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正式公布,“全面融入湾区”再度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站在大湾区的风口,新会如何借力腾飞?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投资潜力的区域之一,新会在国家、省、市各层面的区域布局中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港珠澳大桥、江湛铁路正式通车,中开高速、江门大道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加快建设,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三大万亩园区四个片区建设稳步推进,新会的投资吸引力和产业承载力持续提升。
新时代体现新担当。新会正以“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标准和要求,以“一枢纽两新城三园区四创新”为抓手,紧紧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充分利用自身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推进全面合作,促进深度融合;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中推动改革破局,释放发展活力,争当大湾区深化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交通:打响“湾区枢纽”的区域品牌
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正散发出强大的“力场”。
立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新会作为“湾区枢纽”的作用愈发凸显,内通外联的大交通格局,让这片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投资潜力的风水宝地更有吸引力: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汇集深茂铁路等6条轨道交通,将与珠三角北部的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珠三角东部的深圳北站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全长123公里的江门大道,在新会区境内85公里,是未来新会水陆联运交通大格局的生命线,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将直接实现新会全境与广佛经济圈1小时的快速对接;
对接深中通道的中开高速,是新会东联深圳、中山,西接粤西、广西,横贯珠三角地区的产城快速通道,也是首条贯穿银洲湖腹地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到深圳仅需60分钟车程;
港珠澳大桥珠海落脚点到崖门出口仅62公里,通车后银洲湖成为接受港澳都市圈辐射的第一腹地。
据新会区交通运输局统计,2018年新会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超40亿元,同比增长超12%,投资总额连续四年排名全市第一。未来五年,国家、省、市在新会布局以及新会区已经确定和即将动工的交通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450亿元,而新会也将构筑内通外联、快进快出的大交通格局。
对此,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倾力建设湾区交通枢纽,落实“大交通”战略,加快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设,加快江门大道南(东)线和南(西)线、国道G240、佛开南扩建、中开高速、银洲湖高速建设,加强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新干线机场等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无缝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同时,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珠西枢纽新城,推进枢纽新城公园等标志性、先导型项目建设,打造高品质都市新城。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会正在以中流击水的自信,聚合澎湃之力,重塑交通新经纬,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打响“湾区枢纽”这一区域品牌。
园区:谋划跨境合作实验区
站在银湖湾围垦区的东南角观景台,辽阔的银洲湖海域绵延至远方。从这里出发,到港珠澳大桥珠海落脚点只有60公里左右。随着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新会与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
今年新会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开发银湖湾滨海新城,探索与澳门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谋划跨境合作实验区及合作用海示范区,主动对接江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打造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粤澳合作平台、突破改革开放深水区的试验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战略支撑区。
对于新会而言,紧紧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就必须携手创新湾区合作模式。为此,区委十三届其次全会提出,今年将共同探索粤澳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谋划跨境合作实验区。
其中,以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为载体,与港澳探索园区共建等新型开发模式,力争成为湾区产业共建的先行者。依托深江产业园,健全部门互访和企业对接机制,积极承载与深圳等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围绕对接港珠澳大桥,与珠海谋划共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依托大广海湾经济区,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建设,争取成为广东自贸区的产业配套区或拓展区乃至自贸片区。此外,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打造“华侨华人创业创新集聚区”,吸引更多港澳乡亲和华侨华人投身新会建设。
坐拥深江产业园、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三大万亩园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投资潜力的区域之一,新会底气十足。
按照建设省一流工业园区的标准,新会区今年将加快万亩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加快打造全省重点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园各产业区建设,深江产业园着力建设珠江西岸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围绕主攻方向大力引进“两少两高”项目,年内至少引进1个超20亿元项目,确保不少于2个10亿元项目动工。
改革:打造新会特色政务服务品牌
全面融入湾区,政务环境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地区的软实力。
在重大战略机遇下,新会如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打造新会特色政务服务品牌为抓手,营造更加公平、便利、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近年,新会一改政企“申报——审核”办事模式,创新性提出新会区促进经济发展“黄金十条”优惠政策,试行“自动兑付”模式,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在2018年成功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扶持民企十个优秀区(镇)样本之一。
“黄金十条”不仅是新会有史以来奖励额度最高的招商引资政策,也是江门各市(区)奖励力度最大的,每年最高奖励资金合计近2亿元,部分单项奖励高达500万元,优惠政策覆盖了从项目引荐、落地建设到企业上市的全链条。
为着力破解政策兑付难题,新会区委区政府通过暖企行动,多次调研走访企业,聆听企业诉求,专门成立政策兑付机构——新会区促进经济发展“黄金十条”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部门根据掌握的信息,经部门间大数据分析,按照政策条款主动筛选、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审批后由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兑付给企业,从而实现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而对于未能直接“自动兑付”的政策,尽量减少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推进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间,加快审批进度,以制度的保障推进政策及时准确地落实到企业。据统计,2018年该区已累计对177家企获奖励,奖励资金5700万多元,其中自动兑付156家5100万多元。通过主动将政策送到企业,真正扶持、助力企业升级发展,得到广大企业普遍欢迎和好评。
今年,新会区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承诺制、清单制、委托制,搭建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确保投资项目审批45天内完成。
同时,继续完善“黄金十条”及自动兑付制度,出台新会营商环境“政令十条”,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常态化沟通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证照分离”,全面推行“互联网+商事登记”,深化“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继续优化预约服务,提高双职工群众办事便利度。
在“数字政府”建设上,聚焦“一网、一门、一次”,加快“政务上云”,搭建政务服务“一张网”和数据信息共享库。深度融合线下实体服务厅与线上虚拟服务厅,确保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70%。推进政务服务向镇村下沉,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创新:积极打造新会创新走廊
组织310家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增国家高企165家,成为江门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和通过数的“双料冠军”;新增省级创新平台36家、新增市级工程中心144家,增量江门全市排名第一……
2018年,新会区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为抓手,不断完善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打造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洼地”“人才高地”,推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6.9%,引进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团队在内的6个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为推动新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探索出了可以借鉴、复制的“新会经验”,助力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在新会区启超大道和今洲路,以此为主轴的一条新会“创新走廊”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新会区提出全力打造以启超大道和今洲路为主轴的新会“创新走廊”,为企业创新发展搭建孵化平台。如今,新会“创新走廊”已初具规模。其中,中集智库和新会中科创新广场去年分别通过了省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这两个创新基地加上江门未沃科三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了新会“创新走廊”的重要支点。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新会区创新载体不断增多。2016年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市级众创空间数量分别只有1家和2家,到2018年两者均增至5家,孵化面积超7万平方米,众创空间面积超6500平方米;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18年新增31个,全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到91个,增量和存量均在全市排名第一。
科技创新归根结底离不开企业这个创新的主体。新会区积极打造创新平台提供创新技术、资源支持的同时,也努力在全区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企业自觉加入到创新中来。
2015年,新会区在江门三区四市中率先以区为单位举办了首届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截至2018年,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四届,成为新会区乃至江门全市“双创”工作重要的品牌和名片,有力推动新会区企业加快科技领域创新。
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今年新会区要确保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至70%,力争R&D占GDP比重提高至2.4%。继续办好创新创业大赛,挖掘一批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推进“人才+产业”融合发展,动工建设南方职院新会校区,升级创建新会技师学院,打造人才服务最优区。
旅游:深度参与粤港澳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新会可以说是旅游畅旺,商贸活跃,百业兴旺。
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区接待游客1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4.03%;实现旅游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20.64%。除夕至年初六,全区发送省内外旅客2.1万人次,广湛客运轨道铁路(新会站含城轨、双水镇站)共发送旅客3.62万人次,到达旅客4.07万人次。
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新会无论是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文化底蕴都是独树一帜的。
全力推进旅游强区,首先要解决的是目标定位的问题。特别是在大湾区中,新会旅游应当如何打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牌?“大湾区知名旅游‘微度假’目的地”,这无疑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新会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大湾区休闲驿站”,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统筹策划四季特色节庆品牌,争取成为大湾区知名旅游“微度假”目的地。
过去一年来,新会区的旅游业发展加快,整合各镇旅游资源,打造四季特色节庆活动,上线全省首个智能语音旅游地图、美食地图,崖门镇获评市乡村旅游示范镇,崖门坑口村、罗坑下沙村获评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古兜温泉获评“2018中国最美康养小镇”。全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分别增长12.4%和18.2%;过夜游客突破400万人次。
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今年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乡村游“四变工程”,加快培育石涧田园生态小镇、香业小镇,抓好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策划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开发滨海康养旅游项目,深度参与粤港澳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2019年新会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效,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创建、万村整治”工程,推进“污水革命”和“厕所革命”,开展文旅项目招商,创建一批A级以上乡村旅游特色村庄,全力打造大湾区知名乡村旅游“微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