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潭江新城片区的规划建设,致力于将潭江新城打造为面向珠三角西翼的多元宜居新城。目前,片区内多个公共配套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以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助推新区发展。
潭江新城位于水口镇新美片区,地处苍江以东、潭江以北,规划面积约8.98平方公里。
开平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德运:潭江新城可出让地块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就是在这里,可出让的面积是接近350亩。
根据《新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潭江新城规划形成“多廊三心、一带五片”的空间结构,即打造多条打通梁金山与潭江山水景观的生态通廊与一条滨江生态休闲带,建成临港服务区、侨文化体验区、滨水特色区、中央休闲区、生态住区五大片区,最终建设成为集商贸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与文化休闲中心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
开平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德运:我们控规在2019年已经编制完成,在整个控规里面我们布置了有学校用地、文体用地、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还有交通路网,就是以环城公路和潭江大道两条路为主线,(加上)相关的配套道路、市政路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
区域健康发展离不开支线路网的畅通有序,开平市环城公路北环东延线已于2019年8月建成通车,不仅大大减轻了国道G325线的交通压力,也让潭江新城的出行更加便捷。而片区路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潭江大道的建设也将进一步提高区域交通运输水平。
开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谭国辉:潭江大道是我市“十四五”交通重点项目之一,路线全长大概9.5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潭江大道起点连接新美大道,沿河堤跨过325国道,终点接环城公路北环东延线。
潭江大道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一期工程计划于2021年底动工。建成后的潭江大道既是城市道路线、也是碧道线,将进一步完善潭江新城路网结构,促进人气集聚与商圈建设,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开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谭国辉:这个项目还规划建设有滨江公园、侨人码头、加油站等附属设施,目的就是将潭江大道打造成集交通、服务、景观于一体的沿江休闲长廊。
潭江新城依水而兴、依水而建,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更是区域形象提升的需要。在规划过程中,潭江新城以“水”为纽带,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等功能要求,整治畅通城市河道水网,优化廊道生态、生活、生产格局。一方面,通过加快金山排灌渠建设,完善区域防洪排涝工程布局;另一方面,通过系统思想共建共治共享,打造水碧岸美的风光碧道。
开平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祖华:我们现在所处的是潭江碧道水口段,按照碧道标准并结合滨江大道建设打造“三道一带”,同时把碧道沿线的人文节点、景观串联起来,以文化作为纽带,提升水岸环境和景观环境,增加市民和游客的亲水体验,打造侨乡文化传承载体。
交通路网持续升级、生态环境日益优美,潭江新城的发展指日可待,但无法忽视的是,教育资源的优劣也将直接影响区域吸引力。作为公共服务配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育资源配套是将潭江新城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城市新中心的重要环节。2020年8月,由开平市旅港实业家余卓儿捐建的风采实验学校正式奠基,学校规划用地面积约75亩,总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
开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伟祥:学校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办学规模为48个班。其中小学24个教学班,每班按45人标准,一共有1080个学位。初中也设24个教学班,每班50人,共有1200个学位,学校一共学位有2280个。开办以后,小学会提供早午晚托服务,初中实行全寄宿管理。
学校建设工程计划于2022年5月底全面完工,6月中旬完成竣工验收,7、8月进行教学设备设施安装,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学校周边还规划配套有运动场、地下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潭江新城公共服务体系。
开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伟祥:(运动场)建成以后会兼顾学校运动训练及开放作全民运动场所,地下停车场建在运动场下方,配备有1000个停车位及供配电、新能源充电桩和智能停车系统等设施,可满足学校教师及来参加健身运动的市民停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