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门库 > 新闻报道

深入基层筑堡垒攻坚克难奏强音

台山打好三套“组合拳”,狠抓基层组织建设

2021-07-02 10:49:36 来源:江门日报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锻造“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筑就坚强的战斗堡垒,使基层党组织发挥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伴随着全党强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东风,台山市委紧紧围绕上级的部署要求,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攻坚行动,打出三套“组合拳”,奏响台山基层组织党建的最强音。


组合拳一

“固本”——分类施治完善机制 基层运作日渐规范


招式一

“三资”平台奏效 资产资源增值

        今年初,台山市台城街道桥湖社区石洞经济合作社有意出租村里一个面积约100平方米带夹层的铺位。

       桥湖社区党支部书记说,该社区位于台城城北,人口居住密度较高,开发较早,社区内的集体经济以厂房商铺出租为主,收入也较高。当商铺出租的消息传出后,引来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但是,用什么办法招租才能避免暗箱操作,使收益最大化,又让群众信服呢?“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无疑是答案。

       “3800!4100!4400!4700!5000!5300!”

       “成交!”

        ……

       这是今年7月,发生在台城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举行的公开招投标活动上的一幕。石洞经济合作社的商铺以每月3500元租金起拍,经过多轮竞拍后,最终以每月5300元租金发包出去。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过去出租的铺位陆续到期,现在我们通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再进行竞拍。出租的价钱明显提升,过去每平方米出租价钱约3元,现在已经上涨到约20元。”桥湖社区党支部书记说,“召集会议、商议通过、竞投标等程序形式虽然繁琐,但是公开、公平,村民看得见也能参与其中。”公开竞拍还“两委”干部清白,也减少他们与群众的直接矛盾。竞拍当日,该经济合作社社长、材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甚至连当地的村民代表均来到现场,全程见证了竞拍过程。

       从2012年开始,台山市开始探索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当年17个镇(街)全部成立了“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将农村所有集体“三资”项目拿到服务中心竞拍交易。截至2015年11月底,台山市各镇(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资产资源交易达到2712宗,承包总额达到105141.12万元。值得关注的是,到期重新发包交易的1773宗项目,现承包总额相比原总额增幅达到210%。通过农村“三资”规范管理,台山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现大幅增值,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之余,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也得到保障,因“三资”引发的矛盾大幅减少。


招式二

村组支部筑牢 村级自治勤恳

        “我们开了会拍了板,准备下个月正式对村容进行改造。”台城街道桂水村三龙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组长兴奋地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现在很忙碌,一方面要积极与上级党组织沟通,一方面要发动村民进行自筹,确保改造经费到位。

       他告诉记者,村容改造项目是在本季度召开的村小组党支部会议上敲定的。“因为开会的都是村里人,党员到位,村民代表也来了,村里的很多问题可以现场提出,也可以现场商讨如何解决,办事效率很高。”他说。

       2013年,台城街道围绕“资源掌握在哪一级,党组织就建立在哪一级”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党在基层的核心作用,在20个村(社区)32个村民小组成立了党支部,桂水村三龙村民小组就是其中之一。

       “村民小组有了党支部,我们大小事可以直接找党支部和党员,办事方便了不少。党支部书记、委员是邻里,对本村的情况比较了解,谁家有矛盾或诉求,他们能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理,也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去沟通。”桂水村党总支部书记说,该村成立了3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每个支部平均每季度召开一至两次例会。如今,支部活动阵地也成了村民的聚集地,平时大家会到支部活动室聊聊家常,交交心。有了沟通,有了党员的正能量引导,党员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2013年初,台山市出台《台山市关于加强村民小组综合治理的意见》,并以台城、汶村为试点镇(街),从健全村民小组领导机构及运行机制、加大保障和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行村民小组综合治理。通过试点,建立一套村党组织、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三位一体”的村级自治体系,将村级事务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纳入制度化框架,凡涉及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以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党支部提议、理事会商议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村民小组治理,实现村级社会事务管理中权力的制约和协调,提升了村级治理水平。


组合拳二

“盘根”——多举齐下培植根基 基层组织焕发活力

科学调配 筑造“碉堡”见真功


招式一

       水泥、砖头、建筑工人……在台山市北陡镇下洞村,这里正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动工场面。对于该村党支部书记而言,这一幕是他多年一直期待的。原来,动工所在地是村委会原办公楼。原办公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年代的风霜洗礼,已经变成了危楼。“部分区域已经不能办公,维稳、民兵、治安、公共服务平台等只能挤在一个办公室里。农村图书也没办法摆放,村民来了不能借阅图书,办事也不方便。”他说。迫不得已,村委会必须外借办公场所。

       下洞村委会集体收入不高,年收入约8万元左右。今年12月5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筹资60多万元,小洞村新的办公活动场所正式开建。

       今年2月,台山市根据实际情况,在省委部署之前已着手对313个村(社区)的办公活动场所逐一摸查。台山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调研,现场指导。就此,台山市、镇、村三级计划通过多方筹资,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其中新建38个,改建修葺23个。

       “规划是两层建筑共300平方米,大概是在明年4月,我们就可以搬进新办公场所办公,村民来办事有更好的环境,我们也可以借此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他感叹,新办公活动场所的建设将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阵地保障,有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目前,纳入台山全市建设计划的汶村镇横山村、川岛镇水平村等10条村的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已完成。


招式二

培训+考核 培育“车头”促带动

       “我经常在班子里讲,村干部也是群众的一份子,只是觉悟稍微高一点。村干部只有经常到村里去,听听村民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困难,帮助村民解决,他们才能信任我们,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这是连续多年获评台山市“五星”村级组织端芬镇锦江村党支部书记对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2012年,台山市委组织部制定了《村级组织星级化管理考核评选办法》,在18个镇(街、场)的313个村(社区)推行星级化管理考核。考核涵盖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农村经济发展、综治维稳、计生、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由上级部门和村民对村级组织及村干部进行评分。

       从2012年开始,端芬镇锦江村连续三年摘取“五星”村级组织的称号。对于这个荣誉,陈超锋很是谦虚。“这不单是我们村班子的努力,还需要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他说。

       他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村里的发展难题主要是在于集体物业不多,集体收入不高,每年收入约15万元左右,除去各项开支后,集体经济盈余并不多。为了提升村集体的收入,锦江村一直在想方设法。2013年,该村拿出多年结余的资金,用来投资建设铺位出租。“用了33万元在镇圩建5个铺位,集体收入每年平均多了1万多元。收入高了,开支做到完全透明化,村民自然也就看到我们在努力工作。”他说。

       正如锦江村这般,在星级化考核指标的督促下,村级组织不断想方设法,加大经济发展和综合服务的力度,村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为村民办的好事实事增多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组织强不强,关键在于带头人。台山市委一贯注重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配强配齐班子成员,储备和培养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今年7月,台山市在位于水步镇的广东省税务干部学院举办了两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313名村级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台山市委书记张磊带头讲党课(台山市纪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部长等领导也分别授课)。培训班是与台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农村农业工作暨基层工作会议结合在一起的,台山市四套班子有关领导成员、各镇(街、场)党政正职及分管组织、农业等工作的领导、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及主任共400多人与会,这是台山市30年来首次召开如此大规模和高规格的“三级干部”会议,影响大、效果好、基层干部评价高。

        此外,台山市2012年启动“流动党校”,充分发挥纪检、政法、民政、农业、扶贫、信访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今年,台山市还培养了35名“乡土教员”,通过“流动党校”,实现4062名村民小组组长培训教育“全覆盖”。


组合拳三

“散叶”——

全心全意服务民生

群众百姓多得实惠


招式一

促基层解民困 “直联”实效初现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治国理政的根基。与群众走得越近,同群众的心就贴得越紧。

       从去年11月底开始,每逢周四,在台山市一些村头巷尾,总能看到一批批干部的身影,他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民情、民意。这是台山市委按照省委部署全面开展的“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台山市领导挂帅,乡镇党政班子率队,走村入户,下基层,访民情,解难题。

      “你们的大恩大德,令我终生难忘,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也圆了我的大学梦。”这句话来自台山市海宴镇廓峰塘前村19岁女孩伍芷娴写给海宴镇党委政府的感谢信。

       伍芷娴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她的父亲病重去世,母亲独自打工,家中还有年迈的祖父母和年幼的弟弟,自己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生活的贫困一度让她非常困惑。

       “‘直联’过程中,听说了这件事。我们也来到她家,一来是了解实情,二来也给予她鼓励,让她对生活有信心。”驻村干部海宴镇党委委员和镇卫计局负责人获知信息后,及时发动社会多方力量帮助伍芷娴。截至今年11月底,经过镇委镇政府的协调,社会各界向这个女孩送来了爱心的温暖,筹集助学金近3万元。

        除了个人困难,对一些涉及面广、矛盾突出、群众较为关注的问题,由镇(街、场)分线领导和驻点团队负责人共同不定期组织有关干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必要时召开现场会议进行问题会诊。自活动开展以来,台山市各级共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用于解决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农田水利、村道巷道、饮水用水、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民生问题。

        此外,台山市还通过统筹政府服务、“千名干部下基层”、“三官一师”来参与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招式二

强服务利民生 群众办事方便

       “一进门,就有人招呼我,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对于我们这样的老人家而言,很方便。”今年61岁的都斛镇东坑村村民陈天明说,现在的村干部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在村委会办事方便多了。“上次我为女儿办理户籍手续,我60多岁了,不懂普通话,也不懂怎么跟边防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沟通,村干部二话不说,替我到圩镇去办理。”他还说:“现在办事不用跑到镇圩去,到服务中心便可享受‘一条龙’服务。村干部还会直接来到村里逐户走访,告诉我们有什么新政策,并现场帮我们办好。”

       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打造服务型组织,改革基层组织管理体制的有益探索,也是提高服务效能,增强党政公信力的重要措施。

       在财政并不充裕的情况下,从2013年开始,台山市投入3251万元建成17个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和313个村级公共服务站。在此基础上,还开设网上办事大厅,将服务延伸到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切实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通过完善平台建设,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多达103项公共服务项目,既节约群众办事的成本和时间,也因减少文牍呈送等环节而缩短办事周期。根据统计,今年台山市、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分别受理审批和服务事项4万件、16万件和19万件,基本实现“服务送到家门口”。

       为充分整合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模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近期,台山还计划选择基础相对好、设施比较完善的大江镇、广海镇公共服务中心作为“邑门式”改革试点,进行业务“邑门式”集中、“一窗式”办理。结合“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台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专门面向个体工商户的“专窗受理”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