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揭阳库 > 揭东区库 > 志书年鉴

广东揭阳揭东区埔田镇文化机构设施

2021-06-23 20:04:30 来源:本地

  

  1978年1月,埔田公社创办埔田文化站,隶属公社文化管理机构,受公社党委宣传委员领导,有人员编制3人,为全民行政事业编制,经费公社自筹。初建时,文化站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指导和辅导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建设,业余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的任务,同时行使同级人民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成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区(镇)人民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统一体。其具体任务:(1)组织群众性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及科学发展的宣传教育。(2)辅导组织和举办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辅导村文化室(俱乐部)的文艺宣传组织,文艺创作活动。(3)普及乡村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技、经济发展信息,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4)搜集整理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开展文物保护。(5)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委托,对农村群众文化事业,民间艺人和文化个体户进行管理。20世纪80年代,全镇19年村委会,先后建起19个文化室,文化室有各类棋类,图书阅览活动,有弦乐间,乒乓室等等。1987年,镇文化站被揭阳县文化局评为先进文化站。1995年,站长罗英青被揭东文化局评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至2012年,全镇建立农家书屋19个,有藏书4.0万多册。镇文化站还注重各乡村美术、书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广。组织各乡村开展“乡乡乐起来”的文娱活动。

  

  埔田境区的从古代至20世纪70年代,都没有影剧院,只有喜庆节日和重大庆典建的临时戏园和零星戏台(戏棚)。埔田公社于1979年7月动工兴建埔田影剧院,1981年11月1日落成。

  影剧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瓦顶外加板檐结构。长494米,宽30米,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剧院外休息广场1480平方米。设置座位1683个,舞台、化装室及演员宿舍等配套设施齐全。经县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符合一级影剧院标准。影剧院没有固定节目排期,只临时或季节性演出及放映电影。

  1986年,因经济改革,注重效益。影剧演出出现时断时续,甚至没有演出任务而空置,故此,影剧院租借给旅港同胞陈伟民兴办新兴毛织厂。

  

  1981年1月25日,埔田公社在公社南面(公社管委会会堂)设置录影放映场。由牌边村旅港同胞江志政先生捐赠录像机、导影仪各1部,并附52英寸屏幕1幅。由镇文化部门,在录影场组织放映,供广大群众观看。

  电影放映队

  中华民国以前,埔田境区农民没能看到电影放映,也不懂得什么叫电影。1925年,境内湖下圩(集成市),有一次基督教会放映的大型幻灯片,放映内容是矿工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国营平岭矿场开工,设置电影放映场,每逢星期三、六晚上放映,让工人和附近村民观看。1961年,平岭矿场撤走后,潮汕矿务局经常派电影队到车田、金东岭、祯祥坑、马硕、新岭、老岭等村的民窿矿工区,向矿工慰问放映。20世纪70年代初期揭阳县组织电影放映队到各乡村巡回放映。

  1972年埔田公社成立8.75毫米电影放映队;1978年购置16毫米电影机及设备;1985年又再购置16毫米电影机1部。

  1977年,马硕村购置8.75毫米电影机1部,1987年又筹资购16毫米电影机1部。

  1978年,刘厝寨村购8.75毫米电影机1部。

  1985年,牌边村购置16毫米电影机1部,随后新岭村一村民购置16毫米电影机1部。时年,全镇共有8.75毫米电影机3部,16毫米电影机5部。镇电影放映队在全镇范围内巡回放映,村电影放映队则在本村及邻村放映,使全镇群众经常在家门口看到电影放映,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广

  埔田公社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广播电视事业滞后。1969年8月以前,是由曲溪用电话载波,通过电话线路传到各乡村的喇叭播出。

  1969年9月,公社建立广播站,设播音员和机线员2人,购置汕头产扩音机1部和手摇中华—107三用机1台。直播或转播汕头广播电台、揭阳广播电台的各种讯息。初时,线路只通达附近的埔田、湖下、岭后、老龙、牌边、庵后等乡村,安装喇叭300多个。以后逐步更新设备、扩展线路、增加喇叭个数,到1985年全镇树专线石杆、水泥杆467条,线路长达31公里,安装喇叭2632个。全镇27个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线路,村村有广播喇叭。通过有线广播,经常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播送天气预报,播送发生病虫害消息,经常开设各类讲座,传播科学知识,提供经济信息。为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992年12月,埔田镇建立有线电视站,编制内管理人员6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村民拥有各类电视机数量的不断增加。1994年10月在牌边建设电视接收站,2011年有线电视站线路通达全镇27个自然村,入户6800多户,使原来电视用户自设天线只能接收10个左右电视台节目,到现在能接收46个电视台播送的节目。由于有线电视接收台多,收视质量好,清晰度高,而备受广大电视用户欢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