石光桥,只要下一场不大的雨,桥马上就会被淹,给村民外出带来极大不便,有时候村民甚至要连夜绕行好几公里出行。多年来,这条桥被称为“漫水桥”。

  廖志达将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很快,白石光桥被纳入危桥改造项目。当年11月,投入50多万元的新白石光桥在原地动工重建。“知道白石光桥要重建,村民都很开心并且很配合,有村民主动砍掉路边的树木给我们让出地方重建。”廖志达说。

  到了2017年7月,新白石光桥建好启用。就在当晚,一场雨突然袭来。面对大雨,崭新的白石光桥应对自如,彻底打破了原来“漫水不过”的窘境,有效解决了白石光村民小组85户340人的出行安全和农产品运输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推进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民生工程。除了帮助八维村重建桥梁,扶贫工作组把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了解到,在市交通运输局挂钩帮扶八维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累计自筹资金约200万元,实施8个村级基础设施扶贫项目,主要包括路灯安装工程、视频监控、河道整治工程、村委会周边环境整治;另外还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完成7.768公里村道硬底化,让村民告别“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因户施策

  “资金+技术”帮扶贫困户发展种植业

  记者走访时,今年51岁的贫困户冯伟其正娴熟地挖起地里的番薯,装进篮筐里。“自己种的番薯味道好,希望有多点人来买。”冯伟其期盼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能让生活过得更好。

  冯伟其挖番薯干劲十足,动作也利索,但其实他腿部有残疾。从前,他的生活过得比较艰苦,因为残疾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妻子又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他还要抚养两个孩子。靠着七八分田地,主要种植番薯和水稻,一家收入微薄。为了帮助冯伟其一家提高家庭收入,实现脱贫,扶贫工作组因户施策,为冯伟其提供了部分资金帮助他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帮助他提升种植技术,并通过微信、网络推广等方式,吸引了一批购买优质番薯的“忠实粉丝”。

  近两年来,冯伟其的番薯地扩种到两亩多,每亩年产量在900~1000公斤。“为了保证番薯的品质,我一年只种一季。”冯伟其说,当下正是收成的季节,他将挖好的番薯用车子拉到7公里以外的镇上去卖,一斤番薯按照个头大小卖到1.2~1.5元。“这些年多亏了扶贫干部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不仅帮我们扩大生产规模,找销路,还给孩子送助学金等,让我们的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很感谢他们。”冯伟其连连说道。

  产业帮扶

  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此前,八维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单一。如何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这个问题摆在了扶贫工作组的面前。为帮助八维村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扶贫工作组从产业扶贫入手,总投资77.35万元,分两期实施光伏发电项目。截至目前已全部并网发电,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8万元,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开展济困助学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扶贫工作组还通过现场考察、查阅资料等形式,并借鉴已有的产业经验,引进和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项目,通过土地流转,牵头引进38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药材种子、产品回收,村里出地出力,探索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提高产业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有效带动在家务农的贫困户实现土地资产性收益、务工收益、产业种植收益稳定提升。今年12月,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将收获第一批姜黄,初步预计每亩利润在1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扶贫工作组还引进了三泰柠檬专业合作社、合正生态园、昆仑农业柑橘基地,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作者:骆国红 陈春惠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