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门库 > 新闻报道

实现群众办事“开门可服务 事务不出村”

台山推行“农事村办”基层服务新方式

2021-06-26 18:01:32 来源:《江门日报》

  胡启新是台山市赤溪镇护岭村一名低保户,也是一名残疾人。以前,他每次出门办事都因行动不便而费时费力。自从台山市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后,胡启新不用出门就能很快把事办好。村干部还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填写申请、购买材料、办理不动产证……村干部不遗余力地帮他跑腿,住进新房的他从此不再害怕台风天、下雨天。对此,胡启新大大点赞。

  “农事村办”,是台山市在农村探索实施的基层服务新方式。八十周岁以上政府高龄津贴、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困难家庭大病救助申请项目……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一一列入了“农事村办”服务范畴。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一站式”贴心服务,实现了群众办事“开门可服务,事务不出村”。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台山市狠抓落实,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重要任务,出实招、办实事,通过“农事村办”等一系列有效手段,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果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据统计,2019年截至10月底,台山市已通过“农事村办”为群众办理或代办事项2万多件,接待群众逾14万人次。

  ●2017年、2018年,台山市连续两年将“农事村办”列为书记项目,以党的领导、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三个重心”下移为主线,以直接办理、代办服务、约请办理、指导咨询、上门服务等方式,做好接待群众来访、宣传决策事项、提供行政服务、解释法律法规、指导生产生活五大服务。

  ●台山市全面开展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工程,市镇两级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对全市120个基础设施较落后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依托市镇两级行政(公共)服务中心,全市31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严格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场所、统一系统、统一内容、统一制度、统一保障)要求,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台山市延伸和拓展服务内容,通过整理,把涉及组织、民政、计生、综治维稳、妇女儿童等方面的103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让全市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群众的家门口。

  服务“窗口”前移

  103项服务事项可在村一级办理

  近日,在赤溪镇护岭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们在村“两委”干部的指引下,办理着各项事务。该中心的墙上挂着服务项目表格,其中详细列明了103项“农事村办”项目。

  在广海镇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也树着“农事村办”办事指南牌,对“农事村办”的办事流程和五大服务内容进行宣传,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更为简单明晰的指引。

  据了解,自台山市各镇(街)管辖区面积增大以来,服务对象增多,居住在较边远地区的群众到乡镇办事的路程变得更远,客观上造成群众办事难度加大,急需想办法解决好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以护岭村为例,它距离赤溪镇中心田头圩超过16公里,即便是开车,也要花上20多分钟。

  对此,台山市以党的领导、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三个重心”下移为主线,创新基层服务模式,将“农事村办”列为2017年、2018年“书记项目”,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

  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硬件是首要解决的难题。在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的直接推动下,台山市全面开展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工程,市镇两级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对全市120个基础设施较落后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补齐了农村基层基础设施的短板,为全面实施“农事村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依托市镇两级行政(公共)服务中心,全市31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严格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场所、统一系统、统一内容、统一制度、统一保障)要求,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真正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与群众零距离。与此同时,台山市延伸和拓展服务内容,通过整理,把涉及组织、民政、计生、综治维稳、妇女儿童等方面的103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让全市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群众的家门口。

  台山市陆续出台了《台山市“农事村办”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台山市“农事村办”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台山市“农事村办”服务工作细则》,以制度规范基层农事村办工作,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干部绩效考核,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确保“农事村办”各项目顺利办理,台山市配强了基层工作人员。以村(社区)“两委”干部、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村(社区)书记(主任)助理为主,选配镇(街)驻点干部、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作为补充,配置了“农事村办”人员2300多人,为开展“农事村办”工作提供了人力支持。

  硬件全面升级

  智慧服务助力办事效率提升

  “服务要周到,群众才会信任你、拥护你。”林连香是大江镇五星村一名聘用人员,负责党群服务中心业务工作。她的日常工作,除了在服务中心为村民办理业务,还要经常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每当有了新政策,我都会带着宣传单张深入村里,主动向村民说明,让他们提前知晓。如果村民有代办业务的需求或需要乘用交通工具,我也会帮他们办理或带着他们到镇上去办理。”林连香说,作为一名党员,为民服务是她的工作宗旨。

  如今,台山市通过“农事村办”,把服务群众工作从单一服务向接待群众来访、宣传决策事项、提供行政服务、解释法律法规、指导生产生活五大服务转变。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台山市还建立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推行“微笑服务”,规范服务程序,增强队伍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大大节省农村群众的办事时间和成本,更好地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

  “镇里大部分村都安装了‘侨都之窗’终端机,每年三四月是退休年审的高峰时间,村民们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只需要根据终端机的提示操作,就可以进行退休年审,既方便又快捷。”汶村镇社事办副主任吴嘉强告诉记者,低保、农保、医保、退休年审等项目办理,是农村群众最为关注、办理频度最高的事项。目前,留守在农村的不少群众年事已高,出入缴费、办事很不方便。近期,该镇正在大力宣传各项智慧服务方式,例如使用终端机进行退休年审,使用“粤省事”进行农保、医保缴费,让群众可以在几分钟内快速办理业务,最大程度提升群众方便度。

  随着技术的提升,“农事村办”工作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台山市投入资金250多万元,开发了台山市基层服务信息查询系统,并为每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一台55寸的触摸屏查询机。查询系统设置“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9个专栏,公开各村(社区)的党建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是农村基层建立阳光村务党务的有力抓手;“办事指南”“办件查询”与网上办事系统对接,为群众提供最便捷的网上办事服务;“农村产权”连接台山市农村“三资”管理平台,为群众提供农村产权资源的需求信息、招标信息、成交信息等;“便民服务”针对群众生活所需资讯,提供社保、交通违章、天气预报、交通班次、停电等查询服务;“惠民政策”为群众提供中央、省、市等相关惠民政策文件查阅。查询系统一方面为群众提供了贴心的服务资讯,一方面通过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前移到村(社区),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打通了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台山市率先在江门实现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覆盖免费wifi,实现村(社区)与市、镇网上办事大厅无缝对接、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搭好“连心桥”

  积极作为解决群众所急所需

  “你们知道了我们的困难,并着手帮我们办理户口,热心耐心地向我们调查情况,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补办资料,认真细致地帮我们准备材料,你们忙碌的身影实在感动了我们。”这是赤溪镇冲金村一对未成年曾姓姐弟写下的感谢信。两年前,姐弟俩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依为命的父亲因病去世,他们作为非婚生子女长期没有户口。急民之所急,当地镇、村干部积极作为,协调派出所、公安局户政中队,通过亲子鉴定等手段,历时两个月为姐弟俩解决了落户难题。同时,基层干部帮助他们申请危房改造,建起了一栋50平方米的楼房,并申请特困人员救助,让他们不必担心风餐露宿。

  “农事村办”的核心是为民办好事。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群众的实际难题,台山市不同镇、村在市级“规范动作”的基础进行了有效探索,并获得了广泛好评,赤溪镇便是其中一个缩影。

  据悉,赤溪镇结合实际,在服务覆盖面、服务项目内容上进一步延伸和细化,在11条(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村级“农事村办”服务站,全面梳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将所有涉农事项、办事流程、办事部门分门别类,梳理印制成小册子,让群众知晓、明白。该镇同时出台了《赤溪镇“农事代办”制度》,把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能够代办的服务事项全部列入代办范围,梳理出“农事村办”服务站代办事项20余项。今年上半年以来,该镇各级“农事村办”服务网络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320多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3800多人次,受理群众申请事项1500件、办结1480件,群众满意率达98%。

  针对长期海上作业渔民较多的实际情况,广海镇鲲鹏村也积极开展代办工作,申请柴油补贴、渔民生产生活补贴,捕捞证年审,更换捕捞证书等,均由村干部帮助渔民进行办理。鲲鹏村党支部书记蔡长辉告诉记者,该村渔民多、渔船多,渔民长年在海上劳动,对各种事项的办理流程不熟悉。“例如申请柴油补贴,每当到了申请时间,我们村干部就会提前通过手机告知村里262艘渔船的船主,要求他们及时提交资料。我们统一进行整理、复印后,再提交到镇、市进行审核。又如办理捕捞证年审,渔民在海上作业,容易错过年审时间。我们及时通知,他们就会选择在作业附近的城市靠岸,把证件寄给我们进行代办。”蔡长辉说,面对为渔民代办的事项,村干部都会细心认真地处理,受到了广大渔民的好评和信任。

  如今,“农事村办”服务成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变“审批”为“服务”,变“被动办”为“主动办”,变“多次办”为“一次办”,把政府便民“窗口”前移、服务下沉,大大转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模式,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提升了村民办事效率,也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通过每一次服务,有效增进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感情。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