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门库 > 鹤山市库 > 新闻报道

鹤山地名故事—大雁山的古老传说

沙坪街道

2021-06-03 17:17:40 来源:鹤山文联

大雁山的古老传说



图片

大雁山位于鹤山东部,西江下游西岸,与新会、南海、顺德三地交界,因山形似一只展翅翱翔的大雁俯瞰西江而得名。又因它坐落于珠三角水网地带,尤显突兀高耸,登顶远望,山下江波浩淼,令人豁然开朗。1988年它以雅号“雁落平沙”评为鹤山八景,2002年又以“雁影波光”之美誉入选江门侨乡新八景。此山蜚声遐迩,与它丰富的历史传说有关。

吕洞宾留下“神仙脚印”和“担担峡”

大雁山与吕洞宾结缘。民间传说吕洞宾是八仙之一,唐朝时人,是道教师祖,诗人,也是民间理发业的祖师爷。因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他在大雁山留下了两处踪迹。 


一处是留在山顶上的“神仙脚印”。在大雁山北麓山顶的一块大岩石上,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大脚印,长35公分,深10公分,与西樵山顶的大脚印相似。大雁山与西樵山隔江相望,是一对“姐妹山”,大雁山的是右脚印,西樵山的是左脚印。相传吕洞宾在九峰山修炼成仙后,某日下山到南国漫游,来到西江边岸的大雁山上空,只感江风拂面,云气荡胸,远眺山下水网纵横,帆影点点,近观山麓峰峦起伏,山林葱郁,奇石竟秀,更有瀑布流泉飞漱其中,叮咚泉响。吕洞宾被山中景色所吸引,便降下云头,右脚落地踏在山上仔细浏览。待他尽兴观赏一番之后,忽然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座西樵山,又想走过去领略该山风光,便迈出左脚踏在了西樵山上,于是两山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故称“神仙脚印”。


另一处是留在山下西江的“担担峡”。“担担峡”是土名,指大雁山脚下西江河中的小岛,这个小岛由两座小山构成,县志上称此处为海目山,又称偶山,属于大雁山余脉,看上去正是大雁之嘴伸入西江饮水的地方。传说海目山这个小岛,是因吕洞宾左脚踏到西樵山顶后,右脚抬起时掉下两颗泥沙造成。岛上两个小山两头高中间低,好像货郎挑货的担子一样,人们便称之为“担担峡”。

雁仙与送子泉

图片


     大雁山麓临西江东北角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地方山青林茂,内有一个汩汩长流的泉眼,水质清澈透亮,甘甜可口。相传古时有一青年为奉养家中老母,每天早出晚归,长期于此采樵。一天,有位美貌姑娘从江边芦苇丛中向他走来,自称家住海目山,因爱慕青年勤劳孝顺,又怜他终日在山上孤独无伴,愿与他结为夫妻。青年喜不自禁,在泉边结庐而居,并把老母接上山来,一家乐也融融。青年夫妻自此男樵女织,和如琴瑟,后来生了五个男孩,都成家立业于西江两岸,人丁兴旺。这对夫妻后来成了百岁老人,一年的九月初九日,两人乘雁飞升而去,不知所终。传说这位姑娘是送子雁仙,携同丈夫回了仙境,后人便把这眼山泉叫作雁仙泉。据说妇女饮用此泉都能怀胎得子,故人们又称此泉为送子泉。

“海元和尚”与“海元洞”


“海元和尚”是大雁山上的传说人物之一。相传他是清末民初的高僧,住在大雁山下谷埠圩附近,他精通医道,常上大雁山采药,也曾在大雁山半山腰上的山洞修行,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海元和尚生活清贫,却心怀慈悲,在谷埠附近乡村化缘时,每遇患病乡民,必停步问诊,并免费奉赠他亲自采摘的山草药给予医治,治愈者不计其数,深受当地乡民爱戴。后来,海元和尚年老体弱,久没出现,乡民以为他云游远地,常怀念他救助众生的功德。一天,有一群上山打柴的乡民在面朝西江的一个半山洞穴内,发现海元和尚在里面坐化了。这个山洞深约两三米,洞内面积约五六平方米,乡民从此称此洞为“海元洞”。洞虽不大,却深藏大德高风,常有乡民到此缅怀许愿。



作者:鹤山文联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