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门库 > 新闻报道

江门开展“红色堡垒工程”,彰显城市文明新内涵

2021-02-09 09:13:32 来源:南方+

  近期,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工联动、全民参与为原则,发挥党员示范岗、老兵先锋岗、志愿服务岗3个“红色堡垒工程”的攻坚克难作用,将红色的藤蔓延伸到文明城市创建的任务上,推动市容环境、社会秩序、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力提升。

  

  

  暖心探望

  让城市发展更具人情味

  1月中旬至农历春节期间,江门市开展“移动红色课程+双拥第一课”主题学习活动。活动以“四社联动”为抓手,以“五级合力”为驱动,发动67个单位,把开展常态化“六送”活动暨走访慰问送关怀、爱老助老送健康、家属就业送帮扶、子女教育送关爱、保障权益送温暖、尊崇功臣送喜报。作为“双拥第一课”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实际效果,全方位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推进创建文明城市汇聚强大合力,让城市发展更具人情味。

  老兵先锋

  让城市治理留住乡愁

  江门市老兵志愿先锋队积极响应江门市双拥办发出的“百日奋战,建文明江门”号召,以市、区、街道、村(社区)四级退役军人志愿先锋队为抓手,深入街道、村(社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行动。

  通过清理打扫道路沿线路面、水沟等角落的生活垃圾,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劝导临街商铺的居民有序停车、清理杂物,帮助城市道路恢复干净整洁的面貌,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军人”力量。

  据悉,江门市战友护河队每月不定期开展4次以上河道保洁与护河宣传活动,坚守家乡河道保护已经两年。

  

  每个周末上午8时,40多名退役军人经过简单分工,随即前往自己负责的河段打捞清理垃圾。他们统一着装,胸前印着“战友护河队”标识,拿上扫把、袋子和锄头等工具,便开始出发护河。

  沿着银洲湖畔的潭江流域,一路巡查、保洁,每次都要走大约10多公里。其间,护河战友队从80多人发展到160多人,成为开展河道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为留住群众最美的乡愁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门市退役军人不仅关注城市街道整洁和河水清洁透亮,还时时关心关怀青少年和群众的精神文明。不仅开展红色老兵宣讲团积极参加“五进巡回宣讲”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以“宣讲红色故事+思政教育” 厚植爱国爱家情怀,让思政课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逐步构建起多元协同的大思政格局。

  同时,践行“反邪教+防疫”“反邪教+护河”“反邪教+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多种模式,增强反邪联防合力。对不同的群体,战友服务队采取灵活的宣传方式,并鼓励村民在遇到疑似邪教宣传活动,要积极举报线索,增强村民自觉防范抵制邪教的意识。

  据统计,江门市退役军人部门开展反邪教活动逾百场,走村入户签署家庭拒绝邪教承诺书2万余份,宣传覆盖率达100%。

  此外,江门市退役军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争做良好家风的传播者、践行者、示范者。在2020年江门市江海区十大“最美家庭”和“优秀家庭”名单中,就有5户退役军人家庭被“点名”,他们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同时也在工作岗位上扛重活、打硬仗,敢担当、善作为,以实际行动彰显了退役军人永葆本色、不畏艰难的良好精神风貌,示范引领带动身边更多的家庭见贤思齐、从德向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再立新功。

  志愿服务

  让城市温度触手可及

  江门市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的生力军作用,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演出、疾病普查预防、法律咨询、垃圾分类、文明用餐等“五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通过各行各业志愿者的发扬、践行和传递,将激励和引导更多的市民积极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更有力度和深度。

  文明出行,人人都是路上的风景。城区大街上,各主要交通要道路口,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手持文明劝导“大拇指”,为过往车辆、群众发放文明交通行为宣传册,并针对各类车辆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不执行“一带一盔”、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和制止,向驾驶人宣传“安全出行”的重要性。

  除了交通路口外,江门市文明引导行动向新领域拓展,相继开展环境卫生、文明楼道和平安联防等公共文明引导服务,常态化在公园、社区和公共广场开展文明引导服务。

  2月7日,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党委发动党员到金溪社区、丰乐双拥主题公园开展创文志愿活动。党员志愿者分组深入社区小巷、公园向群众宣传有序停车,发动群众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引导超市、杂货店等销售家庭垃圾分类桶、垃圾袋,让生活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常态化的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