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高新区、江海区社会事务局获悉,江海区自2004年6月成立首家慈善会(即江海区慈善会)以来,经过逾10年的发展,目前两区共有28家慈善会(爱心协会),其中区级1家、街道级2家、村(社区)级25家,善款主要来源于各慈善会会员和社会各界捐款,用于开展各类助学、助困、敬老活动。截至2014年11月底,两区各慈善会共筹得善款1200多万元,惠及困难群众8000余人次。
构建三级慈善联谊联动机制
确保资金运作透明
高新区、江海区自2013年6月合署办公后,为两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从2013年起,两区给予每个新成立的慈善联谊会赠送牌匾和2000元成立基金,大大提高了各村(社区)的积极性。政策实施近两年来,共新成立慈善会17家。同时,将原肩负农村基层统战作用的农村联谊会升级为农村(社区)慈善联谊会,与农村爱心协会一起形成强有力的村(社区)级慈善力量,进一步突出了村(社区)级慈善组织在慈善体系中的基础作用,构建起区-街道-村(社区)三级慈善联谊联动机制,大大增强了慈善救济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据统计,截至2014年11月,两区25家农村(社区)慈善联谊会(爱心协会)共筹得善款580多万元,资助了300多人次贫困学生读书,中秋节慰问了100多户贫困家庭,重阳节慰问了6300多名老人,促进了最基层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确保慈善会资金运作透明,两区建立健全了慈善会章程、选举办法、办事流程、会计管理办法、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慈善资金收入、救助支出、票据管理以及财产物资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引导各级慈善资金投入到底线人群和救助项目的开展,提高了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主动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主动配合每年度捐赠资金管理情况的专项审计,并将每一笔慈善资金的动态在政务网上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慈善事务的公开透明度。
抓好八大项目
着力打造阳光慈善品牌
今年,两区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社会爱心组织、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家联系,多渠道、多形式争取资助项目,拓宽资助渠道,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推动双赢的募捐形式,扩大资助受益面,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阳光慈善品牌,努力提高慈善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公信度。
值得关注的是,两区将积极开展“情暖万家”“敬老福星”“圆梦展翅”“阳光行动”“困难职工帮扶”“幸福手牵手”“幸福妈妈乐安居”及“新生命·新希望”等八大慈善项目,让更多困难群众享受两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同时,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慈善联谊会建设工作,计划完成新成立农村(社区)慈善联谊会不少于5家,其中外海街道1家、礼乐街道4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