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新闻报道

惠州警方积极探索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惠州模式

2019-12-24 18:02:55 来源:惠州日报

32.png

驻村居民警向市民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惠州日报记者付巨晗 特约通讯员李惠珍 通讯员黄辉延 许宇斌摄

  警察,抓起人来迅捷勇猛,威严得让人敬而远之?

  村民偶尔在村里遇到警察,大多会认为他们又来“找事”,基本不会给好脸色?

  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时,随着惠州市公安机关“一村(居)一警”机制的深入推进,驻村(居)民警变成了群众的好朋密友,总能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出现。

  今年以来,惠州市公安局党委牢牢把握“基层安则社会安、基层稳则全局稳”这一公安工作基本规律,积极探索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惠州模式,在全市部署推行“一村(居)一警”机制,大力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通打防管控实战“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目前,全市1270个村(居)共配备驻村(居)警力1658名,今年以来,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966件,协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380起。与此同时,惠州市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今年1~11月,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7.41%、26.35%,全市两抢“零发案”天数达226天,同比增加65天,其中龙门县“两抢”警情更是实现连续345天“零发案”。

  惠州公安“一村(居)一警”工作机制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彻底融入基层群众有益的探索,为我省公安机关如何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样板。

  驻村民警3个小时调解邻里纠纷

  “以后大家还要好好做邻居,过去的事一笔勾销。”当两户村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民警李金胜的脸上露出了笑容,3个小时的苦口婆心总算没白费。

  李金胜是仲恺区公安分局陈江派出所驻东江村民警,自驻村以来,他经常入户走访排查,发现各类隐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不遗余力地维护各村(居)治安环境和谐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日前,李金胜带辅警到其驻村的东江村进行走访排查时了解到,近期有两户村民因砍伐竹子问题产生矛盾纠纷,随即会同村委治保主任、村民小组组长一起前往做调解工作。

  经了解得知,两户村民因一户的竹子种在另一户屋前,阻碍其进出,造成通行不便,后受影响的一方在未告知种竹子方的情况下砍伐竹子,被种竹子方当场撞见,两人因此发生口角,差点动手。李金胜对双方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同时教育双方作为邻居相互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就破坏了彼此间的感情。经过民警近3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努力劝说,双方都真诚地接受了民警的调解。调解后,两家消除了隔阂,恢复了良好的邻里关系。

  耐心讲解宽大政策促使在逃嫌疑人自首

  在惠城区公安分局马安派出所,驻村民警严伟诚日前到下寮新村入户走访宣传“一村一警”工作时,无意间获得一条在逃人员线索,并迅速规劝其投案自首。

  当时,严伟诚来到村民阿明(化名)家中,因为大家是老朋友,所以见面后没有多余的寒暄。阿明早已不把严伟诚当外人,但是有件事一直心有芥蒂,不敢透露。严伟诚平时有事没事经常往村里跑,也会来家里做客喝茶,谈天说地,阿明对于驻村民警工作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今天他再三思索后,决定将自己心里的秘密和盘托出。

  原来阿明的哥哥因为涉嫌故意伤害潜逃在外,一直东躲西藏,虽然一直没有被抓,但是家里人总觉得不是办法,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希望严伟诚帮帮他们。得知情况后,严伟诚随即打电话给派出所的同事,核实阿明的哥哥确实为一宗故意伤害案的在逃嫌疑人。

  严伟诚当即向阿明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将其中的利害关系一一分析、解说,让阿明相信公安机关、相信驻村民警,希望他帮助做好在逃人员的思想工作,劝说其尽早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阿明认真听取了解严伟诚的讲解后,觉得非常在理,答应一定会尽快将情况转告哥哥,并尽全力劝解他投案自首。

  第二天,阿明的哥哥在逃半年后,终于在村委会干部的陪同下到派出所自首。

  女民警靠真诚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阿姨,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她的近况,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到的地方,这是我的名片,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及时跟我联系。”博罗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副所长、罗阳街道西区居委会驻居民警肖晓敏再次敲开了朱阿姨的门,与10分钟前不同,这次朱阿姨耐心地听肖晓敏说完,并将肖晓敏让进屋内。

  10分钟前,肖晓敏与同事走访西区一名住户林某家,敲开门后,这位朱阿姨接待了他们,但提起想要探望的林某,朱阿姨却坚持说不认识,房子也是租的。吃了闭门羹,没有让肖晓敏轻易打道回府,她向周边邻居了解到,林某是这位朱阿姨的侄女,于是肖晓敏再次敲开了这户人家,跟她解释,打消她的顾虑。“第二天,林某主动拨打了我的电话,约在派出所见面。”肖晓敏锲而不舍的真诚感动了林某。

  开展“一村(居)一警”工作初期,吃闭门羹是肖晓敏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一道难关。不停穿梭在巷子里,不断遇到死胡同,有时甚至分不清东南西北,年轻的肖晓敏却异常有耐心,硬着头皮坚持面带笑容逐家逐户进行走访。

  就这样,肖晓敏渐渐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熟悉了西区居委会的每一条巷道,熟悉了西区的群众,也全面掌握了西区的基本情况,找准了西区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如今,在学校、幼儿园开展安保工作,小朋友们都喜欢牵着她的手;夜间巡逻在大街小巷,年轻人称她肖警官,老人家亲切地关心她“阿妹,还没落班呐”;走访中,越来越多的群众对她竖起大拇指。

  村民丢失花盆,民警两天找回

  在20公里外的博罗县龙溪街道,肖晓敏的同事许文贤最近破了一宗“花盆奇案”。

  博罗县龙溪街道宫庭村村民阿红在家中打扫卫生时,发现了一个旧花盆,就随手放在门口,准备忙完其他活后再把它刷干净。谁知,一个小时后,门口的花盆居然不见了。阿红越想越气,就赶到村委会找到许文贤。许文贤是龙溪派出所民警、宫庭村驻村民警,此时许文贤正在村委会的“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内整理资料。

  宫庭村地处龙溪街道西南部,外来务工人口21286人,占现有居住人口总数的83.5%,有工厂企业65家,出租屋72栋,治安防控管理工作繁重、复杂。许文贤任驻村民警后很快意识到,若只依靠驻村(居)民警的脚步必然无法全面兼顾,必须调动村企群防力量,借助智慧新警务的威力。驻村民警充分利用“一村(居)一警”APP,通过信息采集、数据应用做到防范打击两手抓。全村安装了47个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以及出租屋门禁系统,通过“群防+服务”维护乡村稳定,利用“脚板+科技”丈量基层平安,走出了一条农村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的驻村(居)警务新模式。

  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系统这回刚好可以派上用场。许文贤随即调出阿红家附近摄像头拍下的视频资料,一名男子的“作案”过程尽收眼底。经过两天调查走访以及视频追踪,许文贤找回了花盆,原来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以为花盆被丢弃了,于是顺手捡走。许文贤对他进行了教育。当花盆重新出现在眼前时,已经快要忘记花盆的阿红甚至都有点惊讶:“一个旧花盆,没想到真的找回来了,还这么快!”

  “花盆事小,群众事大。虽然只是丢了一个不值钱的花盆,但是影响群众心情,毕竟放在家门口的东西不见了。”许文贤表示。

  1658名警力活跃在全市1270个村(居)

  这几名民警的工作,只是惠州公安“一村(居)一警”的一个缩影。这1658名驻村居警力,如今已经活跃在全市1270个村居,成为街坊邻居的贴心人、息事宁人的和事佬、干群关系的吸铁石、平安和谐的安全阀、基层治理的稳压器、村居发展的永动机。他们用自己的真诚与执着践行着惠州公安一心为民的铮铮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着力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警务组织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惠州市农村现有常住人口162.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2.77%,农村人口基数占比大。为此惠州市公安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社区警务服务治理能力,因势利导作出在全市推行“一村(居)一警”的工作部署。

  今年初,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大力推动警力下沉,要求惠城区不少于50%、其他区县不少于40%的警力下沉到基层,并通过撤并10人以下派出所,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在基层警力到位后,今年4月部署在全市范围内推开“一村(居)一警”工作。

  在具体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惠州市公安机关全力落实机制、警力、后勤“三方面”保障,确保“一村(居)一警”常态、长效开展。

  精心研究制定一系列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建立完善日常运作、组织保障、交流培训、宣传推动、挂点联系、督导推进、绩效评价等方面制度,为持续深入推进“一村(居)一警”工作提供了有力遵循,有效解决“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在确保警力下沉到基层的基础上,全市公安机关按照“选优配强”原则,严格筛选1658名熟练社区业务、熟悉村居情况、群众基础扎实的基层民警和辅警派驻到全市1270个村居,专职负责“一村(居)一警”工作。同时,通过大力开展专题培训和交流探讨,不断加强驻村居警力群众工作本领,提高驻村居工作水平。

  惠州市公安机关全面落实派出所公用经费人均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并纳入财政足额保障。同时,大力争取地方财政支持,着力将“一村(居)一警”经费纳入县区、镇街两级财政进行专项保障,以解决驻村居警力后顾之忧。此外,按照一辆警务摩托车、一套办公桌椅、一个办公文件柜、一台办公电脑、一台警用移动终端、一张警民联系卡、一个村(居)警务工作包、一本村(居)警务工作日志的“八个一”要求,强化驻村居警力装备配备。

  不求“眉毛胡子一把抓”确保灵活推进

  每个村居辖区治安特点不一样,每个派出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也不一样。为确保“一村(居)一警”警务机制在推进过程中因地制宜、符合实际,惠州市公安机关采取了“三不一刀切”原则,确保了“一村(居)一警”工作的灵活推进。

  工作时间不“一刀切”。在要求驻村居警力落实常态走访摸排,保证每周至少有一天时间在驻点村居开展各类治安要素信息采集和社情民意收集的基础上,放宽时限要求。即驻村居警力可按工作实际,弹性安排走访摸排和驻村工作节点和时长,既保证了与派出所勤务不冲突,也满足了日常任务需求。

  警力配置不“一刀切”。在按照1:1比例全员配齐驻村居警力的基础上,根据村居人口基数、治安态势、辖区大小等因素灵活进行派警。对于人口、治安、社情较为复杂的村居,通过民警辅警人员搭配、多警联动、网格定责等方式配置警力,实行“一村多警”;对于人口、警情较少、社情较为稳定的村居,采取一警多岗、辅警为补等形式配置警力,实行“一警多村”,切实做到分类定员、科学配警,把警力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工作任务不“一刀切”。围绕构建集矛盾排解、动态管控、基础防范、服务群众于一体的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网络,对驻村居警力的职责任务进行明确和细化。要求驻村居警力围绕总体任务框架开展针对性的工作,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开展什么工作,专项攻坚解决辖区2至3个突出隐患问题,不要求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实提升了“一村(居)一警”工作实效性。

  联动各方形成村居治理齐抓共管格局

  为最大限度发挥“一村(居)一警”效能,惠州市各级公安机关注重抓好“三个结合”,着力联动基层各方力量形成村居治理齐抓共管格局。

  与“两站两员”相结合。强化驻村居警力与交通管理站、交通安全劝导站以及交通安全员、交通安全协管员的沟通联动,将“两站两员”实体化运作监管、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驻村居警力日常摸排走访工作当中。

  与村居治保主任相结合。充分发挥警务资源优势,协助村居完善治保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村居治保水平。同时,以治保主任为纽带,积极推动以治保会、保安队、联防队等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组建,协调、动员、带领基层群防群治力量与派出所共同对村居辖区一段时间内多发案件警情、不稳定苗头、公共安全隐患、重点难点问题等开展防范治理,提升“平安社区”“平安农村”建设水平。截至12月,全市驻村居警力共组织指导基层治安巡逻防范队伍3621个。

  与“放管服”改革相结合。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后一公里”职责,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办事周折,组织治安、交警、户政、出入境等窗口业务部门梳理列出14项“放管服”便民清单,依托“一村(居)一警”逐步依托移动警务终端、便民小程序等载体延伸“放管服”改革到村居一线。各地村居特别是农村偏远村居通过坐班服务、预约服务、走访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治理“惠民生”,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化矛盾保民安惠民生,事事都上心

  “一村(居)一警”核心是警,重点是助推公安机关面对维稳新形势、法治新要求、治安新变化,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为此,市公安局以“化矛盾、保民安、惠民生”为重点,全力推进“一村(居)一警”落实掌握社情民意、收集基础信息、化解矛盾纠纷、收集违法线索、加强安全防范、排查整治隐患、便民利民服务、宣传政策法规、帮扶困难群众9个方面职责任务。

  职责任务虽多,但总结起来也不过“三件事情”:

  “化矛盾”的事。围绕辖区突出不稳定因素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及时汇报反馈,定期走访约见辖区内各类重点人员,全面掌握思想动态,及时调处小纠纷,清除小隐患,侦办小案件,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深入基层群众,拉近了与群众距离,赢得了群众信赖,驻村居民警成为群众的身边人、贴心人,“大头兵”“晓慧哥”等群众亲切的称呼也成为驻村居民警的形象“品牌”。

  “保民安”的事。一方面努力夯实社会安防基础和公安基层基础,通过宣传教育、指导帮助、摸排走访、定期座谈等,持续提升村居辖区对突出违法犯罪和公共安全隐患的自防意识及能力水平,全面排查掌控辖区各类治安要素;另一方面,准确把握辖区刑事案件发案规律,围绕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现实治安问题和治安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通过深入开展治安隐患排查治理,推动辖区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特别是有力打击了一批制假售假、电信诈骗、聚众赌博等容易藏匿于偏远农村地区的违法犯罪。

  “惠民生”的事。坚持民意导向,广泛收集、及时反映群众建议和诉求,促进公安工作发展。通过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后一公里”职责,依托“一村(居)一警”将公安便民利民各项改革举措延伸到最基层,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办事周折,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驻村居民警努力下,及时协调解决了一批农村群众入户难、住房难以及办理证件费时费力等实际问题。

  传统社区农村警务插上科技翅膀

  为确保“一村(居)一警”各项职责任务高效推进、落地见效,惠州市公安机关深入构建三大支撑体系,真正提升了“一村(居)一警”的运作实效。

  深化科技支撑。依托“智慧新警务”建设应用,全市社区民警移动警务终端应用率达到100%,社区警务平台人均使用量达到700次/人。同时,结合驻村居工作实际需求,开发了“一村(居)一警”警务工作平台APP,让传统的社区农村警务插上科技翅膀,帮助基层民警摆脱繁重、重复、低效的传统警务模式,更高效更精准开展基础工作。

  深化“两级联席会议”支撑。在全市推动建立村居、镇街两级联席会议制度。村居一级联席会议每周召开一次,由村居“两委”和派出所汇总研判一次驻村居警力摸排掌握的情况问题;镇街一级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由镇街领导牵头,组织镇街相关职能部门、辖区派出所等一同参加研判会商,各司其职、认领任务,推动解决驻村居警力工作开展中发现的各类隐患苗头问题,抓早抓小及时化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深化外部监督支撑。在健全完善公安机关内部督导推进制度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定期述职、交流座谈、举报反馈等形式,大力加强广大群众对驻村居警力工作的监管,切实让驻村居警力俯下身、沉下心帮助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为公安工作赢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总之,全市“一村(居)一警”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在群众工作中体现出强大生命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足以证明此项工作是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强化社会治理的有效办法、是密切警民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打牢基层基础的具体行动。  


作者:付巨晗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