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田镇在布局新一轮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突出生态保护主题,促进落后产业退位,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其中,引导、推动牛蛙养殖整治,就是该镇助力环保生态水平提升的一大成果。
牛蛙养殖过去在埔田镇十分普遍,全镇有牛蛙池近1300亩,几乎每个村都有养殖户。因为牛蛙养殖需要经常换水,养殖户都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建牛池,换下来的污水也都直排入河。
“听取蛙声一片”曾经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田园生活,但牛蛙养殖却恰恰相反。过高的养殖密度和不规范的污染物排放行为,留下了诸多环境隐患:河流越来越脏,地下水位越来越低,村庄环境遭受破坏,村民意见很大。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的重要论述。以总书记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结合市、区的有关工作部署,2017年,该镇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契机,着力引导、推动牛蛙养殖整治。通过召开一系列会议和入户走访,向村干部、养殖户、村民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讲明讲透牛蛙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争取各方尤其是养殖户的理解和支持。
一连串深入、细致的举措开始奏效,养殖户与镇村逐渐达成了共识,放弃短暂利益,主动参与到牛蛙养殖的整治工作当中。期间,各村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工程机械,帮助养殖户拆除牛蛙池,复耕复绿。至2017年底,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把全镇所有的牛蛙池都清理完毕。
牛蛙池没有了,村庄又恢复了乡野情趣。长岭村,过去是埔田镇养牛蛙最多的村庄,如今已看不到牛蛙的踪迹,牛蛙池都变成了耕地,种上香蕉、柑橘等作物,青葱翠绿。村边的小河,清波荡漾,村民正在张网抓鱼,自得其乐。
引导、推动牛蛙养殖整治,该镇环保生态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下一步,该镇表示,将继续巩固整治成效,继续加快产业更新,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记者手记:“蛙农让位”换来生态之美,做法值得称赞。因为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鼠目寸光的做法是不科学、不理性的发展。只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注重“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