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新会区精准扶贫推进工作会议后,沙堆镇立即行动,成立扶贫工作攻坚组,由副镇长黄志力任组长、区人大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驻沙堆镇扶贫办干部容保文、驻村扶贫办主任谢祖林任副组长,迅速组织镇扶贫办、彩虹社工等工作人员召开小组工作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并认真按照精准扶贫工作三年工作方案,实施“1+1+1”结对帮扶工作模式,通过社工、驻镇干部、镇扶贫办、结对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组成扶贫工作组,采取“线下”结对走访深入了解贫困户诉求、精准施策;“线上”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政策及贫困户的需求,发动多方参与扶贫的形式,同步发力精准扶贫到户到人。
一、“线下”结对走访深入了解贫困户诉求,精准施策
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是扶贫对象“贫因”另一因素。只有通过树立自立自强观念、开展就业规划指导,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才能“真正脱贫”。驻镇干部、镇扶贫办、社工组成的扶贫工作小组通过恒常的走访,及时了解贫因户的最新动态,及时反映意见和诉求,引导贫困户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力更生奔脱贫。
家住梅北村的扶贫对象陈叔,2016年底妻子因病离世,3年前陈叔因中风倒地致股盘骨断裂,目前下半身瘫痪,现独力抚养2个儿子。扶贫工作组了解到当时陈叔因家庭经济压力大,没有及时到医院治疗康复,便透过医疗扶贫政策,对接沙堆卫生院开展的家庭医生服务。陈叔有望通过沙堆卫生院专门为其设计的治疗方案及康复计划,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住那伏村的扶贫对象高姨是一位单亲妈妈,丈夫去世后,独立抚养一对子女,现儿子已通过帮扶实现就业,但近期社工在电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高姨担心就读师范的女儿今后的就业问题,社工通过镇扶贫工作微信群反馈该贫因户的情况;通过了解该扶贫户的相关情况后,扶贫工作小组近日上户向高姨及其女儿分析毕业后的就业规划及向其讲解相关的就业帮扶政策,引导其女儿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力更生奔脱贫。
二、“线上”网络平台宣传发动多方参与扶贫,精准发力
贫困家庭“贫困”,原因是多方面的。现有的帮扶资金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运用“互联网”宣传的形式向社会发布扶贫对象的急切需求,开展“微心愿.爱到爱”帮扶活动,并结合“线下”整合社会资源转化为实际的帮扶,来解决他们实际的生活困难,达到了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治愚治穷双管齐下的目的。
家住沙西村的扶贫对象莫姨,肢体三级残疾,无劳动能力。丈夫早年病世,莫姨独力抚养2个儿子。扶贫工作小组通过上户走访了解到莫姨的二子刚成功考上了本科,但2个儿子就读大学的学费问题令到莫姨很担忧,担心未能让儿子可以顺利开学;扶贫工作小组了解到莫姨的情况后,线上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发布扶贫对象的急切需求,线下村委书记、驻镇干部通过多方发动,终于链接到沙堆镇热心企业家黄老板定向资助莫姨二子就读大学费用每年5000元,直至其大学毕业。从而解决了莫姨现时最急切的需求,帮助该家庭可以尽早实现脱贫。
家住独联村的扶贫对象邱姨,丈夫因意外造成下肢截瘫,女儿还在就读大一,因日常需照顾丈夫,仅靠做散工的工资和低保金来维持生活;扶贫工作小组通过上户走访了解到因丈夫身体截瘫长期所需的护理物资、生活费、医疗费等让邱姨感到压力很大;扶贫工作组透过网络平台开展“微心愿”活动,发布邱姨家庭的“微心愿”,通过社会热心人士认领、捐赠等方式减轻邱姨一家的生活压力。
目前,沙堆镇扶贫办通过实施“1+1+1”结对帮扶工作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的扶贫形式,将贫困户联系起来,通过政策讲解和宣传引导,让他们把脱贫的信心竖起来;同时,将贫困户的需求转化为“线上”帮扶,激发贫困户的自身潜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打造“互联网+”脱贫模式,把扶贫资源整合统筹,加快推进精准扶贫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