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田境区乡村从古代至现代,民间遗传着一种非常古朽简便的娱乐方式,为民间棋类及杂耍。它的活动形式简单,地点多为平地。从厝前到屋后,屋檐下到山旮旯草坪到沙滩,石坪面到沙坪地,间、乐馆等。参加人物有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人数少则2人,多者3人以上,直至于10几、20人等。演棋类,搞杂耍工具有小石子、瓦片,树枝、竹子、树籽、甘蔗、植物茎杆等,此外,还有小铁圈、绳索等。
民间棋类
放直棋(称“放直”)在埔田境区的乡村,民间有一种群众喜爱的棋艺——放直棋。它制图简单,适应于树下、石头上二人坐下来对弈。弈法也较容易、风趣。
直棋的制作是:先画直棋图,在地面上或石板上(还可画于纸上或纸板),划上从大到小3个相套正方形,然后从小(或大)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向外(或向内)画直线将3个正方形连接,再将整个图形画1条对角线(都不穿透小正形)。(如图一)这就是1个直棋盘,全盘24个位子。
直棋的棋子,双方各12粒,取颜色不同或形状有异,便于辩认的小石子,小瓦片或竹子、植物枝折断即可。
直棋的弈法是:两人轮流放子,放齐后,先下子者慢行。走棋时,如果自己放下的棋子三粒在一直线上就称“直”,可以吃掉对方任何位置的一粒子,以造成对方缺少有“直”的机会。放子也要注意,是看准本方位置放下去,以造成自己有“直”的机会;二是注意观察对方哪个部位是对方造成“直”的机会,这个位置本方就把棋子放下去,减少对方“直”的机会,称为“死”棋,甲方就输给了乙方(如图二)。
要是在各自有“直”吃了对方的棋子的情况下,棋子放完了,盘中还有空位,这就需要走棋,这时甲方子先放完也就轮到先走子,这就要慎重考虑,一个是考虑不要造成对方有“直”机会的位子;二是考虑不要让人困死,成了“死”棋局,一方能让对方成了死棋局的一方就胜。(如图三)如果一方被对方吃去的子只存二粒,已无“直”的能力,这一方也算输(图四)。
驱虎入牢“驱虎入牢”也称“赶虎”,就是民间勇士把猛虎赶进山里的洞穴中,它的制图形式是,先面一个大方形,在里面加上横直三条距离相等的直线,使其分成16个小方形,再在大方形内的横直二中线的边点用斜线相结,使这连结的线形成一个正方形。又在这大正方形的下方边线中点外面画一个小正方形,中间用横直二线连结对应角,称虎牢。(图一)驱虎勇士的棋五粒,虎者只有一只,二者颜色各别。驱虎者五只放在上边线上,虎只放在上面第二道横线的中点位置。只放好后,驱虎者先行只,虎只慢行(举步时不吃只),直到把虎驱赶入牢。驱虎者必须注意,当老虎被驱入牢,四只进牢,当虎未被迫上最高点时,未入牢之只必须赶回后面镇住原入只的上边线中点 上,然后才四只伺机进牢,把虎迫得走上端点无路可走;驱虎者便胜利了(图二)。若驱虎者疏忽,没有一只镇住上边线中间点,虎可从牢中腾空而出,回到上边线的中间点,这时称为“纵虎归山”,虎方便胜利了,驱虎者反胜为败。
困只棋 困只棋,也叫斜角棋,棋盘绘制方法是:先绘制一个正方形为外圈,然后在四边上定出中点,中点与中点再连成一个正方形,在这内面的正方形四边再定中点,然后对面二边线中点连结起来,使这个图形成了图一的形状。
困只棋的弈法,双方各持5个棋只,但双方棋中颜色要区分,差异越大越明显。只是在已方的边线放上三个,在内正方形的最近已方的小正方形二角放上二个,形成图二的形状。走棋前先议定谁先走,开局后轮流走只,以把对方棋只困得无路可走为胜利,如图三形状。如果在走的过程出现图四形状,红只是有空格可行,也可在自己控制区内活动。可判和棋。
葫芦闷 葫芦闷也称儿童棋,葫芦闷由廿三种动植物、历史人物构成的,分别为白兔、白马、葫芦、阿拐(李铁拐)、雄鸡、老虎、仙翁、鲤鱼、大肥(汉钟离)、阿揭(读加字四声吕洞宾)、乞食(曹国舅)、金钟、献花(蓝彩和)、何仙姑、阿胶(韩仙子)、仙鹤、符丸、莲花、小鹿、蛟龙、孝子、老牛、白菜。
葫芦闷的排列是把这廿三种人物在图上的三个环形上排上去,每个出现二次,构成四十六个图形。他们的顺序是1.白兔、2.白马3.葫芦4.阿揭5.雄鸡6.老虎7.仙翁8.鲤鱼9.大肥10. 白兔11. 阿揭12.葫芦13.乞食14.白马15.阿拐16.金钟17.献花18.老虎19.何仙姑20.雄鸡21.阿咬22.鲤鱼23.仙翁24.仙鹤25.符丸26.献花27.莲花28.乞食29. 小鹿30.仙姑31.咬龙32.阿咬33.孝子34.阿揭35.仙鹤36.莲花37.大肥38.老牛39.白菜40.小鹿41.孝子42.金钟43.老牛44.白菜45.蛟龙46.符丸。
葫芦闷玩具是一张彩色的棋盘纸和一粒玩骰,玩骰是一正方体的小骰子(俗称“投”),在六个面上分别刻上1、2、3、4、5、6的小孔作为投时的出现数字。走只先入中心者为胜。
玩葫芦闷方法是:甲乙二人各持一只,先商定后投骰,先投骰者取在二粒玩骰在手向桌面上投下去。看玩骰出现数字,二粒之和为投骰者的走数。但有一点,投者走数的目的地都不是本只停放地方,要在同物体另一个上。如果投骰上出现二点,本来是第二,但放只却要放在第14位上,所喊口诀是“白马翻肚”。如果出骰只出现四点,是应在第4位的阿拐上却来个“跷脚三大十二”,要放在前边十二步后的第15位阿拐上。如果出现九点,本来在第九位却是“九肥是你高(读县上声)”去在第37位上。如果出现十点,本来在第十位白兔上,却是“十睡乡里头”回到第一位上。如果是十二就是“十二符丸颠倒头钻”回到第三的位置。如果走只是在第16位的金钟上,掷骰只上出现九点,数上去是第25位的符丸上叫“撞空扣九下”可以进所入最末位46位上。如果在第40位的小鹿上,掷骰出现七点不叫“鹿七浪拉长”回到外面第25位符丸上。要是八点叫“鹿入通胶仓”为胜利者。总之每一步走数都有一句口诀,只是笔者无法记全。(“葫芦闷”图自找)
民间杂耍
过去,埔田境区农村民间风俗杂耍很多,这些杂耍大多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分为在白天和晚上进行。
扣寸竿寸只 取二支直径1.2公分,长1市尺(约33公分)与0.6市尺(约20公分)小木棍寸竿,寸只。操作时用右手握住寸竿下端,让竿直立,用左手把寸只平放在右拳竿后,然后右手用力把寸只上抛,至二尺左右位置右手的寸竿稍移后点上升用力把上边的寸只打去,这时寸只便向前飞去。在玩耍时二三人对玩,看谁打中次数和距离远近决定胜负。在事前先商定负者或是看牛,或看鹅鸭,或上山找柴枝生火做饭。因为玩这类活动都是在田野山坪放牧、赶三鸟的。
劈蔗 参加的人多少不限,要二人以上,每人手持一段去头根、节上的气根和节芽,把这段蔗直立于石板上或桌子上,右手握刀,刀背对着蔗。由事先指定的裁判员口喊“一、二、三,开始”,当持刀者听到开始二字应迅速把刀翻转上举,看准直立的蔗段中心直劈下去,先劈完为胜。
斩蔗 参加者各人取一段同样长度目节相等的蔗段,去头根、节上气根和节芽直立于地上,由裁判员指定某一节为刀斩地方,参加者手握刀,眼睛看着蔗段,当裁判员叫声“开始”时,各人转身360度过来看准约砍地方横劈过去,把蔗劈为两段,成功者为胜方。如果转身过来蔗段倒地或刀劈不准使蔗倒地、劈虽成功但不是指定那一节也不算胜利,应为失败方。
托手尾力 参加者两人各用一手顶住对方一手,用力顶托,力气不足的会不自觉地后退或手折弯败退,先后退者为失败方。
顶肚脐力 也是两人顶力角斗,取一两端平顶的槌棍或竹槌(约5-6市尺),两端顶在各自的肚脐地方,手各自握住身边这一方,当裁判员喊“一、二、三”时,各自把脚站成“马脚”便利进退(当然进退距离先划定)。然后用力向棍子上使力气,当力气不足者退出限定位置时就算失败。
托石磨 两人以上的活动项目,使用同一石磨,参加者两手用力把石磨向上举起,然后伸直双臂,接着又把双臂缩回来,又上举伸直双臂,往返进行,看谁的伸缩上举次数多,多者为胜少为败方。(相似体育活动的举重)
抛科 也称玩小石子。先找五粒比大拇指略小的小石子,磨去棱角成圆粒状,五粒大小差不多。普遍玩石子的有二种玩法:第一种是用手掌握一石子,其他四个石子放在地面上,然后把手掌中一石子上抛,石子上抛时手掌迅速抓起地面上又一石子,此时手掌握虚拳,拇指、食指形成一个圈子把上抛石子盛下来;又把手中二石子上抛,同前一样抓石盛石,返往五次直至把地上石子抓完全部盛在虚拳内,看谁四次中能把五石子都盛在虚拳里。第二次是把5个石子都放在地上,先取一个往上抛,在抛上时手迅速抓在地面二粒石子在手心然后用虚拳盛住从空中掉下的那石子,然后又抛出一石子取地面石子(同上次作法)依次抛子取地面上三个、四个石子。接着是把手掌中的五个石子往上抛,手掌迅速反过来,用指背盛住上抛的石子,盛多的为胜,盛少的为败。
掠猴子 可四人以上参加的活动,先推举一人为猴头,一人为掠猴者,其他人为猴仔,猴仔是掠猴者捕掠对象。猴头与掠猴者相向站立,前一只猴两手搭在猴头两肩上,第二三只猴仔依次两手搭在前一只猴仔肩上。活动开始,掠猴者在前面移动步子作掠猴状,猴头伸开两手护猴样一掠一护对敌起来,当掠猴人左右移动时,猴头运动强度大,后面猴仔左右摆加剧,在摆动时,有时方向判别失误就会掉队或偏移集体,成了掠猴者所获,被获猴仔就代替掠猴者,掠猴者成为第一只猴仔站在猴头背后。这样有趣的进行着。
狗仔 有的人叫 猪倒羊。这种活动可以三人以上参加,一个人当屠宰者蒙眼站立低头,使其无法观看其他人的动作。其他的人手持瓦片在一旁用小红瓦片在大瓦片上划上若干横线,划一横线为一头牲畜,划好后藏于指定范围的僻处,藏好后叫声“好了”,屠宰者便可在指定范围内各处寻找瓦片,搜到的瓦片被打上一个与藏者相反的直划,算是被宰掉的。一会儿之后,屠者计算宰掉数,藏者各自找出没有被搜的瓦片,数一数划数,如果多于被宰的划数为胜,否则为负。
蛇剥壳 玩这游戏必须五人以上,四个人打开两足作半蹲马步立着,一人半府和两手掌放于两足膝上,另一人作爬行状,从后面一人的胯下逐个爬过前一人的胯下站到前头,但必须是在爬行时不能碰着各人的脚,否则就要另爬一次。爬者成功就由后一人去爬行,依次进行。
跳绳 玩这跳绳活动时,先取一条一丈至一丈半的麻绳子,头尾二端二人拉在手上,用力使绳子上下摆动起来。一人为跳绳者在绳子摆地方上下跳动,能保持绳子每次落地时跳者两脚腾空,使绳子从空间摆过为胜。跳绳者与拉绳者一边数着绳子摆动的次数,次数多者为优胜者。当跳者被绳缠住便退下来更替其中一位拉绳者。
抛瓦片 有人称抛水披。两人以上即可进行,参加者各自选上几片小瓦片站于池塘边,用力把手中瓦片向池水面抛去,使瓦片从水面飞过去,以瓦片入水前在水面跳跃次数多、距离远为优胜。
打粕籽枪 这种粕籽造型是这样,取下一尺多长的绿竹枝(直径1.5公分以内)半尺无节中间直通的为枪头筒,截下0.3尺一端有节目的为枪头,再取一坚硬竹枝(竹筷子)削成小圆形(以可通过枪筒为宜),一头固定在枪头上。玩时摘下许多苦楝果实(比黄豆大一点的),这些果子以枪筒孔略小大为宜。先塞一粒在接近筒尾地方塞第二粒时只在另一头不远处,用枪头挤入推向末端,使先塞那一粒压去部分水气变小从筒尾弹出去,弹出筒口时发出“噗”响声而向前飞去,打中假设目标。玩这种枪子,如果在没有苦楝果实的季节和地方同样可进行,就是用书纸(厚纸)浸湿揉成小纸球,按塞粕籽粒的方法进行会收到同样的活动效果。
玩芭蕉叶杆枪 取下一大片芭蕉叶,然后去掉叶片留下叶杆,去叶杆的末部,留下三四尺长一段,在叶杆上每三寸多长挑起一片片小叶杆,然后把这小叶杆一端扬起固定在大叶杆上,成了长枪状。玩枪时左手持枪,右手自身边一端用力把扬起的杆片压下去,自端至末发出“卜,卜”几声“枪”声。
扛轿 也叫抬新娘,以三人为宜,二大一小(最好是小孩子)二个比较大的当轿夫,对站着,各自用右手握住左手腕部,而左手对握对方的右手腕,形成左中右三个方形空间,这便是一只“椅子”,轿夫蹲下来让小孩当“新娘”坐上去扛着走。
斗沙 过去在夏天时田地中的沙 鱼很多,小孩子各自去捕捉来,养在玻璃瓶(石樽)里,饲养得十分强壮,并在玻璃瓶里投下竹枝、小石片,主其磨练嘴巴。在斗鱼前,把二瓶鱼接近隔着瓶墙对打起来,越是打不上对方碰了瓶壁它越起性,怒目张鳍,斗性大发。这时用一个大玻璃瓶盛水,把二条斗性激起的沙 放进去,它们便一见对咬起来,十分有趣。
斗鸡 把身强力壮的公鸡养起来,训练它的斗性,然后找对象进行争斗。还有斗鹅、斗蟋蟀都是与斗沙 、斗鸡一样。
起厝 也叫跳大海。参加活动以四人为宜,先在地面上划一大方框,长方形的,再在方框中划一中线和三条横线,使方框中形成八个相等的方格。活动时,几个人各持一石子(或瓦片),抽签分先后进行。第一人玩时把小石上放在右下角格里(从这格为1号,然后至上端折回左下角为8号)用单脚着地跳进去,并用这只脚去踢放进去的瓦片至第二间又跳进去把瓦片踢上第三格。跳时这只脚不能踩线,依次踢至第八号格,然后走出来为胜,便可占上某一格为“厝”,直到违例。某人第二次进场在自己建厝中可二脚同时停留在厝上。如果是以第一号为厝则石子可放入第二号进行结果看谁建的厝多,多为胜者,少为负者。
捉迷藏 有人叫“掩目走店”。参加活动可数人,推选一人当“大哥”一人为“捕快”,其他人为藏者。由大哥伸两手在捕快后面掩住“捕快”的双目,使捕快看不到藏者藏于何处,当藏者藏起了,大哥叫声“好”,放开两手,让捕快掠人。在捕快寻人时,先掠到的藏者就为捕快代身,由此人当捕快,重新店(藏)掠。要是这一遭捕快连一人都掠不到,就重新店藏而由他继续当捕快。藏者有自申机会,在未被捕时可到大哥这边自申,这个自申人捕快不准捕他当代身。
老鼠偷食油 参加者必须五人以上,推选一人为鼠,一人为放油者,其他人手拉手围成圆圈。在手相拉时,甲之左手拉住乙右手腕,乙右掌心向上,手指向内微曲成一形似小堀状,可以给放油者添油和鼠来偷食油;乙左手拉住丙右手腕(以下依次类推)。众人围起来之后,放油人在圈内放油,鼠在圈外到各处偷油,偷油时是用右手之大拇指、食指中指并在一起伸进拉者右掌堀,动作要快捷,以不被夹住为胜,如被夹住就偷,与被偷油者更换位置。
放手布 参加者必须五人以上,先抽签一人为放手布者,其他人蹲下来成一圆圈,活动时眼睛望着地上,不能偷看圈外的放手布人。活动开始,放手布人手持手布在圈外轻步走过每个蹲着的人身后,把手布偷偷放在一个人身后,并迅速离去。要是走过一周回来后能在被藏者身后拿出手布来,这个被藏者就算输,要代替放手布人。在被藏手布之后,被藏之人能及时发现,手持手布迅速追赶上放手布人,交还他又回原地。如果追了一圈,放手布人已蹲在被藏人原来位置上,这个被藏者为输,要代替去放手布。活动就是这样轮番进行着。
扳手腕 是试手臂力的一种活动,先由一人把右手腕弯曲,腕尖挂在桌面上让别人去拉按,能三次将其扳下为胜者。
耍蚶壳 二人对玩,各自拿出十个(或十五个都可以)蚶壳为本钱,由一个先握于右手掌内上向,往上抛去让这此蚶壳自由落地,如果蚶壳倒盖在地为抛者所有。第二人只好把存余向阳之蚶壳去抛,他也同样可把倒盖的收为已有。存余的再由第一人去抛,这样轮回直到蚶壳完了为止,看谁得多,多者为胜。
掼榄核 农家秋冬时节家中有腌乌榄,吃榄肉之后存下榄核,里面有核仁十分可口。儿时两三人之间来玩榄核。先划个距离,大都以六至八尺地方挖一小堀子。比赛时每人各自取出若干粒榄核(一般四至五粒),抽签看谁先掼。先掼者右手持这些榄核,站于横线后面,对着核堀抛去,以掉下堀的榄核为已有。存余的再由第二人去抛,轮回进行直到这批榄核全部抛完。
点榄核 二人对玩,阿甲先抛出一榄核,阿乙抛出一榄核去点阿甲的,如点中,这二粒都归阿乙。如不中则由阿甲提起自己抛出的榄核去点阿乙的,如点中归阿甲。
玩镭 也叫玩铜镭(或铜钱),这铜镭圆形,直径2-3公分,铜钱中间有个方孔,铜钱外径1.8-2公分。玩时与点榄核形式相同。又有另一种玩法,就是二至五人对玩,在指定地方置一块砖片或平板(或面板面要平滑)成40-45度角,赛堵者抽签分先后,手持铜镭(镭成直立势)对着成坡度的砖面冲下去,让其自砖面上方向下方顺坡而下,在坡滑行时增加冲力下地面之后继续向前滑去,谁的铜镭滑行得远,谁就为胜利者。
挨水缸 参加者必须五人以上,先推选一人为被挨者。其余的人为挨水缸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让被挨者立在正中,由一个唤“开始”,围圈的人一起自左而右移行,被挨者也必须同向转动。
拔河 这是民间一项体育活动,十几以至几十人参加拉力角逐,把参加者分二组,人数相等,在比赛开始前先约定一定距离为目标,中间放一粗绳,二组进行拉逐,看谁被拉过所约定的踩线点谁就是失败方。
吹肥皂泡 各取半腕水加入少许肥皂渣,让其溶解成肥皂液。玩耍时甲乙或更多都可以各备一段3-5市寸长小竹管(或芦苇杆),一头含在嘴上,一头蘸上肥皂液,用气一吹,管上的肥皂液向外飞出一个个肥皂泡儿,一个一个地脱离管子向空中瓢游出去。如果对着太阳吹去,这些泡儿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便成了一串闪亮的彩球子。在玩耍时,看谁吹出的肥皂泡多,多的胜利。
滚铁圈 参加玩耍者各自找一个直径7-8市寸的铁圈,一条12或14号的铅线,这条铅线大约1.2市尺至1.4市尺,一端扎成一样子的弯勾。玩耍时这弯勾一端叉在铁圈边沿,另一端握在手上。把铁圈直立于地上,用握在手上的铅线叉在铁圈上推进,看谁推得稳,行得远,远者为胜。