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门库 > 新闻报道

护工这个职业,“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

2012-11-14 05:31:38 来源:江门日报

各大医院、托老场所、普通家庭……出现越来越多护工忙碌的身影。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老人在生活上需要护工的照顾,护工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职业。

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无论是24小时连轴转的私人护工,还是三班倒的正规护工,他们的辛苦和工作强度之大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每天迎接他们的几乎全是打扫卫生、伺候病人大小便、冲洗病人衣物等脏活累活,不但工作量很大,而且还要耐心细致。

给病人喂饭,比的是耐力;帮病人翻身,拼的是体力;逗病人高兴,凭的是智力;每晚数次给病人换屎尿盆,靠的是毅力……这就是护工每天的生活常态。

“护工这职业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不少目睹过护工工作的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尽管这个行业还未完全被认可,尽管工作又苦又累,收入也不高,但还是有那么一群人,在生活需求之下,甘愿吃苦出力,做老年人的“拐杖”,端一个让自己心安理得的“饭碗”。

“曾有老人说自己的钱被偷了,说是我们护工偷的。有的老人明明吃过饭了,又说我们不给他饭吃。”

——吴开琼

“做护工要有力气,到了55岁,我就做不了。等儿子结婚有了小孩,我就辞职回家照顾孙子。”

——唐久登

【生存状态】

私人护工:没有社会保障

正规护工:节日没有假期

脏、累、收入不高,这是护工的普遍心声,但不少护工表示,能靠自己的劳动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也知足了。

作为私人护工,唐九登的工资是每天120元,没有社保、医保、养老保险,也没有奖金,更没有底薪。她说,这份工作虽然忙点累点,但也有好处,“比较自由,如果难度实在太大,自己无法应付,可以选择不做。”她还说,她不接工作时,就可以休息或回家。“我年年都会回家,一般年尾的时候不接工。”唐久登说。

“做护工要有力气,到了55岁,我就做不了。”唐久登说,自己有2个儿子,“等儿子结婚有了小孩,我就辞职回家照顾孙子。”说这话时,她脸上充满希望的笑。

与唐久登不同,在白石托老服务中心做护工的吴开琼每个月的工资有3000多元,“院长还为我们买了社保和医保。”但她没有固定的假期,像春节之类的节日也没有假期。“如果回家,需要请假。”吴开琼说,过年的时候,她们一般不回家,在过年之前或之后才会回家几天。与家人聚少离多一直是她心中的遗憾,但为了挣钱,她不得不背井离乡,坚持做下去。

记者了解到,接“私活”的护工虽然收入相对高一些,但其他护工并不羡慕这一点。“他们的钱是多点,但一天要24小时陪护,照顾不了家,夜里也睡不安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的护工何红梅这样说。

今年37岁的何红梅是阳春人,一家人在市区租了房子。到下个月,何红梅做护工就满6年了,她的工作和医院的护士一样三班倒。每天下班,她都可以回家照顾家庭和儿子,“家人对我这份工作业比较满意,虽然苦点累点,但有保障,8小时之外,还能照顾家庭,护士节发红包,我们也有份。工资虽然不算高,但有归属感,心里踏实。”

有时候,护工会被打、被怀疑、被人看不起,遇到这种情况,她们大多选择忍气吞声。

唐久登就有多次被病人踢、打的经历,这时候,她不但不能反击,还要给病人更加耐心细致的照顾,“他是病人。”受委屈的时候,她总是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而做护工20多年的梁女笑则说,“刚开始做这份工作时,都不想让亲戚朋友知道,觉得丢脸,后来才渐渐放下了。”

此外,护工们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曾有老人说自己的钱被偷了,说是我们护工偷的。有的老人明明吃过饭了,又说我们不给他饭吃。”当初遇到这种情况,吴开琼非常委屈,“幸好院长信任我们,还经常开导大家。”吴开琼说,“最要紧的是和老人的亲属做好沟通,争取亲属的理解。”

【管理之道】

进行轮流培训 提高素质和技能

记者采访了解到,因为大多数托老机构、家政公司、中介公司都是民办或私人所有,因此对护工的管理和培训也各自为营,各有一套,这样难免参差不齐。

为市区某大医院提供护工服务的一中介公司的肖经理介绍说,该公司的护工都会在上岗前接受专人培训,但培训的时间不长,一般只培训几个小时,这个行业也不要求护工持证上岗。

肖经理表示,虽然他们公司有50多名护工,但不太好管理。“一旦护工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就通过辞职来逃避公司的处理。事后,他们又在医院另接私活,继续做护工。”为提高工作质量,该公司曾尝试很多方法,如增设业务监督人、举行不定期会议等,但收效甚微。

不少管理者认为,护工群体难管理的主要原因是护工的文化素质低、年龄大,导致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不强等。

在诸多托老机构中,白石托老服务中心的管理算是比较规范的。该中心的院长何月莲告诉记者,对护工的管理,该中心既有工作细则,又有管理方法。“我们有每天例会和每月例会”,另外,还针对护工们的护理工作,以组为单位,每个月开展一次评选“服务之星”的活动,提高护工们的业务素质。何月莲说,为增加护工的归属感,他们会经常安排一些业余活动,“比如大家一起饮早茶、烧烤,每到重大节日,会送一些礼品给护工,过年还会安排抽奖活动。”

该中心的护工在上岗前有培训期和2个月的试用期,不但安排新手到现场学习,还给他们上护理知识理论课,并不定期安排护工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完成培训之后,会获得专业证书。

即使如此,何月莲仍表示,由于护工的文化素质低,年龄大,接受能力差,致使部分工作总是难以落实或延迟落实。“这个工作不好做啊。”何月莲感叹,一方面目前社会上许多人还看不起这份工作,另一方面护工的工作强度大、难度大,一般人难以忍受,这就导致护工招工难,留人难。她建议,政府应多举办培训班,提高护工的护理水平,同时为护工颁发执业证书。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省里专门的福利中心会组织市里的护工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班,今后,市民政局也会邀请专业的老师给各养老机构的护工进行轮流培训,提高护工的素质和技能。

【护工江湖】

招工难 留人难

多是四五十岁农妇

目前,我市有各类养老机构85间、服务对象近4000人,而护工仅有670人左右。经常是一个护工要负责照顾多个老人,工作量大,压力大,收入低,平均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

“做这一行又脏又累又麻烦,护工的流动性很大,很难留住人。”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对护工的管理并不是统一的,而是由各养老机构自行管理,包括招聘、培训、提供待遇等各方面。按照规定,护工需要经过省或市的相关人力资源单位的专业培训,通过考试取得养老护理证才能正式上岗。

但记者采访发现,这个职业本身就没有什么正规可言,没有准入制度,没有职业标准,没有劳动部门对这个职业的认可,很多护工无法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时限工作,甚至全市没有一家正式命名的“护工公司”或者“护理公司”……

该负责人说,目前护工行业面临着招工难、供求量不足、人员素质跟不上越来越高的养老服务要求等问题。我市养老机构的护工人员以40—50岁的农村妇女为主。“素质高的人,或年轻人都不愿意当护工。”

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护工的合法权益,所以护工在工作时出现非个人原因造成的意外,若遇上不讲理的雇主,就难以保护自己。他表示,目前能做的是,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时,要求其亲属签订相关的协议,协定护工的责任。还有就是,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为维护护工的权益提供物证。

【样本案例】

吴开琼:一人照顾六位老人

帮老人翻身、换洗尿片、擦身、洗澡、喂饭、陪聊天……每天早上起床,吴开琼就麻利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尽量细致地照顾属于她负责的六名老人。

今年48岁的吴开琼是阳春人,2007年,她来到白石托老服务中心,成位这里的一名护工。她坦然,做这份工作要不怕辛苦,不怕麻烦,更要有爱心和耐心。

“有些老人很重,扶其起床,让其坐轮椅需要很大的力气;有个别的婆婆也挺难服侍的,你要像哄小孩那样不断地哄她,她才肯听你的话,把饭吃了。”吴开琼说,“喂一顿饭最快要15分钟,慢的要一个小时,喂饭时最不能急,要一点点喂。”

喂饭考验耐心,给老人冲凉则考验体力。吴开琼说,有些老人要搬上床搬下床,没有力气根本做不了,因为老人家行动不便,冲凉时经常半抱着,自己的衣服也经常会湿透,“大冷天穿短袖还经常出一身汗。”

唐九登:长期睡眠不足

今年42岁的唐九登,来自清远连州,2007年开始在市中心医院做护工。最初,唐九登从事护工这个职业是其姐姐介绍的,她说自己因手脚不够灵活不适合在工厂打工,所以才选择做护工。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她显得很不安,“我负责的那个病人需要无时无刻地照顾,看漏一眼我怕会出事。”

记者采访时,她正在照顾一位因交通事故而致脑部重伤的病人,因意识混乱和伤痛,病人经常在病床上挣扎般的乱动。她需要无时无刻在病床旁进行安抚,帮病人调整好卧床的姿势。

“每天早上要给病人擦身、刷牙、洗脸、处理大小便、买早餐和喂食早餐,做完这些工作后自己才能去吃早餐。”唐九登说,有些病人每隔两个小时就需要翻身拍背,以防生压疮。“有些病人长得很高大,翻身需要很大的力气。有些病人的脑受伤了,比较暴躁,你碰他的时候会打你、踢你。”

“这份工作就是累、辛苦,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唐久登说,她晚上一般直接睡在病人的旁边,因为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处理大小便,防止病人发生意外等。“一旦出什么事,就要联系护士和医生,大家一起来处理。”因为晚上要经常起来,所以她总是睡眠不足。

【他山之石】

汕头出台规定规范管理医院陪护工

为加强医院陪护服务机构和陪护工的规范管理,确保医院医疗安全和医疗秩序,维护患者、陪护服务机构和陪护工各方面合法权益,去年,汕头市卫生局、汕头市公安局、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汕头市物价局和汕头市工商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汕头市医院陪护工管理的意见》。

根据规定,医院培护工必须经过相关劳动用工合法手续登记,由专门陪护服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派遣。陪护服务机构也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任何机构不得擅自在医院开展陪护服务,陪护服务机构要为从业的陪护工建立个人档案,配合医院对陪护工实施上岗前培训,对陪护工进行上岗前身体健康检查,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    (来源:定居网)

您点题 我“关注”

您身边有能引起大家小议的线索吗?你看到生活中的新热点吗?你发现了可以勾起市民深思的现象吗?……为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从下一期起,本报“社会关注”版热情欢迎广大市民为本版点题,或者提供采写线索。希望您的点题能够付诸文字,牵引读者的视线。您的点题,我来关注。

联系邮箱:347012732@qq.com


作者:娄丹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