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揭阳库 > 揭东区库 > 课题报告

揭阳市揭东区:生态宜居乡村美,产业兴旺村民富

2021-06-26 20:32:06 来源:中共揭阳市揭东区委宣传部

      水泥道路贯村庄,青山绿水绕白墙……随意走进揭东区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近年来,揭东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乡村环境整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力促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个个生态秀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正蓬勃兴起。

图片

      美丽乡村展新颜

      走进曲溪街道云南社区,入眼可见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道路干净整洁。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整个村子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乱堆乱放,经过‘三清三拆三整治’后,建成了好看的纳凉亭、好玩的小公园,早晚小孩老人都到这里步行、游玩,非常热闹。”云南社区村民江壁辉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夸赞不已。去年以来,结合大港溪水体整治,云南社区狠下力气,对全村沿河和沿路违章搭建物进行全面清拆,并落实外立面美化、绿化和亮化,有效提升了社区面貌。

      云南社区的美丽蝶变是揭东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必须要打的硬仗。近年来,揭东区在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注重整合乡村资源特色,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成了一批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

     今年元旦假期,玉湖镇新寮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新寮村人文底蕴深厚,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里,也是清末时期黄国祥、黄袭祥、黄绍雄“一家三举人”佳话的所在地。近年来,新寮村在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宜人、文化底蕴深厚等优越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促进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除了玉湖镇新寮村,揭东区还拥有不少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如埔田镇牌边村、饶平村,锡场镇新置寨村、曲溪街道港畔社区等。依托美丽乡村,揭东区串点成线,精心打造4条精品旅游路线:玉湖汾水战役烈士纪念公园、新寮村、新亨五房村、锡场潭王村“寻红色古风·觅碧水竹茵”旅游线路;大港溪天然水系与“灯竿彩凤”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灯竿彩凤·积厚流光”旅游线路;糅合“金玉之乡”、阳美翡翠玉雕、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火把节”,串连起磐东下寨、阳美、潭角三个社区,形成“金玉·古韵”旅游线路;依托竹海蕉林、田园风光、特色美食,把埔田镇庵后、牌边等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与“近零碳排放”竹文化特色小镇起步区有机结合的“竹文化”旅游线路。这一条条因地制宜、风格各异的乡村振兴路线,连片带面,激发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动力。

       产业发展带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揭东区将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

走进“中国竹笋之乡”揭东区埔田镇,只见漫山遍野的麻竹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近年来,揭东区依托埔田镇5万亩优质麻竹林的资源优势,成功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布局了竹笋产业的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旅游、电商等功能板块,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园区采用“1+4+1”的竹笋产业发展新模式,即竹笋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基地+竹笋协会,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平台下,由多个实施主体推动竹笋产业发展,树品牌,创效益,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农业兴,村民富。在 “1+4+1”的发展模式下,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农户6180户,其中贫困户480户,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

依托特色生态资源,近年来,揭东区还创建了蛋鸡、茶叶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绿茶、淮山、芋头、竹笋等6个生态农业基地。同时,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埔田“近零碳排放”全国特色小镇、玉湖历史文化特色小镇、锡场“互联网+”电商特色小镇等。此外,淮山、芋头、油茶、花卉、种兔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项目,均在不断培育与发展壮大中。

      产业振兴离不开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揭东区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省级试点区的契机,对经济基础较好的经联社进行股份制、份额制改革,资产量化方式上选择“相对稳定的静态管理”模式,这一创新做法被省委农办收录入《“破二元补短板强弱项”广东省农村改革100例》,并被评为广东十大最具影响力农业农村改革案例。该区还在全区范围内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10个乡村作为试点,因村制宜,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受益。

      乡风文明促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揭东区在大力推动乡村物质文明更好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开展“田间讲习”,按照农业实际需求制定授课“菜单”,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传授种养知识、进行技术教育、产业引导等实践活动……在云路镇中夏村,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上演,村民们从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丰富生活。云路镇委组宣委员李永丹说:“我们镇文明实践宣讲员的构成既有党员干部、教师等,也有书法家、音乐人等民间能人,能给村民带来的内容也是百花齐放,多姿多彩。比如,我们会让镇农业所技术员为村民讲解农业种植技术和规范,也会请民间艺术家教授书法、古筝等,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前来参与。”夏日纳凉学技术、冬日晒暖听讲习。村民林佩芳说:“这让我们在闲暇之余,能够坐在一起听故事、学知识,村民之间也有机会相互交流,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揭东区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单位,近两年,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全覆盖建设带动了乡村精神文化的提升。村里许多废置的老房,如今改造变成了村民喜欢的书屋和潮剧室。村民闲暇之余也会走进朗读亭,参加读书看报。村里的日子正变得越来越有滋味, 如今的揭东乡村,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人向善,乡风文明建设为揭东区乡村振兴集聚力量,揭东乡村处处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