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门库 > 新闻报道

20150325 开平:“一条鱼”带来年产值3亿多元 开平规划在潭江沿岸发展鱼类养殖基地,生产与示范相结合

2021-06-25 19:49:43 来源:江门日报

“一条鱼”带来年产值3亿多元 开平规划在潭江沿岸发展鱼类养殖基地,生产与示范相结合


  开平是渔业大市,水产品年产量5万多吨,年产值高达3亿多元。看好渔业的发展前景,开平不少村民通过养鱼增加收入。

  近日,记者在大沙镇采访时,看到有村民正在投放鱼苗。据其中一位养殖户梁先生介绍,目前养鱼的市场行情还不错,他养了500多公斤大头鱼鱼苗,预计到了年尾可以获利3万多元。记者了解到,在大沙镇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渔业成为该镇的一个农业发展项目。


养殖户看好市场行情


  梁先生在大沙镇承包了几个鱼塘,其中一个是专门用来养殖鱼苗的。上周,梁先生才把鱼苗转移到另外一个鱼塘里养殖。他说:“我主要养大头鱼(又称花鲢、胖头鱼),开平人都比较喜欢吃这种鱼。一般情况下,年初的时候开始投放鱼苗,到了年底再拿到市场去卖。”

  梁先生告诉记者,他一共养了500多公斤大头鱼鱼苗,到了年底,等鱼苗长大了,一共可以捕到三四千公斤大头鱼。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每公斤大头鱼的售价在2.5元/公斤左右,除去成本,一年可获利3万多元。

  “养鱼是一门技术活,平时要给鱼塘进行消毒。最担心的是遇上暴雨天气,鱼容易发生翻塘,不同品种的鱼混合在一起,对以后的生长不太好。”梁先生表示,大沙镇没有工业污染,水源质量有保证,养出来的鱼味道也比较好,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等鱼长大之后,一条平均有三四公斤,主要是销售到开平城区,目前的市场行情还比较好。”梁先生说。


渔业经济年产值3亿多元


  记者从开平市渔业部门了解到,开平的水产品年产量5万多吨,年产值高达3亿多元,是传统的渔业大市。目前,开平全市有淡水养殖面积12万亩,其中精养池塘近7万亩,山塘水库近5万亩。

  开平渔业分为淡水养殖和潭江捕捞,以淡水养殖为主,产量占开平水产品总量95%以上。其中,罗非鱼养殖是开平渔业的主导产业。据统计,开平的罗非鱼养殖面积纯养达到3.5万亩,混养达到6万亩,年产量达3万多吨,产量占到淡水养殖业60%,年产值超2亿元。罗非鱼是开平渔业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拳头产品。

  目前,开平市有几大水产品批发市场。2012年,开平市大润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正式开业,填补了开平没有大型水产商贸市场的空白。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品牌战略实施也是开平市水产部门的重点建设任务。


在潭江沿岸发展养殖基地


  按照《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近年来,开平市不断加大对水产品市场的扶持力度,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依托江门(开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开平搭建了现代水产技术孵化、产业升级、科技培训平台,并辐射带动示范区其他区域的建设。

  开平市以出口罗非鱼为切入点,大力推广该品种的高效养殖模式,加强开平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场地认证力度,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开拓超市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品种-品牌-产业”的联动效益。

  通过打造外向型绿色水产养殖业,开平深化“一条鱼”工程,打造出口型杂交罗非鱼养殖和出口基地。同时,大力发展锦鲤、中华鳖、金钱龟、桂花鱼等优质水产品种养殖,扩大优质水产品种养殖面积。到2015年,开平的水产品总产量将达6万吨,其中罗非鱼就达4万吨,对外出口产量达3万吨。

  记者了解到,开平规划在潭江沿岸的长沙、赤坎、塘口、百合、沙塘和龙胜等镇(街),发展其他品种的养殖基地。

  其中,在百合镇建立无公害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主要通过生产与示范相结合、主要体现生产的功能,以生产无公害罗非鱼为重点,辐射带动潭江沿岸长沙、龙胜、月山、赤坎、塘口、沙塘7万亩的水产养殖区,着重打造以罗非鱼为主的外向型水产养殖产业,建立无公害罗非鱼的出口基地;在水口镇建立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区,建立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在塘口镇和蚬冈镇养殖连片区建立高档锦鲤养殖示范区,建立集繁育、养成为一体的养殖基地,包括新品种引进区、繁育孵化区、成鱼养殖区及亲鱼培育区。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