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门库 > 新闻报道

侨乡“白色农业”的引领者

——记江门鸿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炳豪

2012-11-12 05:31:56 来源:江门日报


在江门侨乡,有一大批扎根农业领域的产业带头人,他们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行业协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35万户农户,年户均增收22095元,为江门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在第三届江门农业博览会举办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一批侨乡农业发展带头人,报道展示他们的风采,敬请垂注。

如果在街头迎面走来,你很难相信眼前这个外表平凡的老人,就是“冬虫夏草工厂化繁殖生产技术”第一完成人、在江门有“人工虫草之父”之称的苏炳豪。

由于在“七五”期间实施星火计划作出突出贡献,苏炳豪于1991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星火企业家”;2003年4月,他再次被科技部和农业部评为“星火计划先进个人”。他声音浑厚有力,穿着朴实简单,虽已是鸿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但还保留着农民朋友身上的那一股真诚。

先行者 排众议

1994年,时任新会植物研究所所长的苏炳豪从内蒙古引进蛹虫草菌种,在中国科学院的指导下,开始了南方人工虫草的培植工作。一开始,由于技术难度高,又从来没有类似的经验,很多人都反对,但苏炳豪坚持着。

“当时,广东和港澳、东南亚地区是冬虫夏草销量较大的市场,而天然虫草价格昂贵,一般家庭很难消费得起。相比之下,人工培植虫草价格较低,某些成分比天然虫草还高,有着巨大的市场,”苏炳豪说,“这也是我下决心引进该项目的原因。”

在苏炳豪的引领下,人工虫草的培植工作风风火火地展开了。到2001年左右,该研究所虫草年产超过10吨,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花甲年 骥伏枥

上天总喜欢给成功者制造麻烦。

2005年,新会植物研究所改制,苏炳豪和同事们面临着重新选择就业,而那一年,苏炳豪已经将近60岁。“转制使很多员工不得不另谋出路,他们和我一起共事了一二十年,有些人致力于人工蛹虫培植技术及植物试管苗生产已很多年,我有责任为他们寻找出路。”苏炳豪说。

为此,他带着一批员工到杜阮镇成立了江门市鸿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市鸿豪实友生物有限公司。年近花甲却还如此有魄力,这,源于苏炳豪对员工的责任感。

在他的带领下,经过6年多的发展,鸿豪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品牌已得到社会的认同。现在,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技术,开发生产优良植物品种组培苗、药食同源菌及相关产品,年产3000万株组培苗,蛹虫草子实体30至50号干品,鸿豪公司的人工虫草产品约占江门地区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除蛹虫草子实体生产应用,在生物农业项目方面,植物种苗“快繁”方面也走在了江门地区前列,如铁皮石斛,鸿豪公司现在已经成为本地区最大的一个种苗培育基地,年培养种苗500万株以上。公司以从事植物组培苗商品化生产和研发新品种组培技术并应用于大田生产,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技术服务系列化、产业化和规范化。

新发展 凭科技

发展至今,苏炳豪一直都在思索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他说:“目前鸿豪公司占地20亩,规模偏小,发展速度不快,而且公司所在地是工业区,不利于蛹虫草的培植。”他寻思着下一步搬去新的地方,现在公司已物色了一个地点,即毗邻杜阮镇的旅游区,环境好,大概有40亩地,苏炳豪笑着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关于现代农业,有一种说法,就是划分为绿色农业、蓝色农业与白色农业。白色农业就是生物农业,称之为“白色”取意于培养室里工人穿着白大褂。这也一直是苏炳豪为之努力、付出心血的领域。如今,苏炳豪打算继续扛起“白色农业”这面旗帜,引领企业迈上新的征程。结合江门实际,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苏炳豪有着自己的“实打实”的想法:通过现代农业发展,引进优良品种,让农民受益;提升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作物质量与产量;扩大农产品深加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栽培技术;培育高质量的农产品市场,让农民受益,消费者放心。

现在,离第三届江门农业博览会开幕的日子也近了。谈到这次农博会,苏炳豪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对扩大品牌宣传很重要。“我们公司前两届都参展,这届还要参加,就是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虫草作为旅游产品推向全国,”苏炳豪说,“客人试过,好的,会主动帮你宣传,这样效果更好。毕竟自己说十句,还不如别人说一句!”



作者:赵焕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