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惠州拥有改革创新的基因。从投资项目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到公共资源交易、“中介超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张清单”管理等,惠州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为经济发展“浇水施肥”。改革开放40年特别策划今天播出《优化营商环境,惠州打造一流效率城市》
1987年,市政协港澳委员黄紫虹跟随父辈们到惠州创业,现在算来已经31年。回忆起那个年代的惠州,黄紫虹感触最深的是,从深圳到惠州坐了7个小时的车。【我想第一个还是交通不便利,我记得1987年我父亲来的时候我还在读书,放假我过来的时候从深圳到惠州将近要7个小时,当时高速公路还在建,感觉比较远。记得当时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还是三角机,就是一个摩托车后面拖了一个帐篷这样子。】
而现在的惠州,海陆空大交通等基础设施蝶变,正加速融入珠三角半小时经济圈,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员。与此同时,得益于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惠州发展环境、营商环境逐渐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黄紫虹现在已经是香港仝达实业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该集团落户惠州已有30年。对比起八九十年代,黄紫虹能真切的感受到惠州政务环境的变化。【应该说政府的政务现在的透明度,比以前要高很多,部门之间的协调比以前更规范更有效率,条理更清晰。政府的政策,一些事情怎么办比以前透明很多了,基本上只要你守法经营,我觉得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近年来,惠州市不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去年7月,《惠州市实施投资项目系统集成审批改革建立快审速批机制工作方案(试行)》出台,推进第3轮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压缩审批和审查时间,社会投资项目从土地出让到开工建设的审批审查由 282 个工作日大幅减少到 99 个工作日,压缩了 65% 的时间。黄紫虹表示【那现在是快多了,现在要改扩建,以前可能要大半年,现在自己准备好的话,快的话一个月就应该能搞定。因为产品要转型升级。随着产品转型升级厂房设施也要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跟各相关部门打交道的时候,比以前真的是顺畅很多】
不仅是在制度性交易成本上为企业减负,惠州也一直在着力在税费上给企业送出“真金白银”。从“惠28条”、新“惠28条”,到“惠42条”、新“惠42条”,再到如今的“惠十条”,一系列惠企政策都着眼于降低惠州制造业企业成本。数据显示,2015年,惠州落实“惠42条”等税费减免政策为企业减负8亿元。2016年为企业减负合计约103.7亿元。2017年降低企业成本约162亿元。按照惠州市财政局初步匡算,2018年惠州预计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超过180亿元。黄紫虹表示【我想是有的,比如说我最清楚的是堤围费、城市建设费,原来有的一些税费已经取消了。还有研发资金投入,可以免税,可以减免一定的所得税,这个方面来讲企业确实得到优惠。像我们企业,加上政府补贴,税费减免,减负方面我相信是上百万的。其实这个方面除了一些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给到企业一种信心,政府的一种态度、支持企业发展的态度,这种精神上的支持我觉得比实际经济上的效果还更大一些】
长期以来,惠州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探索。从在全国率先推进“授权经营、增量奖股”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在全省率先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办事大厅、中介超市、社会信用体系等改革;从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到创新推出首席服务官等制度……可以说,惠州展现出了先行先试、勇立潮头的精神。尤其是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的全省推广,意味着对惠州的改革创新探索实践的再次认可与肯定。
2017年开始,惠州安排逾千名首席服务官,对逾千宗重点项目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对于首席服务官制度,黄紫虹也是赞不绝口。【最大的帮助是通过首席服务官这个窗口,我们可以减少很多自己要去协调政府各个部门的需要,就是一站式的,我们有什么困难就找到他,他就帮我们去协调。因为政府由很多职能部门构成,并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企业最困难的就是对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流程并不是很熟悉,这样办起事来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摸索这个过程,那首席服务官本来就是公务员,他对这个流程很熟悉,这样他帮我们企业去协调,事情就快了。因为对企业来讲,时间就是金钱】
回顾惠州过去40年发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中共惠州市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打造一流效率城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进审批制度、管理制度改革,把惠州打造成广东最高效、最透明的地区之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惠州更要拿出争创一流的勇气、胆识与智慧,大刀阔斧推进营商环境攻坚战,真正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服务最优,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惠州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