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镇霄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去年启用以来,积极探索,充分整合镇、村两级现有资源,将镇委党校分教点、党群服务中心、宵南村文化馆等已有平台整合起来,打造服务群众综合体。
同时,该实践站结合本村鲜卑文化,打造特色讲堂,开设榕树下的讲堂,党员干部带头,引导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共建美丽家园,成功打通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 打造服务群众综合平台
霄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该村高水党群服务中心,周边环境优美,三口池塘清澈见底,门口的文体广场上,各类设施一应俱全。最惹眼的是广场中央的一棵大榕树,即使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这里也人气不减。这还只是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部分。
2018年11月,鹤山全面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霄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该市最早揭牌启用的村级实践站之一。为进一步完善实践站建设,提升服务能力,龙口镇与宵南村委会积极探索,提出将现有资源进一步整合,将实践站打造成基层服务村民的综合体。
“阵地建设方面,我们重在搭建服务平台。”宵南村委会工作人员冯文婉告诉记者,自实践站启用以来,宵南村将镇党校分教点、党群服务中心、源吉林甘和茶展馆、宵南村村史民俗文化馆以及“冰心奖”儿童图书馆等全部纳入实践站实行统一管理,共享各类资源,提高实践站的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特色活动
“榕树讲堂”人气旺
实践中心建好是基础,管好用好是关键。去年以来,霄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科学设置课程,规范开展活动,开设红色讲堂、榕树下的讲堂,老党员积极参加授课,为村民带来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
红色讲堂是霄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项特色活动。霄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直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任务,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等重要读物,组织专人向党员干部和村民宣讲。
“去年开始,我们每月会组织举办一次宣讲微课,带领村民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向村民宣讲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同时,也会邀请村里的老党员为大家讲党课,用老党员的思想魅力影响更多年轻党员干部和村民。”冯文婉表示,老党员们履历和经验丰富,能抓住群众所思所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用鲜活的例子、生动的形式,把故事讲好、把道理讲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
红色讲堂稳步推进的同时,霄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在高水文体广场开设了榕树下的讲堂,邀请村里的老党员和有威望的长者不定期在此开讲,向村里的少年儿童讲述宵南村的发展历史,让大家了解过去生活的不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记者了解到,榕树下的讲堂受到村民的欢迎和大力支持。“大人小孩都喜欢听故事,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人。”近日,在榕树下乘凉的源叔告诉记者。
宵南村有老党员60多人。去年以来,宵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专门针对老党员推出暖心活动,携手兴龙党群服务中心,一起为多位老党员举办生日会。生日会上,81岁的老党员源福华重温了入党时的点滴,细致地给大家描述了住在心中的共产党,分享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感,更感恩党送给自己的关怀与温暖。
全民参与
共建文明美丽村庄
“实践站要接地气、有活力,让群众有认同、愿参与,才能真受益。”龙口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启用以来,霄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发挥村民群众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群众参与热情,引导村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取得了一定实效。
2018年,霄南村被列为龙口镇“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试点村。在推进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发动党员群众,共建文明美丽村庄,为“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老党员听说要搞‘三清三拆三整治’,十分积极,纷纷带头拆除自家旧房、危房。”冯文婉表示,去年以来,该村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分阶段分步骤扎实推进清拆整治工作,全面实施上门收垃圾制度,落实房前屋后村周边环境整治措施,积极推行“红黑榜”乡风文明建设、厕所革命等,使整个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宵南村,全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今年3月,随着雨水的增多,宵南村村口的一处水渠被洪水冲来的垃圾堵塞,眼看洪水快要流进农田和村道,霄南村委会的党员干部迅速组织人手,卷起裤管跳进水渠,清走垃圾。路过的村民看到后,也赶紧拿着锄头帮忙。
现在,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许多村民自愿担任村里的保洁员。今年五十岁的李阿姨有两个小孙子要照顾,但她每天仍会坚持义务保洁。“宵南村是我们的家,村里干净了,自己住的也舒服。”她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保洁工作中,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都主动将生活垃圾扔到指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