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案发现场,地面已重新铺了磁砖,墙壁也被洗刷过,并扇了灰,现场已被严重破坏,所有人都认为已无法提取到有价值的生物检材,她仍和同事们进行地毯式搜索,终于在厨房的墙壁和窗玻璃处提取到少量血迹。该血迹DNA分型与死者一致,终于在第一时间锁定犯罪嫌疑人,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这犹如刑侦电影一般的情节,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该起案件发生在2007年4月13日,当天一辆停在蓬江区杜阮镇一路口的小汽车车箱内发现一具男性尸体,侦查发现,死者死亡第一现场疑为其朋友黄某在江门市区的一间店铺。可当民警赶到现场时,这间店铺早已面目全非。最后,靠着DNA密码“鉴证者”的敏锐嗅觉,这起案件成功告破。而这名DNA密码的“鉴证者”,就是江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的刑警李丽。她说:“我的工作就是让物证说话,还原现场。”
1
因为DNA,她让物证说话
今年9月8日,新会区发生一起恶性案件,一名男子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持刀追砍,颈部中刀,并当场气绝,男子倒地处为会城南安新村15座的一幢居民楼下。死者为曾获得多届五邑棋王赛冠军的许长进。一时间,市民议论纷纷,可由于死者社会关系复杂、案件相关证据极少,为案件侦破带来很大的困难。
此时,李丽临危受命,前往现场勘验。她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和丰富的检验经验,认真收集现场的每件物证,尽管有的看起来与案件好像不怎么关联。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李丽成功在所提取的几个微量物证上检出同一男性基因型,从而确定该案嫌疑人仅一人,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侦查方向和物证依据。很快,在大批关系人中,一男子的基因分型与现场物证基因型吻合,在DNA检验结果面前,该男子对杀害许长进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该案顺利告破。
2010年11月23日,新会区会城一水库树林里发生一起凶杀案,80岁的老人何阿婆被人杀害。经初步勘查,现场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和相关物证,侦查陷入僵局。冷静、细心的李丽发现,死者有被性侵犯的痕迹。由于死者已达80岁高龄,按常理被性侵犯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李丽还是认真地提取了死者体内的检材,为案件侦破留下了唯一的线索。此后的数月,她加班加点对侦查单位排查出的70多个嫌疑人DNA进行检验。可是,经DNA检验均一一被排除。
于是,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提高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人员血卡采集覆盖率入手,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控力度。数月中,她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坚持每月对全市17个监管场所的入所人员名单与已采集人员名单逐一比对。2011年6月3日,犯罪嫌疑人蔡某因涉嫌盗窃机动车被抓获并采集血样,经数据库比对,与何阿婆体内检出的男性基因型完全吻合,恶魔就此落网。
这样的案件太多了,几年来,李丽共参与勘验各类现场453起,受理检验各类生物检材3746份,为许多重特大疑难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提供了大量关键线索和确凿证据,利用刑事技术破获的刑事案件达500余起。由于成绩突出,她先后多次被市公安局嘉奖,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2
因为好奇,她选择了当法医
立了这么多功,很多人会以为李丽应是一名老刑警,其实,她今年只有35岁。2001年自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江门市公安局工作。“读书的时候,一直觉得法医专业很神秘、很神奇,我的父母尊重我的选择,大学就报了法医学专业。”李丽说,她工作这么久了,还是喜欢警察这份职业,喜欢法医那份神秘。
然而,为了工作,她的生活中连一部电视剧都没空看。当记者与李丽谈起刑侦类的电视剧时,李丽这样说:“工作很忙,我还要自己带小孩,都没有空去看电视剧。”
作为一名刑侦技术人员,一旦有案件发生,即便三更半夜,抑或大雨瓢泼,都要随时出动,熬夜加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身为女警的她也不例外。
李丽的儿子今年6岁,刚读小学一年级。当无法兼顾工作与儿子时,李丽只能带着无人照料的儿子回单位一起加班。有时加班到深夜,一抬头,儿子已在单位沙发上睡着了。“我感到更多的是对儿子的愧疚。”李丽说,在儿子眼中,她的工作似乎总是忙不完,“我妈妈很忙,她干两份工作,上班是警察,下班了还要当医生。”这是因为,他所见到的妈妈,更多的时候是穿着白大褂在做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