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新城 扬帆启航
10月23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总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也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正式形成。
“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更重要的意义在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员,新会早已做好准备,把粤港澳大湾区当成开启“第二次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 。
新会——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位于大湾区承东启西关键点和“一核一带”交汇处,拥有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先后落户中车、中集、中交等“中字号”企业以及40多家世界500强和跨国企业。2018年位居全国百强区第50位,以具有开发腹地广阔,开发强度低,发展平台最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生态资源丰富等优势,被评价为大湾区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宝地之一。
“多重机遇”——潮起正是扬帆时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江门等11座城市,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将致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新会将全方位承借大湾区规划建设东风,与大湾区各城市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在广东省的“十三五”规划当中,江门被赋以五大定位,其中两个定位: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均规划在新会,并已落地建设。目前,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快速铁路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江湛铁路已开通;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2017年6月获批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集聚地,已成功引进中车广东公司等12家配套企业,累计完成投资超50亿元。
在江门发展战略布局中,新会是江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江门产城振兴主战场,同时也是江门市融入大湾区,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的主力军。江门重点打造的5个万亩园区,有3个在新会,包括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此外,2018年江门市委提出“三区并进”(都市核心区、大广海湾区、生态发展区)战略,新会在都市核心区和大广海湾区均承担重要建设任务。
“湾区门户”——四通八达两新城
为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新会以“一枢纽两新城三园区”为抓手,全面搭建与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的制度框架、合作平台,全速推进交通对接、产业合作,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目前,新会已建成深湛铁路江湛段、广珠铁路、广珠城轨3条轨道交通,10条高速环绕新会,并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新会港和65平方公里对外开放水域。接下来,新会将再投入超450亿元重构交通新经纬,全力建设一个集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干线、万吨航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正在建设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汇集深湛铁路、广珠城轨、广佛江珠城轨、深江肇高铁等6条轨道交通,与珠三角北部的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东部的深圳北站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计划2020年上半年建成使用;中开高速,东联深圳、东莞、中山,西接粤西、广西、大西南,距离深圳约80公里,是横贯珠三角东西的产城高速通道,将在新会设置6个出入口,2019年建成后,新会到深圳仅1小时车程;江门大道,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与4条高速公路交汇,建成后新会中心城区到广佛仅30分钟车程;银洲湖高速北接江肇高速,南接西部沿海高速,是粤西北地区通往珠海和港澳都市圈的快捷通道,将于2022年建成通车。所有项目建成后,新会将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围绕交通枢纽定位,新会正以高标准建设珠西枢纽新城。枢纽新城以“珠西中央活动区城市客厅”为定位,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已建成一批公共基础建设,着力打造新会创新走廊,成功引进中集智库、中科创新广场、珠西金融中心等项目,服务项目万达广场、美吉特广场等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在距离珠海落脚点仅62公里的新会崖门,通过西部沿海高速成为港澳都市圈辐射的第一腹地。在这里,一座产城融合的新城——银湖湾滨海新城冉冉升起,致力成为“湾区明珠”。
“产业平台”——植梧筑巢引凤来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会在产业体系、产业新平台和科技创新上同步发力。当前,新会正在全力推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三大万亩园区建设提速,为大湾区产业共建和协作提供高质量载体。2018年,新会三大万亩园区均被纳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享受省产业共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深江产业园区,依托大泽园区和司前园区兴建,规划面积2.3万亩,主要承接深圳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转移,是“飞地经济”合作的先行者,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业,以及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为基础零部件生产基地。
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依托新会深厚的化工产业基础规划建设,规划面积1万亩,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精细化工业,兼容发展部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是珠三角唯一特种精细化工承接园区。
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新会侨乡优势,探索与澳门共建共赢模式,规划面积近2.5万亩,重点建设环保产业园、澳葡青年创业园、银湖湾滨海旅游及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园,是粤澳合作的重点平台。
规划长远、分类清晰、连片开发、背靠内地庞大市场等优点,使得新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强大吸力。同时,新会将以“港澳所需+新会所有”为出发点,全方位加深与港澳合作,力争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黄金宝地”——营商环境日益优
在“一国两制”新实践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以探索重大体制突破的使命,新会也将顺应国家和省的战略导向,着力破解机制障碍,创新合作开发模式,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为港澳地区及大湾区搭建高效优质的服务平台。
近些年,新会推行无收费、无门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两无两藏”政策,实行商事主体登记“多证合一”,3个工作日办理工商登记,5个工作日完成企业投资网上备案审批,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50日内完成所有审批手续……等一系列贴身高效服务,吸引了一大批企业项目落户新会。
2017年,新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黄金十条”,对新落户以及在新会本地转型发展的企业,每年预算安排2亿元扶持奖励,奖励措施涵盖从项目线索引荐、新项目落户,到增资扩产、转型升级、上市融资的全链条。扶持奖励还实行“自动兑付”,政府主动把奖励兑付给符合条件的企业,免除企业申请环节。2018年以来,已累计为75家企业发放奖励资金超4000万元。
同时,新会出台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工作意见,对引进并符合条件的创新团队项目给予扶持,并在住房安居、生活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服务;建立“人才驿站+人才系统+人才管家”“三位一体”人才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包括医疗保健、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六个一”服务;创新出台“引才伯乐奖”,对推荐并成功引进符合高层次人才条件的引荐者给予奖励。
未来,新会将重拳出击,继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政令十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等,充分激活民营企业发展动力,奋力开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
韬光养晦蓄厚势,大展宏图正当时。从“千年古邑”到“湾区门户”,新会这艘在湾区风口加速前进的“航船”,将秉承着“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开放者胜”的理念,以中流击水的自信,找准突破路径,聚合澎湃之力,变现自身潜力,将“禀赋”转化成“优势”,形成新会在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