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坎镇的潭江边上矗立着一座碉楼,它是1913年由赤坎华侨、侨眷出资建成的南楼,扼守着三埠至赤坎水陆交通要冲,是赤坎人民保卫家乡的一把坚固防锁。
记者 张世奇:这里就是七烈士当年抗战的战场,在我身后的这座碉楼,大家可以看到已经伤痕累累,从这些密密麻麻的弹痕就可以想象到当年战争的惨烈。
1945年7月 ,日军因太平洋各岛相继失守,计划打通雷州半岛至广州的水上撤退路线,要拔掉南楼这个障碍点,兵分三路直扑赤坎。为阻止日军进攻,七烈士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凭借南楼的险要,抗击日寇。
南楼历史研究学者 司徒亮:1945年7月16日晚上,日本兵包围,一包围,一封锁,7个人就被围困在里面。手无寸铁,没有人敢去救。包围了几天,弹尽粮绝,没得吃,我们看到他们在楼顶把碗倒过来,说没得吃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这7人是赤坎永坚乡联同滘堤洲的上股、中股、下股乡的司徒氏自卫队队员,他们坚守南楼,利用简陋的武器装备与敌人展开战斗。日寇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想劝降7名队员,又动用大炮对南楼进行轰击。
南楼历史研究学者 司徒亮:开始是在对岸那边用小钢炮打过了,打了几个洞,但是打不烂,后来就移到北岸,在天然里打过来,结果也没有打塌,打不塌,又不投降,这样他们才用毒气弹攻打南楼。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战斗持续到23日,七烈士弹尽粮绝。
记者 张世奇:在我身旁的就是当年七烈士留下的遗书,在当时明知自己会牺牲,所以就写下了这份遗书,以此来表明他们抗日杀敌的决心,以此来激励后人。
遗书写道:煦、旋、遇、昌、耀、浓、丙,我等坚守腾蛟,历时多日,未见救援。敌人屡劝投降,我们虽不甚读书诗,但对于尽忠为国为乡几字,亦可明了。现在我们已毙敌十六名,亦已及相当代价。现在我们各同一心,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六月十五日,自杀于腾蛟南楼,留语后人,祈敌退后,将此情况发表报纸上,则同仁死亦心甘矣。
7月25日,见南楼久攻不下,日寇广州总指挥部的军官怒不可遏,无视国际公法,下令用毒气攻楼。七烈士中毒昏迷被俘后,被押解到赤坎司徒氏图书馆前进行严刑拷打,于7月26日惨遭杀害,并肢解抛尸潭江。
南楼历史研究学者 司徒亮:司徒氏自卫队的总部就在赤坎司徒氏图书馆,所以就拉他们到赤坎图书馆前,吊在榕树上,肢解,血染潭江,7人顺江流下,后来群众看到尸体才捞起,才知道他们牺牲了。
南楼烈士司徒耀的遗孀 吴东就:我去种田,见到腾蛟的人,问他们,现在那几个人怎样啦?他们说已经死了,不在了。当时我已经无法走了,呆在田里。
七烈士牺牲了,但是他们爱国爱家,守土卫国的抗日英雄故事永远铭记在侨乡开平人民的心中。
南楼历史研究学者 司徒亮:是开平人民抗日战争的一首壮丽的史诗,值得我们回顾,值得我们怀念,使我们人人都知道,我们今天,历史不能忘记,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就没有家。
赤坎南楼,2003年定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在这里都举行公祭南楼七烈士活动,南楼成为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