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的江门实践…
近年来,我市的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感不断增强,这要得益于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老旧小区改造。今年5月6日,江门市正式被列入省老旧小区改造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借此契机,我市在改造提标扩面的基础上,全面构建“1+2+N”政策体系,全方位加快推进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导向
破解痛点难点
育德社区自2019年开展老旧社区改造以来,社区的水、电、气、路、化粪池等基础改造项目陆续完成,老旧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场地全面“上新”,特别是全新升级的文体广场,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该社区因人口密集,活动频繁,此前社区道路拥堵、车位紧张、公共区域环境杂乱等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工作推进,社区居民楼下的道路、绿地全面改造,重新施划了多个车位,交通“微循环”改造也全面完成,居民楼上的“蜘蛛网”——架空线路也以“横平竖直”的标准统一捆扎或下地,看起来十分“清爽”。同时,社区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立体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题,引导和协助有条件的居民楼加装电梯,提升居住品质。
△市民在雅怡口袋公园晨练。
江门市从2013年开始推进相关工作。起步的2013—2017年间,我市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背街内巷道路维修工作,同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部分老旧小区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和内部改造提升;2018年,我市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并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外墙粉饰、防盗网和商铺招牌、雨篷改造等,对胜利路、跃进路、桥南大道、江南路、江海一路等临街老旧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2019年,城市品质提升从城市道路“主动脉”向街头巷尾的“毛细血管”延伸,先行先试完成蓬江西园、江海蓬苑、新会北园等10老旧小区改造;今年,我市争取到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753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获批规模3.1亿元,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进一步提标扩面的同时,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指引文件也将陆续出台,着力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让老旧小区改造和后续管养可持续、规范化。
▷▶模式创新
改造出新出彩出精品
从近年来各试点城市的实践看,老旧小区改造不但能有效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在扩大投资、拉动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形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把这一民生工程同步打造成发展工程,江门市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各老旧小区的特点和周边资源,注重因地制宜、模式创新,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出新出彩出精品。
启明里
历史街区重现光彩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启明里文化广场逐渐热闹起来。位于蓬江区长堤历史风貌区东侧的启明里,原为江门市区13个华侨古村落之一。为此,改造秉承“民生为先、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留住乡愁”的理念,在做好民生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注重修缮保护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
△闹市中的启明里延续城市文脉。
青砖房、石板路,走在启明里的小巷中,仿佛回到了旧时光,韵味十足。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设计施工单位尽可能地恢复、还原历史建筑原来的面貌。
随着启明里的三线下地,交通微循环、以侨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广场改造完成,一个全面活化的历史街区展现出巨大商业潜力。为更好整合物业资源、规范管理,属地街道还成立了招商小组,为私人物业对外招商提供服务,规范引进业态。目前,已有一些特色餐饮、文创产业商家进驻。
横坑村
注入色彩成“网红打卡地”
视线转向一河之隔的江海区。随着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持续推进,身处其中的富横社区(横坑村)也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迎来“大变身”。
△“彩虹村”如今是网红打卡点。邱昱 摄
横坑村因建设年份较久,路面开裂、下沉,下水道堵塞,村民生活多有不便,停车难问题也日益严重。为此,村内新建了人行道,修复损坏道路,改造及清疏下水道,新增、升级公共绿地,增加坐凳、休闲广场、景观护栏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增多个停车位,提高了整体景观品质与村民生活质量。
如今,横坑村已从一个不起眼的城中村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市民更形象地称其为“彩虹村”。
北门社区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为构建以党建为核、居民为主、多元共治的老旧小区,新会区政府、会城街道办、北门社区实行三级共建共享,在此打造了党员群众服务街。这条长约300米的“服务街”上汇聚了党员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利民康园中心,还有24小时自主图书馆、公安自助便民服务厅、社区共享空间等进驻,能够为居民提供文化、助老、帮困、日常事务办理等各类公共性、公益性、事务性、保障性服务。
△北门社区改造后整洁美观
在社区共享空间内,居民自发捐出的篮球、羽毛球拍、维修工具等整齐摆放,供有需要的邻里使用。一旁的墙上还贴满了有“个人技”的党员信息,能为居民提供剪发、护理、维修家电、疏通管道等志愿服务。目前,道路“白改黑”、绿地改造口袋公园、增加停车位等硬件改造工作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顺利完成。软件方面,依托党员群众服务街,社区已配套构建成“十分钟服务圈”,形成“社区工作者+社工+义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多元共治”,为后续管养打下基础。
▷▶政策引领
构建长效机制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新形势下,江门市下一步如何落实国家、省老旧小区改造部署,使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成为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民生工程与发展工程?目前我市已出台《江门市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方案》,老旧小区工作流程和技术导则两套指引文件也将于近期发布。
一方面,我市将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鼓励居民成立居委会或小区自治自管组织,发动居民参事议事,在改造内容上充分尊重和听取居民的建议。另一方面,我市将重点探索建立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由政府、居民及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市场化参与老旧小区内的快递、家政、垃圾分类点等设施建设。同时,整合区域内党群服务驿站、老年人活动室、图书馆等资源,建立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
对于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我市鼓励引进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并制定专项考核标准对物业公司进行考核评定。同时,逐步完善老旧小区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居民议事规则,探索长效管理机制,让老旧小区“一次建成,长效管养”,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睦邻友好、环境和谐、生活便利、功能完善的同创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