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门库 > 新闻报道

医生化身“侦探”成功“捉虫”

11岁男孩因弓蛔虫入侵左眼 视力降至0.1

2021-06-28 16:17:56 来源:江门日报

“感谢医生叔叔替我把眼睛里的虫子‘捉’出来,现在我看东西清楚多了!”2020年5月底,家住江海区的11岁男孩小超(化名)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眼科复诊时对医生连声道谢。此前,小超的妈妈蔡女士带他配近视眼镜,却意外被检查出:左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经过进一步检查,小超确诊为“眼弓蛔虫病”,这是一种因误食犬或猫弓蛔虫而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目前,小超已接受手术治疗,眼底病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视力上升至0.3,并持续恢复中。


检查视力 被发现眼底异常

半年多来,就读于江海区某小学五年级的小超左眼视力一直在下降,奇怪的是并没有眼红、眼胀、眼痛,也没有畏寒发热等不适症状出现。小超和他的妈妈都认为是近视造成的视力下降,于是小超的妈妈带小超到家附近医院检查视力、配近视眼镜,却被发现眼底异常,医生建议他们到上一级医院就诊。

为此,小超的妈妈蔡女士带着小超来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求医。该院眼科主任龙心光询问既往病史发现,小超的左眼视物不清,眼前黑影飘移,还伴有眼红流泪等症状。同时,龙心光还获悉小超家里有养猫狗史,而且宠物未接种疫苗及未经正规驱虫。

此外,小超的检查结果出乎龙心光意料,结果显示:小超右眼视力0.4矫正1.0,左眼视力0.1无法矫正,眼底检查发现左眼底出现了视网膜脱离及严重的增殖性病变。

“一个11岁小孩,眼底出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视网膜裂孔是比较罕见的,孩子的视力危在旦夕,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最终出现视力丧失。”龙心光说。


手术治疗 医生化身“侦探”找真相

在龙心光主持下,经医务科协调,眼科、儿科、感染科、麻醉科进行会诊讨论。专家团队化身“侦探”,拨开层层“迷雾”,一步步接近真相。他们考虑患儿在学校既往的普查中未发现视力异常,且眼底已出现增殖性病变,因此,患儿并非单纯近视或先天性异常,而是后天性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病变可能性较大,最终确定了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成分检测检验的治疗方案。

玻璃体切除术由龙心光主刀,该科副主任医师沙亚飞担任一助、中医师李玲担任二助。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他们在麻醉科医生的配合下,分离出增殖性病变部位。由于儿童的玻璃体更加稚嫩,术中反应更重,他们在显微镜下小心翼翼地操作。

分离完毕后,他们接着完成眼内液取出送检并激光封闭了视网膜裂孔以及被弓蛔虫幼虫侵犯并损伤的视网膜,约一个半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小超的眼底病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此外,小超的眼内液取出送检结果也出来了,报告显示为:眼弓蛔虫病,其他部位亦存在弓蛔虫入侵,其中眼部情况最严重,因此,龙心光为小超采取了手术加抗蠕虫药物的治疗方式,目前,视力在逐渐恢复中。

眼弓蛔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龙心光介绍,眼弓蛔虫病是一种由犬弓蛔虫或猫弓蛔虫的幼虫侵犯眼内组织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失明,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其中,人类感染是由摄入弓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所引起,进食未煮熟的肉类是人感染的重要高危因素,摄入的虫卵在肠内孵化成幼虫,后在体内移动,侵犯不同的器官和组织。

“弓蛔虫卵亦可经手触碰,从口腔进入人体,在体内繁衍生殖,再通过血液入侵各个器官,大脑和眼睛为常见被入侵部位。”


重在预防 避免和宠物密切接触

眼弓蛔虫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养宠物人数增多,眼弓蛔虫病逐渐被发现并引起重视。它主要在儿童中发病,小于15岁患者占90%以上,由犬或猫弓蛔虫的蚴虫传播,其中,幼犬的弓蛔虫感染率达50%以上,部分达90%以上。

据悉,弓蛔虫侵犯的组织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咳嗽、喘鸣、肝大、躯干和下肢瘙痒、皮疹和结节等改变,侵犯眼部可以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弓蛔虫病如何预防?龙心光提出,弓蛔虫病的防治重点也在于预防。尤其要重视“病从口入”,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生熟食物要分开、环境定期消毒,避免和宠物密切接触,特别是儿童,不要和幼犬接触。

龙心光强调,养猫、犬者更要注意,不要太过亲近猫犬等宠物,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对家养动物应当适时检疫、正规驱虫(体内外);避免与被粪便污染的土和沙的接触,沙箱填埋,做好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个人食品和饮水卫生。另外,小朋友要定期做视力以及眼底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梁爽 刘森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