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线路站点实时显示、企业“直通车”网上平台预约、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运行……大数据时代,惠州“智慧城市”不断迎来新变化,“数字云”深度运用服务于各行业,“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强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日前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惠州市电子政务云平台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管理细则》”),作为惠州市电子政务云平台管理的机制和规范要求。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透露,《管理细则》将加强全市政务云平台的规划、应用、管理和监督,实现云资源集约化利用,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数字化推动惠州“放管服”改革持续走向深入。
政务云平台支持千套政府单位系统上云
2012年,惠州市建成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2013年,惠州市入列全国首批20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作为智慧惠州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平台——政务云平台,为政府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政务云平台是指在惠州市电子政务外网基础上,运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政务系统软硬件资源,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云计算服务平台,为惠州市内由政府统筹规划、使用财政资金的各单位提供弹性化云平台信息基础资源服务。它是市级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可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平的管理与服务,最大限度实现共享数据资源、节约建设运行成本。用一句简单的话形容:政务云平台是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背后技术力量。
2012年6月,惠州市政务云平台(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具备400台4核CPU、4G内存的计算资源服务能力以及30T的存储资源服务能力;2015年12月,惠州市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了市政务云平台(二期),进一步扩大了云服务能力。目前,惠州市租赁的云平台计算能力达到5万亿次/秒,vCPU数10000核,存储能力为3PB,出口带宽达到40G,能支持1000套各级政府单位系统上云、100万用户的业务服务。
通过统一建设市政务云平台,惠州市避免各部门重复建设机房、购买服务器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硬件和网络也不需要部门进行管理和维护,与自建机房模式相比可节省50%总体投入成本;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成本,通过云平台部署信息系统软硬件环境,工程建设周期平均缩短70%以上。
各单位不再新建独立的机房或数据中心
根据《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珠三角地级以上市按照“数字政府”统一政务云平台技术框架,建设完善本地的市级“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按统一规范与省级政务云平台对接,纳入省统筹管理。相关地级以上市组织开展政务云服务应用,县级及以下原则上不再新建政务云平台。
据介绍,《管理细则》围绕惠州市电子政务云资源使用管理、运行维护、监督考核等三大方面,拟定26条具体内容,提出对市县两级一盘棋的要求,对云资源的申请、受理、审批、测试、开通、变更和终止环节的全流程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规范和要求,同时强化了监督检查和具体的安全责任。
根据《管理细则》,惠州市各单位当充分利用全市统一的市政务云平台开展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不再新建独立的机房或数据中心,不另行采购硬件、数据库、支撑软件、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避免重复投资。新的应用系统依托市政务云平台建设,现有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市政务云平台。各县(区)优先利用市政务云平台建设辖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分节点,原则上不单独建设政务云平台;对已建有或采取租赁方式建设的辖区政务云平台,按照省的统一规范要求与市政务云平台实现对接。
《管理细则》明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全市政务云平台的规划、应用、管理和监督,审核市直各单位的云资源使用需求;市信息中心负责市政务云平台及应用系统日常运维的监督管理工作。
41个市直部门160个应用系统部署“上云”
加快“政务云”平台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关键在于将科技创新与普惠民生、政府治理、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进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政府决策、风险防控水平,提升政府部门协同开展政务服务,结合大数据的应用最终实现智慧政务。
惠州市提出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动“一网通办”,支撑更多事项“掌上办”,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候运作、便捷高效。惠州市学习深圳、金华、苏州等地市在政务服务改革、大数据应用、实体服务大厅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政务服务进一步“云端化”。例如,对省推广的21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推动首批事项接入“粤省事”平台;统筹数据资源改造业务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实现群众、企业办事“三少一快”。
据介绍,今年惠州市将新增云资源服务项目,启动扩容升级工作,严格按省“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建设规范推进惠州市政务云平台建设。目前,惠州市政务云平台有41个市直部门(按机构改革后)共160多个应用系统部署,上云率为71.77%,现有云资源使用率为100%。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正拟定云平台实施工作方案,按“应迁尽迁”原则,将有序组织推动市各部门和县区应用系统上云,实现全市共用“一朵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