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词。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了解到,《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即将出炉,今年惠州市,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和仲恺高新区在内将完成5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到2020年完成50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将成为今后惠州城市建设的写照。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
市住建局局长甘少权表示,从自然条件来说,惠州市具有建设海绵城市的良好基础。甘少权(惠州雨量丰富,同时惠州值得自豪的也是自然环境非常好,惠州市是一个山水城市,河流多、湖泊也多,绿地也多,应该说具有建设海绵城市的良好基础条件。)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事实上,建设海绵城市是一个建设理念上的转变,以往的雨水排放理念是快排,追求尽快把雨水排到江河湖泊。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强调要把雨水自然存积、自然渗透以及自然净化。市住建局副局长王挚平介绍,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推进难处主要在于已经开发建设的土地。王挚平(如果这块土地是没有开发的,落下来的雨有一个自然的积存,会直接进入土壤,有一些还会变成地下水。那么开发建设以后,修了路,下在路面上的雨马上就进入下水道,包括屋顶也是这样。也就是说本来这些地方是有土壤的,现在因为给建筑物、道路硬质铺装以后,都不透水了,这些水都跑掉了,底下的土壤还是干的。)
目前,市住建局已牵头拟定了《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和《惠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技术导则》,文件正在征求意见,近期将会上报市政 府审定实施。王挚平表示,等文件正式下发实施后,惠州市所有道路、公园建设项目将按照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建设,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使70%的降雨能够就地消纳和利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省只有珠海和深圳两个城市列入2016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惠州市正在积极争取列入全国第三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