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湖湿地公园一角。 资料图片
惠州市8年内拟投30多亿元,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这是记者从日前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惠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实施方案 (2013~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中获悉的。
现状·挑战
经济快速增长对水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2009~2012年,惠州市护水成绩辉煌。其中包括确保了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状况始终为“优”;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内河涌整治成效显现;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大幅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等。
然而,随着惠州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惠州市水环境保护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惠州市正在朝着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发展战略目标前进,力争到2017年,全市GDP总量达到5000亿元,到2020年达到7500亿元。“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势必给惠州市水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对新时期惠州市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
思路·目标
分三阶段实现“八年水更清”目标
探索养水治水“惠州模式”,强化水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坚持以水环境承载力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以水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水污染防治工程提升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是《方案》提出的护水、治水思路。
《方案》同时确定了分三个阶段来实现“一年新进展,三年新突破,八年水更清”,江河湖库重现秀美自然风貌,人水和谐新格局的目标任务。据悉,这三个阶段按时间节点划分为:第一阶段2013年;第二阶段2014~2015年;第三阶段2016~2020年。
《方案》还对每一阶段的任务、目标实施责任单位、相关项目投入进行了规划。其中涉及资金投入的重点建设项目约为30项,估算总投资金额将超过30亿元,投资方向主要是饮水安全、水源保护、污水处理、数字监管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整治
每年完成10多项水环境保护任务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惠州市各相关部门每年要完成的涉及水环境保护的任务多达10多项,今年的部分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如出台“河长制”、落实《惠州市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资金补助办法》等,但仍有部分还在有序推进中。
记者统计,今年要计划启动和完成的部分目标任务包括:年底完成详细的全市供、排水通道设置方案;各县(区)逐年制订淘汰、关闭重污染企业方案;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淘汰东江干流惠州段、西枝江、沙河、公庄河、淡水河、潼湖流域的落后产能;年底前完成乡镇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年底前,编制全市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规划,完善应急供水预案;编制东江流域水质风险总体控制策略与行动计划;各建制镇(街道)每年整治一条以上污染较重的河涌,实现河水不黑不臭,两岸景观明显改善的目标;各县(区)制订消除劣V类水体总体工作方案;今年起全面开展典型乡镇及市区备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逐步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监测工作等。
《方案》还提及2014年要完成《潼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8年基本建成潼湖湿地公园;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惠州市区的青年河、小金河、望江沥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不黑不臭,到2020年底,完成流经县城 (含大亚湾、仲恺中心区)的主要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不黑不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至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普及率以及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