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座富有潮汕传统民居特色的养素公祠,就是著名的南侨二校旧址。1939年1月,抗日爱国运动在揭阳蓬勃开展,林美南等地下党领导人在这里创办了在潮汕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南侨中学二校。虽然办学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但学校先后培养了几百名抗日青年,锻炼了一批坚强的革命骨干,打开了周边地区群众抗日救国运动的新局面,为中共地方组织开展革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期声:白塔镇瑞联村革命史研究人员 黄伟通:南侨二校也是瑞联村的一个革命摇篮。(当时)揭阳县委在瑞联村这边的已经播下了革命种子,也发现了这片红皮红心的土壤,所以在那个时候(1939年),瑞联村一个村民的,也是揭阳工委的军事部长黄梅杰,就回到村里面做村里面的工作,把原来的瑞来小学提升为瑞来中学,然后把瑞来中学更名为南侨二校。从此,就把周边县的一些有志青年聚集在一起,当时聚集了普宁、潮阳、丰顺、揭阳,还有周边地区的一些学生200多人。我们这个揭阳县第一任的县长杨世瑞,也是在这里当教务主任出去的。]
南侨二校诞生在瑞联(当时也称瑞来村、水流埔),并非偶然。早在1925年大革命时期,这里的村民就开始投身于革命洪流。彭湃、颜汉章、古大存等革命先驱都曾在这里开展过农民运动。1926年,瑞联村成立了揭阳县最早期的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时仅2000人的瑞联村就有10位烈士献出宝贵的生命。
牢固的革命群众基础,也让瑞联村成为了潮汕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书写了潮汕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大革命时期,当地人民积极配合东江红军作战;从土地革命开始,这里就成立了物资转运站和情报交通站,瑞联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为地下党和红军筹备和转移物资,接转情报。1940年前后,闽粤边和潮汕地区党的重要领导人林美南、李平、马士纯、罗天等就经常在瑞联村活动,瑞联村还曾是潮梅特委、揭阳县委的驻地,中共揭阳县第三区委员会也在这里成立,中共潮梅党代会等多个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因此,瑞联村也成为潮汕地区一个重要的“红色堡垒村”。
[同期声:白塔镇瑞联村革命史研究人员 黄伟通:瑞联村从1925年开始,这个革命先驱澎湃、颜汉章,还有古大存等革命先驱,在瑞联村下了革命种子以后,瑞联村就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在此以后,东江红军在瑞联村里设立了地下交通站,也设立了物资转运站。在这个革命时期,揭阳县委全会、还有潮普惠揭中心县委会议、还有这个潮梅特委,都是在瑞联村南桥二校旧址,也就是瑞联村这边成立了这几个机构。1938年的时候揭阳县委全委会议上,把坪上、五房定为了山区的一个革命据点,会议就是在瑞联这里开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瑞联村作为揭阳地区重要的地下组织的一个核心,也成为了当时这个潮汕地区比较出名的一个红色堡垒村。]
革命烽火熊熊燃烧20余载,锻造了瑞联村这片红皮红心的革命土壤。新中国成立后,瑞联村第一批被划定为革命老区村庄。1988年,南侨中学二校旧址被定为揭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现如今,革命老区换新颜,老区人民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幸福。村支书黄岳明告诉记者,瑞联村不仅编印了《瑞联村革命斗争史》一书保存瑞联的革命故事,还将打造纪念馆等一批载体,让后人永远铭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使老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
[同期声:白塔镇瑞联村党总支书记 黄岳明:南侨二校有比较久的历史传统,下一步我们准备打造一个瑞联革命斗争史的纪念馆,教育后一代。我们也有决心把瑞联优秀的革命传统传递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